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鄂西民族地区传统村落地处偏僻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条件也较为落后,农业生产模式更新动力不足,青壮年进城务工导致村落空心化日益严重,民族传统文化面临传承断裂风险。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为鄂西传统民族村落的保护与复兴画出了路线图。通过对鄂西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振兴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相互促进作用的分析,提出助推鄂西传统民族村落振兴的对策,包括:培育鄂西民族村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阻止民族村落空心化,活态保护民族村落传统建筑,推动民族村落传统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和培养一批立志于鄂西民族村落振兴的工匠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协调推进,对建成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地处西南边陲,受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起步晚、区域发展差异大、体制改革迟缓、教育和科学技术落后等综合因素制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脆弱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增强扶贫产业带动力等有效措施,能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振兴乡村;同时需要有针对性地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扶贫与"志智双扶"相结合,发挥地域优势促进产业振兴,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加强沿边开发开放,构建大扶贫格局.  相似文献   

3.
皖西山区因地理环境、经济产业及建设发展历程不同于省域其他地区,故美丽乡村建设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基于对其多个乡村的整体布局、建筑风貌、空间环境、基础设施等开展的田野调查,以该地区的金寨县双河镇双河村为例,阐述了皖西山区美丽乡村建设的共性;并结合所参与的实际工程项目,着眼于技术层面,从产业、规划和建筑的角度,相应地提出了引导支撑、按需统筹、分类更新的对策,为该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安徽是中国农村改革的试验田,马鞍山曾在全省最早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乡村产业基础较好,具备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条件。马鞍山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突出乡村产业平台载体建设,促进农业"跨界融合"发展,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是核心,产业兴旺是重点。承德地区农业农村工作形势整体向好,但也面临包括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经济结构及产业发展依然失衡等问题。本文以承德市兴隆县山楂产业为例,深入研究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针对现存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统一规范,品牌大而不强,全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有效应对措施,改善农业产业质量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助力农民增收,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改革,逐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的振兴,职业教育为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湖南原特困地区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在职业教育助力当地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教育基础薄弱、兴农人才匮乏、帮扶机制缺位的现实困境,为此应从提升软、硬实力方面增强职业教育赋能湖南原特困地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7.
"十四五"前期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历史交汇期,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有助于固脱贫、助振兴。本文结合湖南省发展现状,提出从四个层面推进二者有机衔接:加强组织建设,推进扶贫机制与组织建设衔接,提升引领力;围绕产业发展,推进产业扶贫与产业兴旺衔接,强化驱动力;建设美丽乡村,推进污染整治与生态宜居衔接,增强吸引力;提高治理能力,推进基层自治与乡村治理衔接,筑牢保障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中国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三农"工作重心转移。本文所提出的四层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可为其他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为了推动乡村振兴责任落实,基于脱贫攻坚阶段形成的社会效益闭环管理体系经验,央企乡村产业投资基金(原央企扶贫基金)在国务院国资委的正确领导下,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框架(ESG投资管理体系)与乡村振兴的要求相结合,构建了ESG投资管理体系。其管理公司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投创益)于近日正式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以ESG投资为抓手,以国家重大民生战略为总目标,全面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影响力投资,高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产业升级、城乡融合,助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乡村振兴是我国重大的战略决策,发挥好职业教育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和政治保障,实现文化传承等,这需要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更好激发农村活力和动力,助力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帮助农民实现可持续发展,走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实现途径,而茶旅融合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极具现实意义,可以有效破解茶产业同质化、文化内涵单一、产业融资、人才引进等瓶颈问题。茶旅融合核心动力在于产业创新,需要紧密围绕茶旅资源系统、环境系统、经济系统、管理服务系统,进行内涵创新与产业载体构建,做到"以茶兴旅、以旅促茶、茶旅融合",推动茶文化体验、茶田茶乡休闲度假、茶旅商品开发等茶旅新业态落地,从而推动茶产地乡村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乡村振兴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口的大量迁入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导致移民安置区出现人地关系紧张、土地利用冲突严重等问题,评价土地承载力及探索特色化乡村振兴路径已成为促进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选取宁夏典型生态移民安置区——闽宁镇为研究区,对其土地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并探索符合闽宁镇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路径。结果表明,闽宁镇人均土地承载力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林地、工矿用地、水域,且总土地承载力与人均土地承载力呈正比关系。