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四川广旺石煤提钒焙烧过程中钒价态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川广旺含钒石煤主矿层属品位较高较富的钒矿资源。研究表明石煤中钒主要以V (Ⅲ )形式赋存于粘土矿物里。焙烧过程钒价态的变化是石煤提钒工艺的关键 ,它直接影响石煤中V (Ⅲ )向V (Ⅴ )的价态转化率、V (Ⅴ )进一步向可溶性钒的转化率及钒的浸出与沉淀。决定焙烧过程价态转化的因素除钒本身在石煤里的赋存状态外 ,主要是焙烧的气氛和温度及石煤中所含的黄铁矿等还原性物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塘坞石煤中钒的赋存价态及其在氧化培烧过程中钒的价态分布,探讨了氯化钠在石煤提钒过程中对钒的氧化和转化作用,并提出了塘坞石煤钠盐氧化焙烧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3.
湿法提钒过程中,石煤钒矿中钒的价态影响钒的浸出率。为了解现有文献对石煤中五价钒描述不一致的原因,通过试验探讨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的影响,发现含钒石煤有强还原性,能将五价钒转化为低价钒。试验表明,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湿法提钒过程中,石煤钒矿中钒的价态影响钒的浸出率。为了解现有文献对石煤中五价钒描述不一致的原因,通过试验探讨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因素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的影响,发现含钒石煤有强还原性,能将五价钒转化为低价钒。试验表明,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石煤中五价钒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5.
石煤循环氧化法提钒焙烧过程氧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含钒石煤是我国重要的钒矿资源,氧化焙烧是从石煤提钒的基础。以湖北某地含钒石煤为研究对象,采用电位滴定、X衍射分析、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对氧化焙烧过程中钒的价态和赋存状态变化及相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钒的氧化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石煤中的钒主要赋存在伊利石中,焙烧过程中相变的结果是含钒伊利石相消失,钾钠长石相和可溶性钒酸盐形成;钒的氧化过程是逐级氧化过程(V(Ⅲ)→V(Ⅳ)→V(Ⅴ));钒的氧化反应受扩散动力学控制,其动力学表观活化能为81.19 kJ/mol。  相似文献   

6.
石煤提钒焙烧过程钒的价态变化及氧化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含钒石煤是我国重要的钒矿资源, 钒的焙烧氧化是石煤提钒的基础。以湖北某地钒矿为研究对象, 首先采用电位滴定对氧化焙烧过程中钒的价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 探索了钒氧化过程中控制反应速率的步骤, 测定了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研究表明, 石煤中钒主要赋存在伊利石中, 焙烧过程中钒的氧化过程是逐级氧化过程(V(Ⅲ) →V(Ⅳ)→ V(Ⅴ)), 钒的氧化反应属扩散动力学控制, 其动力学表观活化能为E1=81.19 kJ/mol。  相似文献   

7.
石煤是提取钒的主要原料之一,为了提高钒的回收率,必须将石煤中低价钒转化为高价状态。为此,有必要建立钒的价态分析方法。石煤中钒的价态测定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近年来,有些单位已进行了研究,并有论文发表。我们在文献[1]的基础上,对石煤及其焙烧物中三价、四价和总钒的测定进行了一些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并为工艺试验提供了所需要的数据。本文叙述了在同一份样品溶液中,用电位滴定法测定三价、四价和总钒。试样经氢氟酸  相似文献   

