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通过岩矿特征、剖面结构、砂岩粒度和砂体形态分析,认为埕岛油田馆陶组上段为曲流河沉积。按砂体发育特点和成因类型划分出主河道连片砂体、河道边缘连续窄带状砂体、天然堤断续带状砂体、决口水道扇形席状砂体及废弃河道成因的透镜状砂体等5种类型。在研究区383口井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成因储油砂体角度总结出夹层分布特征。建立了储油砂体内夹层的空间分布模式:主河道砂体内夹层分布复杂,一般底部发育钙质夹层,中部多发育物性夹层,上部为泥质夹层;河道边缘砂体主要发育泥质夹层;决口扇砂体内泥质夹层分布稳定;天然堤和废弃河道仅发育极少的钙质夹层。  相似文献   

2.
潜江凹陷潜江组的岩性主要有砂岩,盐岩和泥岩,岩性复杂难以区分,砂层薄,纵横向变化大,而且渗透性砂岩的波阻抗与盐岩的波阻抗大体相当,储层与非储层波阻抗差异小,在砂体预测上存在困难,但是经细致分析研究后仍发现砂岩、盐岩和泥岩的波阻抗值的有细微差别。从潜江凹陷储层的岩石物理特性出发,采用岩性识别技术、地震储层预测,地质与地震相结合,对潜江凹陷潜江组砂体进行预测研究,明确潜江凹陷潜江组以湖水相对淡化期的滨、浅湖相形成的砂坝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坝为主要储层,砂坝由中心向侧缘逐渐减薄为滩砂、席状砂等。潜江凹陷潜江组砂体分布广,多呈朵状展布。沉积相带和构造背景控制了砂体的类型和规模,地震反演方法是预测砂体展布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从沉积环境入手,依据岩芯、铸体薄片、测井解释、压汞试验、物性分析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统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S3砂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泥岩段S3砂组优质储层的岩性为岩屑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粉砂岩等;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缘缝;碳酸盐岩胶结物在轮南地区砂泥岩段S3砂组储层中较为普遍;钙质体积分数较高。钙质主要以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集中发育在砂泥岩段S3砂组上部的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与前缘席状砂和砂泥岩段S3砂组下部潮坪相的潮道和砂坪微相里,所以这些区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厘清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西柳10井区油水倒置的现象,以蠡县斜坡西柳10断块高43井区的岩心描述与物性分析为基础,通过核磁共振等方法,结合单井、连井砂体的精细对比,建立了3种油水倒置的单井成因模式和2种砂体对比模式.用这些模式将西柳10断块高43井区沙三段顶部砂组重新进行分层对比.研究表明:西柳10井区储层孔隙度一般在10%~15%,渗透率为1.56~14.85×10-3μm3,属低孔低渗储层,且层内频繁发育的泥岩隔夹层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驱替动力弱、储层物性差和非均质性强是造成该区域出现油水倒置现象的主要因素.驱替动力弱导致油水置换不充分,储层物性差使得油气充注程度低,形成了低饱和度油藏,同时较发育的隔夹层使得油水关系更为复杂,直接引起低孔低渗油藏出现油水倒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成藏特征,并探讨了烃源岩、沉积、储层、构造等成藏主控因素,为寻找该区油气勘探有利区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彭阳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油藏类型为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岩性圈闭油藏主要受沉积因素控制,构造圈闭油藏主要受断层圈闭和构造因素控制;延安组烃源岩主要为炭质泥岩及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侏罗系成藏具有良好的油源条件;侏罗系延9、延8及延7沉积期间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是重要的储集层,河流边滩微相砂体及河道心滩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侏罗系延安组储层物性越好,含油性越好;侏罗系延安组构造复杂多样,断层和穹窿及小型鼻状隆起等微构造十分发育。综合分析认为,主砂体与有利构造叠合部位形成的构造圈闭和岩性圈闭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侏罗系石油勘探重点应在穹窿、鼻隆等构造高点部位与主河道叠合区。  相似文献   

6.