基于此结果,闽宁镇在确定乡村振兴路径时应选择生态农业和特色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尽量控制工矿业的发展,以减少工矿用地的承载压力,发挥耕地、建筑用地和草地等地类土地承载力较大的优势,主要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特色旅游等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闽宁镇在土地、生态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地区区域性贫困显著,开展黄土高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对诊断黄土高原乡村发展问题、监测乡村振兴进程、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见效具有现实意义。在梳理乡村发展各阶段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根据黄土高原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5个方面,以宁夏黄土高原地区7个贫困县(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黄土高原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得分,将研究区从高到低划分为优势区、一般区和滞后区,并为各类型区提炼了乡村振兴发展策略。研究结果对推进黄土高原乡村振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探索黄河上游地区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模式,对当前黄河上游农村生态治理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黄河上游地区农村生态环境虽有好转,但在生态治理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面临着经济发展模式滞后、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生态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生态治理法治建设不足等困境。提出从发展乡村绿色产业、塑造乡村生态文化、完善生态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生态立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五个维度构建全面的农村生态治理现代化体系,以提高黄河上游农村生态治理能力,助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在梳理乡村振兴提出的背景和分析其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乡村产业发展、乡土文化传承、乡村人居环境、乡村人才与科技、乡村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五个重要方面;借鉴国内外乡村发展与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乡村建设面临忽略空间布局与功能分配、乡土文化价值发掘不够、人才和科技策略不完善等三大问题;针对三大问题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国土空间规划是我国近年提出的新的城镇空间规划与管理策略,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以新乡南太行地区的"典型的非典型性"乡镇南寨镇为例,对其存在的多头规划缺乏统一、土地建筑利用率低、基础设施建设难以平衡、旅游资源赋能不足、文化产业缺位严重、发展缺少动力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统一规划、精明用地、精准建设、镇旅结合、多元互助、文化复兴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绿道作为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休闲旅游形式,它既是生态保护的新模式,城郊旅游的新思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集健康运动、旅游休闲、乡村振兴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道.目前,国内外绿道建设较多,随着其使用人流的不断增多,沿线产业发展也逐步呈现活力,将绿道建设融入村庄产业发展,对助推乡村振兴有一定意义.本文以晋城市环城绿道(环白马寺...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奋斗中,团结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历史伟业的必然选择。以云南高校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政课教学为研究视角,论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论述在云南高校中加强对各民族大学生铸牢中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引导各族青年团结奋进,维护好民族团结,建设好美丽家园,对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提出通过深入挖掘云南地方史中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从“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兴盛番族”锦幛的生动史实,到新时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现实事例,通过在思政课上讲好民族团结的云南故事,引导各族学生成为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缔造者,共筑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提出思政课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王超 《商品与质量》2022,(17):91-93
最近几年,乡村旅游产业的有效发展在推动乡村振兴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把乡村文化合理融入旅游产业中,加大乡村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是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文章主要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开展深入的探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绿色减贫的核心在于保护与开发的平衡,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作为一种保护与开发的框架而成为乡村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可有效促进绿色减贫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宽甸满族自治县35个贫困乡村为例,运用Arcgis10软件,分析宽甸贫困乡村分布特点与县域乡村主要绿地斑块和廊道绿地分布现状,基于用地适宜性分析结合贫困乡村分布特点,选取绿色基础设施控制中心、廊道和场地,构建出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得出结果:(1)宽甸县贫困乡村主要集中在生态敏感的西部山区和鸭绿江滨水区,近城市区有少量贫困乡村;(2)绿色基础设施网络通过中心控制区、场地和通道连接起县域绿地斑块和绿廊系统,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网络体系;(3)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加强了城乡、乡镇和乡村之间的沟通,改善了交通进入性、服务设施水平和共享空间。研究表明:通过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建立起全域性共享开放的绿色空间体系,将贫困乡村纳入全域旅游格局,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推动旅游业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绿色减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大数据环境下,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变革,促使乡村治理向智慧化、数字化、信息化演进.乡村智慧治理以建设"智慧乡村"为导向,实现了科技创新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耦合.基于对智慧城市与智慧乡村的比较分析,阐释乡村智慧治理的内涵,总结乡村智慧治理的现状与困境,并对构建以科技驱动为着力点的乡村智慧治理路径进行思考,提出加强乡村智慧制度建设、完善乡村智慧基础设施、建构多元主体治理格局、健全乡村智慧人才培育机制等策略.进一步挖掘科技创新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巨大潜力,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以智慧治理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