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计算机安全》2006,(10):57
一直以来国家是站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来指导、协调信息安全的相关工作。针对网上违法犯罪的突出情况,几年来,广州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开展了多项专项行动,破获了一大批刑事治安案件,抓获了一批犯罪嫌疑人,有效遏制了网络违法犯罪案件的上升势头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一种快捷便利的通信手段,其间蕴含着丰富的个人信息,是计算机调查取证的重要部分。E-mail中浩瀚的信息为公安机关收集情报、分析情报、追踪犯罪嫌疑人行踪提供了新的机遇。研究如何在情报工作中应用E-mail信息挖掘的技术必然对公安机关情报和案件侦查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简要案情是公安机关为提高"协同办案系统"录入信息质量,确保信息检索与案件串并工作高效开展而对案情记载的简要描述,其中各类实体间包含了大量与受害者和作案人相关的案情信息.因此,对简要案情文本的深度挖掘是掌握案件始末和分析案情的有效手段之一.简要案情文本中的实体稠密分布、实体间相互嵌套以及实体简称,给准确捕捉案件实体带来了...  相似文献   

4.
程琳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37(11):95-98,151
在公安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对于刑事案件信息系统数据的应用仅限于存储、查询、和检索,而对这些数据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必将有利于提高案件的侦破水平和破案效率。并案侦查是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针对刑事案件信息数据的特点,在对案件相关信息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对相同或相似案件进行聚类分析,为刑侦人员串并案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为公安机关进行案件分析、发布预警信息提供辅助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A&S》2009,(10):20-20
1979年公安部在石家庄市召开了“全国刑事技术预防专业工作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使用现代科学技术预防刑事犯罪的试行规定》.《试行规定》指出安全技术防范是治安防范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机动车持有量快速增长,交通违章、车辆盗窃、交通肇事逃逸等涉及机动车辆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给公安机关在交通管理和刑事侦查工作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本文主要论述了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机动车车牌识别及其在公安实际工作中所体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互联网应用飞速发展,国内网民规模日益扩大。与此同时,网络黑客的攻击破坏活动已成为影响互联网安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结合上海警方侦破“7·18”私车额度拍卖系统网络攻击案的现实案例,分析了当前网络黑客案件平民化、趋利化、组织化的规律特点,以及公安机关在案件侦办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难点问题,并从加强日常管理和完善刑事立法两个层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木马犯罪案件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生的新型案件。该类案件的主要特点有成本低、技术新、隐蔽性强、犯罪手法新颖、查处难度较高、获取利益巨大等。木马犯罪案件有着与传统案件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行为特点,给公安机关侦查破获带来更多的困难。公安机关应该充分利用涉案信息,将传统侦查思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综合运行多学科知识。同时建立起公安机关内部各部门之间、公安机关和其他部门之间、各区域之间的多部门联动机制和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打击木马犯罪。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电信网络诈骗所带来的危害也逐渐严重。电信网络诈骗形式多元、更新与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大,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具备高度迷惑性。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相对于传统案件破案难度大、周期长,已经成为近年来主要的案件类型,对于社会治安秩序的影响愈发强烈,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主体部门公安机关任重而道远。当前公安机关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管控的困境与不足主要有人民群众对电信网络诈骗认识不到位、高新技术运用不足、法制宣传不到位三个方面。公安机关在完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路径上需要采取增大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力度、广泛使用高新技术手段、发动群众力量等措施来应对来势汹汹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我国交通肇事逃逸案件的频繁发生,作者依据实验轮胎痕迹和事故现场轮胎痕迹特征分析,研究轮胎痕迹特性和痕迹宽度数据,分析判断轮胎规格的名义断面宽度。应用Visual C++程序开发平台,开发车辆轮胎信息管理软件,查询符合轮胎规格的车辆,达到缩小查找嫌疑车辆范围的效果。