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绝缘材料抗金属污染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HI-13串列加速器产生的32S离子对不同厚度的聚酯膜进行不同密度的辐照,并在不同温度、不同碱度和不同蚀刻时间条件下,针对蚀刻对孔形状、孔径以及膜表面损耗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在蚀刻后的样品表面镀金属膜,对镀膜后样品的抗金属污染的绝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核孔的存在使材料抗金属污染的绝缘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2.
以不锈钢材料为实验件,采用飞秒激光技术加工有序微纳结构来制备改性表面,并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开展池沸腾核化点密度实验研究,获取了不同热工参数条件下3种不同实验表面(常规表面、改性表面1、改性表面2)的核化点密度实验数据,定量分析了核化点密度随壁面过热度的变化规律,并以李权模型为基础拟合得到改进核化点密度模型。研究发现,3种实验表面的核化点密度均随壁面过热度的升高而增大,且相同热工参数下改性表面的核化点密度显著大于常规表面;改进模型优化了核化点密度的预测值,且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一种新型核辐射防护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桂明  阳能军  董振旗  张宝俊 《核技术》2003,26(10):783-788
根据物质与放射性射线相互作用的原理,在大量理论计算的基础上,设计了几种核辐射防护材料的配方,并分别选择几种不同的工艺,加工了一系列样品。在对样品进行辐射防护性能和各种机械性能试验、检测和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采用辐射交联加工,防护性能和机械性能均较好的新型核辐射防护材料,并对其应用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聚变堆等未来先进核能系统要求材料在强流高能中子辐照下长期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为适应未来先进核能技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凤麟团队牵头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钢。CLAM钢的设计考虑了未来核能清洁性的要求,以及苛刻服役环境中材料抗辐照、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要求。通过中子学计算分析设计了低活化成分范围,基于选择性纳米相析出进行了抗辐照、耐高温性能优化设计。针对材料的抗辐照性能,利用国内外中子、离子、电子及等离子体辐照设施开展了系列辐照考验研究,通过多角度表征辐照前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综合评估了材料的辐照性能,并与国际上同类材料在相近或相同条件下的辐照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LAM钢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  相似文献   

5.
聚变堆等未来先进核能系统要求材料在强流高能中子辐照下长期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机械性能。为适应未来先进核能技术发展的需要,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凤麟团队牵头研发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抗中子辐照钢——CLAM钢。CLAM钢的设计考虑了未来核能清洁性的要求,以及苛刻服役环境中材料抗辐照、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能要求。通过中子学计算分析设计了低活化成分范围,基于选择性纳米相析出进行了抗辐照、耐高温性能优化设计。针对材料的抗辐照性能,利用国内外中子、离子、电子及等离子体辐照设施开展了系列辐照考验研究,通过多角度表征辐照前后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能,综合评估了材料的辐照性能,并与国际上同类材料在相近或相同条件下的辐照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CLAM钢具有良好的抗辐照性能。  相似文献   

6.
消毒灭菌是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简称医用防护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相比传统环氧乙烷灭菌,辐照灭菌更快速高效。由于医用防护服的防护性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其材料的辐照效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采用电子束加速器分别对聚丙烯(PP)、聚酯纤维(PET)、特卫强(Tyvek)3种材料的医用防护服样品进行不同吸收剂量的辐照处理,并进行不同时间的老化试验。针对GB 19082-2009中与辐照效应相关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50 kGy以下吸收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上述3种材料医用防护服的抗渗水性、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过滤效率等性能影响较小,但对PP和Tyvek材料的医用防护服断裂强力影响较大。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辐照和老化两种因素对上述3种材料医用防护服断裂强力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吸收剂量和老化时间分别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吸收剂量对PP材料医用防护服样品断裂强力影响最显著。经验证,提升PP材料医用防护服的初始断裂强力,可使其辐照后性能满足标准。  相似文献   

7.
核保障研究中的分析技术核保障技术包含了实验核物理、核化学与放射化学、计算机与自动控制、计算数学等诸学科。核保障的目的是防止核扩散和民用核材料被非法用于非和平目的。由于核材料的特殊性及材料状态的复杂性,在核保障研究中,普遍采用非破坏方法分析核材料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消毒灭菌是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简称医用防护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相比传统环氧乙烷灭菌,辐照灭菌更快速高效。由于医用防护服的防护性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其材料的辐照效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采用电子束加速器分别对聚丙烯(PP)、聚酯纤维(PET)、特卫强(Tyvek)3种材料的医用防护服样品进行不同吸收剂量的辐照处理,并进行不同时间的老化试验。针对GB 19082—2009中与辐照效应相关的主要性能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50 kGy以下吸收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对上述3种材料医用防护服的抗渗水性、抗合成血液穿透性、过滤效率等性能影响较小,但对PP和Tyvek材料的医用防护服断裂强力影响较大。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辐照和老化两种因素对上述3种材料医用防护服断裂强力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明,吸收剂量和老化时间分别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吸收剂量对PP材料医用防护服样品断裂强力影响最显著。经验证,提升PP材料医用防护服的初始断裂强力,可使其辐照后性能满足标准。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圆锥形径迹孔与多层镀膜结合对改善材料在红外光区的抗反射性能的影响,采用HI-13串列加速器提供的^32S离子分别辐照20μm和50μm厚的聚酯,用氢氧化钠和PEW溶液蚀刻后,两种聚酯表面的潜径迹成为孔径分别为0.5μm和3μm的径迹孔。在有径迹孔的样品表面,用真空蒸发依次镀上不同厚度的银、石墨和氟化镁或石墨和氟化镁。在2.5~10μm波段的红外光区测量表面全反射。结果显示,有径迹孔的样品表面镀上石墨和氟化镁后反射率可低至1%。径迹孔较深或两面有径迹孔且两面镀膜的样品,具有较强的材料表面抗反射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不同压力下窄通道内的过冷流动沸腾汽泡核化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高速摄影技术观察了汽泡的核化和滑移过程。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通道有所不同,窄通道内的汽泡一般不会离开加热壁面而产生浮升现象,汽泡主要沿加热壁面进行滑移运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汽泡核化有较大的差别,较低压力条件下汽泡核化点沿加热壁面分布比较均匀,而压力升高后的汽泡核化点主要集中在沸腾起始点附近,下游核化点数目则相对较少。核化点分布形式的不同主要是由不同压力下汽泡滑移特性的不同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