临北地区位于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针对该区沙三中亚段基山砂体的储层类型、圈闭规模及储层有效性不清等问题,从烃源条件、储层物性、沉积相展布以及构造特征等方面入手,通过钻井和试油成果资料,综合应用地质、地化分析和地球物理研究手段,剖析了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紧邻的临南洼陷沙三段优质烃源岩是临北基山砂体的主要来源,和区内各期砂体在时空上的良好配置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区内发育的断裂和骨架砂体输导体系之间的相互配置关系,为油气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使油气藏沿南北向成断阶式带状分布;沙三上亚段的泥岩及基山砂体顶部稳定的厚层泥岩、各期次砂体之间被泥岩分隔,且东西向上倾尖灭、沙三段发育封闭性较好的高矿化度原生CaCl2水型,同时部分断层侧向封堵,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为油气藏提供良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7.
低压稠油出砂油田防砂完井方式的优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绥中36-1油田属于低压稠油油田,目的层位为东营组下段,储层岩石胶结疏松,孔渗性极大。根据现场观察法、经验法及力学计算法等防砂判据综合判断,油井出砂将成为贯穿开发生产过程的主要问题,防砂则为开发生产及油层保护的重点和核心。由于绥中36-1油田地层纵向上层系多、含夹层(泥岩夹层、含水夹层)等特殊情况,经后决定采用下套管注水泥固井并在射孔套管内进行井下砾石充填完井。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和我们的理论研究,表明压裂充填不仅能消除射孔压实表皮系数,而且能消除全部或大部分的钻井损害,同时还具有增产作用,使得压裂充填完井产能基本上能恢复到天然产能,效果非常明显。由此可见,压裂充填完井是低压稠油出砂油田较好的防砂完井方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地震波形聚类储集砂体边界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桥斜坡BS37区块沙一下段储集砂体具有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的特点,传统的单属性地震储层预测精度低,识别难度大。通过典型井的测井响应与地震响应相结合,应用地震波形聚类技术能准确预测砂体分布。研究认为,BS37区块含油气砂体地震反射特征可划分为丘状反射型、平直反射型、下切反射型等类型。针对含油气砂岩反射特征精确标定井震关系,提取样本子波,应用约束条件下神经网络算法对研究区目的层地震波形进行相似性迭代聚类分析,有效地识别出主河道、河道侧翼等不同叠合模式砂体边界,为钻探部署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八面河油田疏松砂岩油藏出砂与防砂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面河油田属疏松砂岩油藏 ,由于油藏压实作用差 ,胶结疏松、胶结构中粘土矿物含量多 ,加上原油粘度高 ,造成油井出砂严重 ,绝大部分油水井不防砂无法生产。文章从储层特征和开发工艺技术分析入手 ,得出了疏松砂岩出砂的砂粒中包括四个方面的颗粒 :渗流砂出砂 ,含量为3 -4 % ;弱胶结附着的颗粒出砂 ,主要粒径为<37mm ;储层骨架颗粒破坏型出砂 ;砂穴崩落型出砂 ,同时文章还对八面河油田防砂工艺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滩坝砂体薄储层预测方面,单纯的应用地质分析方法和地震预测方法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建立一套适用于现有资料和技术条件下的薄互层储层预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为例,提出了基于滩坝砂体成因层序特点的地质-地球物理综合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层序地层研究,明确滩坝砂体发育区;其次,分析滩坝砂体的地质-地震响应特征,选择针对性的储层预测方法和地震属性参数组合;最后,对目标层段进行多属性分析确定有利相带。井震结合精细描述滩坝砂体。应用该方法,对东营凹陷沙四段滩坝砂体的预测取得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地质分析与地球物理技术的综合应用是预测描述薄互层储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有利砂体识别与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气的产量与砂岩的厚度,孔隙度,连通性,砂泥比等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决砂体在空间以什么形态出现,其方向如何,纵向上如何变化,连通形式如何等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篷来镇组某工区的砂体进行了精细识别和解释.在地震剖面上,砂体的响应一般表现为强振幅,低频率.孔隙性好,含气丰度高的砂体往往表现为速度低和极性反转的特点.但发现该工区的砂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形式多变,甚至出现了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记录严重不吻合的现象,故砂体识别工作不能遵循统一模式.因此,采用了多井约束,多层标定,分层解释来识别有利砂体.  相似文献   

12.
