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晓颖 《辽宁化工》2013,42(5):449-451
主要对硫化亚铁处理含铬(Ⅵ)废水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废水的pH、硫化亚铁加入量、硫化亚铁粒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废水中铬(Ⅵ)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化亚铁处理含铬(Ⅵ)废水的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废水的pH为3、硫化亚铁粒度为120目、加入量为0.05 g、反应时间为4 min、反应温度为25℃。在此条件下可使50 mL模拟含铬(Ⅵ)废水中铬(Ⅵ)浓度由10 mg.L-1降到0.042 mg.L-1,铬(Ⅵ)去除率达99%以上,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2.
李晓颖 《广东化工》2012,39(16):133-134
文章对改性粉煤灰处理含铬(VI)废水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考察了改性粉煤灰加入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和废水的pH对废水中铬(VI)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处理含铬(Ⅵ)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粉煤灰加入量为1.5g,吸附时间为10min,吸附温度为25℃,废水的pH为6.0。在此条件下可使50mL模拟含铬废水中铬(VI)浓度由10mg/L降到0.47mg/L,铬(VI)去除率达95%以上,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3.
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核桃壳质活性炭,静态吸附法处理含铬废水,讨论了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活性炭颗粒大小等因素对总铬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样中总铬含量与活性炭投放量的质量比为1∶250时,吸附60 min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在其他实验条件相同时,活性炭的粒径越小,总铬去除率越高。对于200目的活性炭来说,在吸附时间为60 min和120 min时,总铬去除率分别达到97.54%和99.61%。  相似文献   

4.
《应用化工》2022,(9):2418-2423
利用类电芬顿处理含铬废水。以TiO_2/石墨复合材料(TiO_2/C)修饰石墨电极为工作电极,当外加电压为-0.4 V时,对铬初始浓度为100 mg/L的含铬废水中总铬的去除率为92.4%,TOC的去除率为63.6%。通过对实验前后工作电极比对研究,证实了TiO_2/C在类电芬顿处理含铬废水中的优越的性能,建立了类电芬顿与絮凝耦合体系,实现了铬和有机物同步去除。  相似文献   

5.
硅藻土吸附水中Cr(Ⅵ)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硅藻土作吸附剂研究处理含铬电镀废水,介绍含铬电镀废水处理的一些常用方法,硅藻土在处理废水方面的基本特征和应用前景。实验以含铬模拟废水代替电镀废水进行研究,通过Cr(Ⅵ)与显色剂的显色反应,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硅藻土处理前后模拟废水中Cr(Ⅵ)浓度的变化。通过试验找出了最佳吸附条件,确定了吸附剂的用量,分析了吸附反应时间和废水pH值对铬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为1~2,处理时间为25min时,去除率可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处理含铬水样,在动态和静态吸附试验条件下,讨论了溶液p H、活性炭颗粒大小以及Na+、NH4+、Ca2+离子对铬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动态吸附比静态吸附效果明显;水中Na+、NH4+、Ca2+离子对活性炭吸附铬的去除率没有明显影响;在溶液p H分别为1、3、5的情况下,p H=1时活性炭对铬的去除率最高,p H=5时活性炭对铬的去除率最低;在p H=1时,200目的活性炭动态吸附140 min时,铬的去除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对花生壳的改性以及改性花生壳处理含铬(Ⅵ)废水进行了研究。花生壳经预处理后,以硝酸作为改性剂,对花生壳进行改性,再用改性花生壳作为吸附剂处理含铬废水。花生壳改性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时间为120min、改性温度为45℃、液固比16mL/g。改性花生壳处理含铬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吸附时间为120min、吸附温度为35℃、废水pH为3、改性花生壳用量为1.2g。在此条件下可使50mL模拟含铬废水中铬的浓度由50mg/L降到3mg/L,铬的去除率达94%。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法处理含铬废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大肠杆菌对含铬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除铬(Ⅵ)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的适用范围广,处理含铬废水功能强。在菌废比为1:1时,温度为37℃,pH值在7左右,48h后对100mg/L的含铬废水去除率可达99%。  相似文献   

