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逐步形成18个陆上油田、8种油藏固井技术。主要固井技术包括:调整井固井技术、常规单双塞固井技术、双密度固井技术、双凝水泥浆固井技术、双级注固井技术、尾管固井技术、深井固井技术、小井眼固井技术、水平井固井技术、膏盐层固井技术、浅层气煤层气固井技术、泡沫水泥浆固井技术、泥浆转化为水泥浆固井技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国内主要的油田固井技术进行分析,其中包括泡沫固井技术、水平固井技术、防窜固井技术、固井液技术和欠平衡固井技术等几个方面,并进一步探讨油田固井技术发展前景,从而能够让同行在实践工作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港油田南部固井现状,通过开展固井质量技术调研分析、固井技术难点分析,有针对性地优化固井工程设计方案和固井工作液体系等研究,为该地区固井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十三五"期间,针对中国海油固井技术从高温高压探井到高温高压气田开发井,从深水到超深水,从油气井水泥环短期防窜到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等跨越面临的技术挑战,经过系统研究攻关,形成了高温高压井固井技术、深水井固井技术、非常规井固井技术、复杂盐膏层固井技术等具中国海油特色的固井技术体系。未来,为了适应中国海油持续增加的勘探开发力度,固井技术面临超高温高压、复合酸性气体腐蚀和超窄压力窗口挑战,超深水复杂浅层地质灾害、深水复杂开发井井筒完整性挑战,超低成本、超高时效挑战。建议中国海油固井技术发展需加强海上超高温高压复杂地层安全固井技术、超深水复杂地层安全固井技术、正常温压井降本增效的固井技术等方面研究,为中国海油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期间,针对中国海油固井技术从高温高压探井到高温高压气田开发井,从深水到超深水,从油气井水泥环短期防窜到全生命周期完整性等跨越面临的技术挑战,经过系统研究攻关,形成了高温高压井固井技术、深水井固井技术、非常规井固井技术、复杂盐膏层固井技术等具中国海油特色的固井技术体系。未来,为了适应中国海油持续增加的勘探开发力度,固井技术面临超高温高压、复合酸性气体腐蚀和超窄压力窗口挑战,超深水复杂浅层地质灾害、深水复杂开发井井筒完整性挑战,超低成本、超高时效挑战。建议中国海油固井技术发展需加强海上超高温高压复杂地层安全固井技术、超深水复杂地层安全固井技术、正常温压井降本增效的固井技术等方面研究,为中国海油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油田调整后的采油能力,采油单元均部署水平井,实施目标层开发.针对水平井施工、钻井、固井特点,结合油田水平井固井技术,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应用固井技术支持措施,形成水平井固井技术,并有效的实施固井作业,有效提高固井质量.基于此,本文针对水平井固井存在的技术难点,研究技术包括清井、钻井泥浆调整、固井模拟、固井优化,优化...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青海油田所钻探井的固井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并初步形成了防气窜固井、漏失井固井、高温深井固井、复杂井固井、尾管固井及泡沫水泥固井技术,基本解决了油田存在的固井技术难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油田今后的固井技术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8.
管外封隔器在复杂油气井固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外封隔器固井技术是一种特殊固井技术,此固井技术在国外已普遍采用,国内主要用于复杂井固井实践。  相似文献   

9.
固井作业时钻井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中固井作业中将水汽油分开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好要做好对套管的保护,使气井的寿命得到增加,从而可以大大的提高油气的产量,进过长期的不断努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油井技术。要不断的完善固井技术,在现有的固井技术基础上对固井技术进行改善,从而使固井质量的控制能力得到增强,并使工艺更加简化,实现降低成本的目的。文章从固井技术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固井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固井技术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胜利油田固井技术研究及应用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固井是钻井的最后一道工序,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的重要环节,固井技术直接影响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随着复杂油藏的探勘开发和钻井工艺的技术进步,对固井工艺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满足采油工艺的需要,探讨和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固井技术状况,开展了固井新工艺、新工具、新材料、新体系、新理论以及固井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研究,这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满足了现场的技术需要,推动了固井技术进步。介绍了胜利固井的技术现状,并探讨了今后完井固井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