8.
江西皈大石煤中钒的价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近年来,我国石煤提钒生产和研究有了较大发展,1977年以来已能从石煤中提取制备高纯五氧化二钒远销国外並已有报导。在石煤提钒生产过程中钠盐氧化焙烧是关键步骤,其主要化学反应包括氧化和钠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石煤焙烧过程中矿相与钒价态的变化及对钒浸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某地云母型含钒石煤中的钒主要以V(Ⅲ)类质同象取代铝而赋存于白云母、伊利石等云母类矿物晶格中,很难直接被浸出.焙烧过程中,云母类矿物结构随着温度上升而被破坏得越来越彻底,因此钒的酸浸率也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在900℃时,云母类矿物结构完全被破坏,钒的酸浸率也达到最大.1000℃时,石煤发生烧结同时有斜辉石和钙长石等矿物生成,钒被包裹导致其浸出率急剧降低.焙烧过程中,V(V)所占比例也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加,但是价态不是影响钒酸浸率的主要因素,钒的酸浸率主要受含钒矿物结构的破坏和钒的释放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以湖北郧西某石煤为原料,研究了石煤空白焙烧对石煤物相、钒形态及微生物浸出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RF、XRD和FTIR等检测手段对石煤原矿及焙烧熟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石煤试样在900℃空白焙烧预处理2 h,在细菌作用下,钒浸出率达到92.62%,浸出体系中Si的最大浸出量为53.93 mg/L,浸出结束后,体系中Al的最大浸出量小于10 mg/L,Fe的最大浸出量小于2 mg/L。(2)石煤中88.62%的钒存在于残渣态中,900℃空白焙烧熟料中,存在于残渣态中的钒仅占9.28%,可交换态中的钒增至85.52%。(3)空白焙烧使钒云母的层间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羟基脱除,铝氧四面体的结构失稳,基本构成单元发生畸变和垮塌,晶格中钒与周围元素的化学键能降低,削弱了对钒的束缚,为细菌浸出钒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开发利用炭质页岩型钒矿资源并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常压分段氧化浸出提钒新工艺,并以贵州某炭质页岩型钒矿石为对象进行了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15 mm占70%,一段浸出1#药剂用量为矿石量的15%、液固比为0.75∶1、浸出温度为80 ℃、浸出时间为3 h,二段浸出2#药剂用量为矿石量的3%、氯酸钠用量为矿石量的1%、液固比为1∶1、浸出温度为80 ℃、浸出时间为4 h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可达91.52%。该新工艺不需对矿石进行焙烧,工艺流程简单,药剂用量较低,浸出时间短,钒浸出率高,可避免焙烧提钒工艺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用从石煤中提取的V_2O_5研制全钒氧化还原流体电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钒石煤是我国的一种新型钒矿资源,本文用从石煤中提取的V_2O_5研制全钒氧化还原电池。该电池是一种新型储能材料,它用由V_2O_5制备的VOSO_4溶液作电极活性材料。一系列充放电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池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石煤提钒钠化焙烧技术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汪会生 《矿冶工程》1994,14(2):49-52
本文叙述了石煤提钒钠化焙烧过程的反应机理。通过静态和动态试验实例, 提出了在钠化焙烧过程中氯气作用比氧气更重要的观点, 解释了在焙烧过程中加强氯化气氛, 可以使NaCL用量减少, 焙烧温度范围增宽, 钒的转浸率提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付利攀  张一敏  刘涛  杨晓  黄晶 《金属矿山》2012,41(1):111-114
以鄂西某地硅质含钒页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酸性、碱性添加剂对其焙烧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800 ℃,保温时间1 h,加入1%碱性添加剂Na2CO3和2%YL情况下,钒的水浸率可达74.63%;在焙烧温度为850 ℃,保温时间为1.25 h,加入5%酸性添加剂Na2SO4和2%YL情况下,钒的水浸率可达85.36%。结合不同焙烧熟样的SEM检测,解释了2种添加剂对该页岩焙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对含钒硅质页岩添加NaCl进行氧化焙烧提钒过程中引入Na2CO3可促进钒的氧化和后续浸出。在对促进效果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对复合添加剂焙烧产物及浸出渣的化学成分、XRD及SEM-EDS等的分析,研究了Na2CO3的促进机理。结果表明:①在NaCl+Na2CO3(质量比为3∶2)与试验原料质量比为10%,焙烧温度800 ℃,焙烧时间180 min,焙烧产物在液固比10 mL/g、浸出温度80 ℃、浸出时间120 min条件下搅拌浸出(600 r/min),钒浸出率达到84.96%。②焙烧过程中,原料中的白云母、伊利石等矿物铝氧八面体晶格被破坏,转变为主要含元素Na、K、Al、Si、O的熔融颗粒并析出钠长石。Na2CO3增加焙烧原料碱度,使石英反应活性增强并与熔融颗粒共熔产生多孔颗粒。③加入NaCl和Na2CO3后,熔融颗粒及石英共熔产生的微孔结构及焙烧过程中充填于熔融颗粒间的长石形成的气相通道,均使焙烧料内部O2的扩散性增强,与低价钒接触几率增加,加速钒氧化进程,使钒氧化焙烧效果变好。  相似文献   

16.
考查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钒浸出率影响较大,最佳的焙烧条件为800℃、3 h;添加NaCl或Na2CO3均能显著提高钒浸出率,添加2%Na2CO3+1%氧化剂H-1,可使钒浸出率提高23.21个百分点,达到84.45%。  相似文献   

17.
考查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添加剂种类及添加量等因素对钒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钒浸出率影响较大,最佳的焙烧条件为800 ℃、3 h;添加NaCl或Na2CO3均能显著提高钒浸出率,添加2% Na2CO3+1% 氧化剂H-1,可使钒浸出率提高23.21个百分点,达到84.45%。  相似文献   

18.
湖北某高钙低品位含钒石煤钠化焙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某高钙低品位含钒石煤进行了NaCl、Na2SO4和两者复配焙烧及水浸-稀酸浸试验。添加单一NaCl焙烧时,过多的游离氧化钙容易与钒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钒酸钙,影响钒的水浸率;添加单一Na2SO4焙烧时,虽然可以固定钙离子,但Na2SO4用量过大,经济和环境成本较高;当NaCl和Na2SO4添加量分别为7%和16%,焙烧温度为850 ℃,焙烧时间为3 h,水浸率可提高到51.47%,总浸率可达79.81%。在复合添加剂用量较低情况下取得了较好的浸出效果,一方面源于Na2SO4对较高含量钙离子的固定作用,抑制了难溶性钒酸钙的形成;另一方面,NaCl焙烧生成了氧化性较强的气体HCl、Cl2,既有助于破坏云母晶格结构,又有助于钒的氧化转价。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氯化法生产钛白粉工艺中除钒固体废弃物难以有效再利用的问题,研究了除钒尾渣钠化焙烧?水浸脱氯提钒工艺中Na2 CO3添加量、焙烧时间及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实现高氯高铁型四氯化钛除钒尾渣资源的二次利用.结果表明,采用液固比10 mL/g的水洗工艺,可大幅降低尾渣中NaCl对沉钒率的影响;水洗后的除钒尾渣在Na2 C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