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盛刚  汪华 《中国计量》2014,(12):93-94
<正>一、概述1.测量依据JJG125-2004《直流电桥检定规程》。2.环境条件温度为(20±2)℃,湿度为(40~60)%RH。3.测量用标准器ZY4型双臂电桥校验标准器,准确度等级:0.01级。4.被测对象QJ44型直流双臂电桥,准确度等级:0.2级。5.测量方法在规定的测量条件下,采用整体检定法对直流双臂电桥进行检定,用双臂电桥校验标准器的电阻值与被检直流双臂电桥的示值相比较,双臂电桥的示值与标准器电阻值之差即为电桥的基本误差。  相似文献   

2.
实现按元件检测直流电桥、直流电阻箱等类电阻量仪器的直流比较电桥装置,由于存在着数据处理繁杂、计算量大使检定效率不高的问题。从而使得用微计算机与电桥装置连接以实现电阻量仪器检定工作自动化这一内容成为电阻量测量领域的一项研究课题。本文将介绍有关使用通用系统机、单板机和单片机实现与比较电桥装置相连接的方法。一、连接方法微计算机与直流比较电桥装置连接的实质是利用装置中桥臂电阻换接开关状态编码器所产生的数字编码与计算机连接。 1.与z-80单板计算机连接连接电路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正电阻按阻值大小可分为低阻、中阻和高阻,对于低阻和中阻可以用直流低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对于精度要求高的也可通过多功能直流比较仪式校验装置来测量。而对于高阻,特别是直流高压高阻箱的测量,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直流高阻电桥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在工作中存在操作复杂、工作强度大、效率低等问题。为了在实际工作中,更方便快捷的进行测量,根据现有设备,我总结了一种更简便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直流比较仪式自动电桥主要应用于直流标准电阻器的比较测量,由于其具有自动测量功能使电阻的精密测量的复杂程度降低,很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自动电桥在测量效率中有着较大的优势,但其在小电阻量程的没有手动电桥的自校正功能,因此其自校准的方法倍受困扰。文章主要对直流比较仪式自动电桥的自校准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前检定直流电桥(下称电桥)、直流电阻箱(下称电阻箱)大都采用电桥法。此法准确、可靠,但操作麻烦、费时,并且没有希望实现自动检定或自动检定。我们根据数字多用表欧姆功能(下称DMM)的特点,用它代替检定装置中的测量电桥(及指零仪和其它附件),则电桥、电阻箱的检定极易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其检定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直流电桥在电学计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上海仪表厂推出了高准确度的XQJ-7型和QJ48型直流比较电桥检定装置 ,其测量准确度可达0 0015% ,目前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尽管如此 ,它却不具备自动测试的条件。由于被检电桥要测量的电阻太多 ,每进行一次测量都需反复调节电桥平衡 ,所以完成一台电桥检定太费时间。如果使用不当 ,还会给测量带来干扰 ,若测试人员不熟练会造成很多人为误差。为了解决所存在的问题 ,本人设计了一套新的直流电桥半自动检定系统。一、测量原理的设计其测量原理是采用比例测量法来实现对电…  相似文献   

7.
贺亮 《工业计量》1995,5(6):26-27
在电学测量中,经常遇到测量金属材料的电阻及电阻率的问题。下面,我们把测量铜、铜钨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电阻率的原理、要求、方法和测试结果的误差分析做一简要介绍。1测量原理我们知道,铜、铜钨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电阻值都是极小的,要得到准确的测量数据,可采用直流双电桥的方法进行测量。双电桥有六个桥臂,被测电阻必须用四端钮结构接入双电桥。如图1中I1、I2、P1、P2所示,Rx的电流引线I1、I2端接入电源回路,电位引线P1、P2端接入高电阻值的桥臂中,这样可减少引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电桥平衡时:式中的RP…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电感的高精度、高效率、宽范围测量,搭建了一套低失真度、低噪声交流自动平衡电桥装置。该装置能够自动调平电桥并测试电桥各部分电压比例,从而计算得到电感值。利用数字相敏检波算法(DPSD)和拟牛顿迭代法可以保证快速准确地完成电桥自动调平衡过程,采用高速数据采集卡组成同步采样系统来提高电压比例测量部分的准确度,拓宽测量范围。在100,1000,10000 Hz等典型频率下,对10 μH~10 H范围内的电感进行了测量。实验证明,该装置在一定时间内测量稳定性达5×10-6,准确度指标与阻抗分析仪对比,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绝缘监测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流系统的绝缘性能直接影响直流回路的可靠性。针对监测电网直流系统的绝缘问题,提出了一种主-从式绝缘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即用一个绝缘主模块来测量主回路的绝缘电阻,而用专门的支路模块来判断出现绝缘降低的那条支路,并利用不平衡电桥法给出了一个较为精确的,用于电网直流系统计算正负母线绝缘值都出现降低的情况下的正、负绝缘电阻的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测量精度可达到5%。  相似文献   