9.
周飞 《广州化工》2012,40(15):129-131
采用稀硝酸处理天然泥炭,考察硝化泥炭的投加量、溶液中铬的初始浓度、溶液的初始pH和吸附接触时间对硝化泥炭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因素影响顺序是:含铬废水的初始浓度>pH>硝化泥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最佳的实验组合是:硝化泥炭投加量0.5 g、含铬废水的初始浓度20 mg/L、吸附时间80 min、pH 6。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溶液中的铬离子的去除率达到91.49%。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法处理冷轧含铬(Ⅵ)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还原性菌株对冷轧含铬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除(VI)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的适用范围广,处理含铬废水的能力强,在菌废比1:1时,36h后对150mg.L^-1的含量铬废水去除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采用超声波-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考察了加料比(n Fe2+∶nCr(VI))、pH值、H2O2的投加量、含铬废水的初始质量浓度、超声波辐射时间等因素对Cr(VI)的去除率的影响。根据吸光度来评价去除效果,寻求最佳的工艺条件。当加料比为7.5,pH值为8.0~9.0,H2O2的投加量为15mg/L,超声波辐射时间为30min时,Cr(VI)的去除率在99%以上,且铁氧体的磁性最强。实验结果还表明:含铬废水的初始质量浓度越大,Cr(VI)的去除率也越大,且用此法处理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Cu2+,Zn2+对含铬废水的处理造成干扰;另外,超声波对铁氧体除铬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壳聚糖处理含铬(Ⅵ)废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壳聚糖和改性壳聚糖吸附法分别处理含铬(Ⅵ)模拟废水。研究了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废水酸度及铬(Ⅵ)离子初始浓度等对铬(Ⅵ)离子去除率的影响。并探讨不同壳聚糖的吸附效果。实验表明,Na2S改性后的壳聚糖对Cr(Ⅵ)吸附效果最为理想。该法简便,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以粉煤灰为吸附剂处理高校含铬(Ⅵ)实验废水的工艺条件.试验表明,铬(VI)的去除率为93.87%,废水中铬(VI)浓度由7.225mg/L降至0.443mg/L,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相似文献   

14.
混凝-吸附联合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福  童佳 《电镀与环保》2012,32(4):46-48
采用新型混凝剂聚磷氯化铝铁(PPAFC)对含铬废水进行混凝处理;再采用铝化改性膨润土对含铬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结果表明:在PPAFC 40mg/L,铝化改性膨润土2.0g/L,室温的条件下,总铬的去除率超过99.8%,出水中总铬的质量浓度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要求。  相似文献   

15.
底泥对含铬废水的吸附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底泥吸附处理模拟含铬(Cr^6+)废水,探讨了废水酸度、吸附时间、底泥用量、粒径对铬(Cr^6+)吸附效果的影响。静态实验结果表明:在废水pH为10,用3.0g底泥吸附处理浓度为100mg/L的含铬废水40mL,吸附接触时间5h时,其处理效果最佳。动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底泥的最终吸附效果相差不明显;粒径对废水的流速影响较大,细粒径底泥的流速缓慢,处理所需时间长。利用底泥吸附处理含铬(Cr^6+)废水,去除率能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溶性腐殖酸(IHA)对六价铬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反应接触时间、pH、IHA投加量、光照条件等对反应的影响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应用未处理的腐殖酸进行对比研究,实验表明在反应接触时间为60min,pH为7的水溶液条件下不溶性腐殖酸对铬离子去除率可达98%,比未处理的腐殖酸对铬离子的去除率提高近一倍,并拟合了不溶性腐殖酸对铬离子的反应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7.
粉煤灰多孔陶粒在含铬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杰文  李超 《广东化工》2009,36(6):144-145
研究采用电厂的粉煤灰为主要原料制备多孔陶粒,用多孔陶粒作吸附剂处理含铬废水时,等温吸附实验表明,多孔陶粒吸附废水中的铬的等温方程基本符合Langmiur等温方程式,在pH为酸性时对铬的去除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铁屑内电解法处理含铬电镀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铁屑内电解法进行了含铬电镀废水实验,研究了反应机理和该法处理含铬废水的反应条件。在静态实验的基础上,以铁屑为填料在一连续流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了含铬废水实验,结果表明:pH值、停留时间对Cr6 的去除有显著影响,当进水pH值为1~2,停留时间为35~40min时,Cr6 的去除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9.
采用化学絮凝法对电镀含铬、镍废水进行了处理,确定了复合絮凝剂的种类和最佳配比,选择了最佳工艺条件,pH=8.70,搅拌t为30min,絮凝沉积t为12h,并对处理前后铬镍废水的质量浓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铬的去除率为99.93%,镍的去除率为99.95%,处理后的废水中铬质量浓度降至0.12mg/L,镍质量浓度降至0.26mg/L,符合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可作为电镀车间的循环用水。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含铬废水毒性大、处理难的问题,基于正交和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法制备的纳米FeS对废水中铬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纳米FeS去除铬的机理。结果表明,纳米FeS的最佳制备条件:以(NH_4)_2Fe(SO_4)_2·6H_2O作铁源,铁源溶液滴加流速为0.44 mL/s,n(Fe)/n(S)为3.0。以此条件下制备的纳米FeS处理含铬废水,Cr(Ⅵ)和总铬去除率分别可达81.65%、69.5%。SEM和XRD分析表明,处理含铬废水后,纳米FeS颗粒表面出现大块球形晶体结构的Cr(OH)_3和Cr_2S_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