再次通次过实验建立痕迹图像数据库,利用Matlab软件对轮胎痕迹图像进一步鉴别匹配,找出最佳的匹配的结果,最后快速锁定嫌疑车辆,对侦破逃逸案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EXT3文件系统是大多数Linux主机的默认硬盘分区格式,EXT3格式的硬盘中可能存储了大量涉案文件,识别出嫌疑人对这些涉案文件内容执行的增、删、改操作行为,提取出被修改的相关数据对公安机关的调查、取证工作有重要意义。文章对不同类型文件的操作痕迹进行了分析;介绍了EXT3日志文件的基本结构;研究了从日志中提取出文件名称和inode结点信息的方法;提出了基于inode编号链表的操作痕迹提取方法;设计了用于痕迹提取的状态转换机。设计的操作痕迹提取软件可以直接运行在Linux主机上,通过扫描日志文件完成痕迹提取,经过大量实际测试,软件可以有效提取EXT3文件系统中未被覆盖的操作痕迹。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培养的是在网络入侵事件发生之后,能在第一时间判断出攻击类型、提取出入侵痕迹,进而锁定犯罪嫌疑人的公安专门人才,因此网络入侵案件取证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本篇论文探讨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过"网络安全实战靶场"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网络安全实战能力;采用"网络安全案件调查、取证演练"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案件的调查、取证能力;采用win 2000、2003 server虚拟机来模拟路由器组建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网络诈骗背景和特征出发,从案件前、中、后三个阶段分析了当前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治理网络诈骗工作存在的挑战,然后围绕不同阶段的难点提出贯彻落实网安等保制度、推动反诈数据资源整合、搭建攻防人才能力体系的对策建议,为公安机关协同治理网络诈骗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络淫秽色情的黑手正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影响着人们的网络生活,对互联网的良性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自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以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侦破了一批淫秽色情案件,有效净化了网络环境。本文结合实际案例点评典型网络淫秽色情传播手段和方法,并总结出侦办此类案件的要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目前中现场中常见的微小痕迹物证的提取方法,论述了各种微小颗粒的物理参数的分类和测量方法,阐述了现场痕迹物证粒的检验鉴定方法,同时说明了微小痕迹样本库建立的重要性,对微小痕迹证在基层实际工作听运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战案例导向,以"8·7特大伪造货币案"为例深入挖掘网络打印型伪造货币案件的特点,具体表现为:通讯、交易等手段更加隐秘;生产、销售方式更加灵活;犯罪门槛和犯罪成本进一步降低.当前公安机关在办理网络型伪造货币案件存在多种困境.要利用新特点,围绕采取多种措施,扩大案件来源;需多警种配合,利用大数据关联进行研判;要谨慎收...  相似文献   

17.
6月,由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刑事侦查局、禁毒局、反恐怖局主办,公安部科技局支持,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和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的“2007年国际刑侦、禁毒、反恐装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会”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举行。本次展会的展品包括刑事科学技术装备、警用反恐装备、警用禁毒装备、警用交通工具、警用防护类装备和警用械具装备,以及警用通信装备7大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录音的大量涌现和证据制度的不断完善,数字录音真实性检验成为录音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的前提,因此,结合当前数字录音真实性检验在实际办案中的应用情况,对案件检材进行编辑、篡改的鉴别。采用几种检验方法,如录音参数检验、听觉检验,以及基于计算机软件进行声谱分析的声学检验来分析录音经过编辑篡改后留下的痕迹特征,探究各类特征产生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编辑特征会随不同的编辑软件发生变化,综合运用多种检验方法,发现数字录音文件中的编辑处理特征是目前数字录音真实性检验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广泛的人口流动使社会治安环境日趋复杂,犯罪分子系列性作案居高不下,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针对刑事犯罪活动中日益突出的系列入室盗窃案件,提出采用图聚类算法来进行串并案分析。首先利用Spark/Graph X分布式图计算框架,通过提取入室盗窃案的案件特征,计算两两案件之间的相似度,构建案件相似度矩阵;然后依据图论理论,采用图聚类算法实现串并案分析模型。实战工作表明该模型可为侦破案件提供有效的串并线索,极大地减少人工作业,提高了侦查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动态·简讯     
2007年国际刑侦、禁毒、反恐装备展在京举行新型人体藏毒检查仪Ⅱ型亮相展会6月,由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刑事侦查局、禁毒局、反恐怖局主办,公安部科技局支持,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和中国刑事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承办的“2007年国际刑侦、禁毒、反恐装备展览会暨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