10.
直流电阻箱的检定通常使用高等级的直流比较仪式电桥或直读电桥等,这些设备操作复杂、费时费力。随着高稳定度恒流源的出现和直流数字电压表的应用,直流电阻箱的检定变得简单方便。但是,直流电阻箱的等级是按相对误差确定的.而数字表的允许误差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读数成线性关系;另一部分与量程有关。另外,在测量大阻值电阻上的电压时,数字表的输入阻抗将带来较大的误差。为此,需要对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详细的评定,从而确定一个满足检定不确定度要求的最佳方案。本文将Excel运用到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计算中,从而很方便地实现了对每一测量点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9975直流比较仪式电桥测量电阻的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在测量水三相点时,标准电阻的温度修正方法,并对此方法引起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评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引起的不确定度在9975电桥测量精度内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2.
在精密交流阻抗测量方面,自动LCR电桥已逐步取代了手动交流电桥。它可以减少测量误差和计算困难,还可以克服手动电桥引起的不稳定性、反复平衡等复杂的平衡方法。 自动电桥工作原理大多数是用内附标准来测量被测。测量标准和测量被测是用同一线路,而且相  相似文献   

13.
对于准确度高(如0.05级、0.02级等)的电阻型直流电桥(以下简称电桥),因缺少标准电阻箱,再加上比例臂R1、R2各有104、103、102、10Ω四个电阻,其组合有16种,因此,宜采用元件检定法。测量电阻的方法很多,JJG125-86《直流电桥检定规程》中未规定采用什么方法,只要求测量准确度符合要求即可。安庆三化总厂1994年以前采用QJ48型比较电桥作为对电桥进行检定的标准。1994年底,安庆石化总厂购进一台1081型自校准数字繁用表,通过分析、计算及大量的实验,发现用1081检定电桥比用w物更加方便、快捷。一、用1081检定电桥的方法1081…  相似文献   

14.
目前,对于QJ33型万能比例臂这种高准确度仪器的校验,一般采用电位差计补偿法按元件检定或用三次平衡电桥按元件检定的方法。但是,上述校验方法,测量和计算工作量都较大。根据直流电流比较仪电位差计(以下  相似文献   

15.
工作用单电桥多是0.1级,0.2级,0.5级的。其数量多,检定工作量就大。为了提高检修速度,采用半整体检定法是较为有利的。我们计量部门都有0.02级以上的电桥,用0.02级以上的电桥直接测量工作用单电桥的四个测量盘的电阻值是迅速的。但在检定比例臂时,由于工作用单电桥比例臂是非十进电阻,又不易到内部接线,所以工作用单电桥的比例臂采用按元件检定的方法不妥。因此一般工作用单电桥比例臂的检定,多是采用标准电阻与标准电阻箱搭成可变标准比例臂,直接检定工作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探讨隔离型三相智能电能表检验装置小电流溯源测量失准的问题。在电能装置的校验和溯源测量原理的基础上,通过隔离型三相电能装置及参考标准表的结构和原理分析,由试验结果验证阻抗不匹配使隔离CT二次过载饱和而导致的溯源测量失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技术性建议,对隔离型电能装置的溯源测量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郭琦 《工业计量》2016,(2):59-62
电测技术中对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评价非常重要,文章对电桥法测电阻的测量不确定度及自由度进行了评定,特别是对电桥灵敏度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综合评定了电桥灵敏度测量不确定度等因素对电阻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精密测量直流标准电阻时,经常应用替代测量法。一般情况下,可认为已排除了测量装置引入的系统误差。但是用交流电桥测量元件的残余量时(如电容器损耗因数),由于被比较的两个元件的寄生参数不相等,即使它们的  相似文献   

19.
用自组双臂电桥测低电阻,要保证测量能正常进行并使测量结果在电桥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关键的问题,是要正确选择桥臂电阻的阻值和精度,使得平衡方程式的修正项引入的附加误差能够真正被忽略。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用于传递电阻量的精密直流电桥装置中,为消除温度对标准电阻的影响多用高精度的标准水银温度计测量温度。但是由于水银温度计迟滞性大且分度刻度值不易直接读取,使之难以实现电阻温度值的实时测量。我们在研制5ppm准确度电桥装置过程中,设计了一种在标准电阻可修正温度(18℃~22℃)范围内,具有不大于0.05℃计温误差,并可对电桥装置中每支标准电阻进行实时计温的温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