卞东油田E1f32储层属于中孔、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搞清剩余油分布模式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对地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包括裂缝发育规律、隔夹层分布、断层与微构造发育情况和储层非均质性4个因素.研究表明,卞东油田剩余油分布在平面上主要与裂缝、断层及微构造分布情况有关,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裂缝系统不发育、井网没有控制的断鼻构造断层边缘区域或微型正构造分布的区域;纵向上与隔夹层的发育程度相关,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被隔夹层包围的砂体边缘或透镜状砂体中;同时,储层非均质性无论在平面还是纵向对卞1、卞13断块剩余油的分布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对单一地震属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分类,在低信噪比地区很难准确进行地震相分析和砂体预测.根据地震波形理论,基于Seisfacies的多属性体分类、PCA主成分分析、混合聚比法和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层段内多种地震属性体按照相似性原则进行统计聚类分析,并在区域内进行地震相自动划分,得到地震相三维数据体.结合钻井资料,借助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三维空间中预测储层砂体的空间分布,大大减少了地震相划分的多解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和工作效率.对华北油田万庄地区扇三角洲砂体进行预测,在三维空间中精细刻画了沙三中段扇三角洲砂体的边界和空间展布,预测了有利储层的发育区,发现并落实了3个有利的岩性圈闭,部署钻探的T12X、T47等井均获工业油流,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4.
苏里格气田盒8气层组砂体厚度大、内部结构复杂、岩性变化快,砂体构型严重制约地下砂体和有效储层的认识,影响气井的井位部署、井轨迹设计及开发效果.基于储层构型分析方法,以古代露头和现代沉积构型模式为指导,采用岩心观察及测井曲线精细识别技术,分析盒8气层组储层成因及砂体构型,确定各构成单元的沉积特征、构型模式、规模和空间叠置方式.结果表明:盒8气层组为砂质辫状河沉积相,厚储层主要为辫状河道复合砂体,辫状河相划分为4类亚相、7类微相;辫状河道复合砂体内部为近水平或水平波状薄夹层构型模式,分为孤立型、横向局部连通型、堆积叠置型、切割叠置型等4类空间叠置模式.该研究结果为深化盒8气层组储层认识,指导该区水平井部署与明确地质导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更进一步阐述古海岸带碎屑潮汐沉积微相及其砂体分布特征,基于塔中地区志留系30口井岩心观察和钻井分析,识别出河口湾、潮道、潮汐砂坝、砂坪、砂泥混合坪、泥坪、潮坪风暴岩、震积岩等多种沉积相和微相类型,明确了河口湾、潮道、潮汐砂坝、潮坪等典型微相的沉积序列和砂体特征.认为潮汐砂体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和水动力、层序体系域、沉积微相等,空间上潮汐砂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湾相为早期的河道砂砾岩受改造后与潮坪的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呈间互的沉积序列,形成河口湾-潮坪砂体.潮道微相具有下粗上细正粒序,底部有冲刷面,为片状或块状泥砾层,向上为细砂岩,有的冲刷面不明显,发育各类交错层理.潮汐砂坝微相一般发育典型的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但也有的较均一,没有粒序层.潮间带砂坪微相为绿灰色细粉砂岩,单层较薄,其顶底面平整,多与泥岩互层.在潮下带多受到风暴和地震等事件的影响,含泥砾层的砾石受大风暴潮影响呈半直立状或扇状,形成风暴岩.局部层位的砂岩受地震作用改造发育震积构造.在岩心尺度上,潮汐单砂体厚度一般为0.08~2.98m,平均0.78m.在钻井尺度上,可划分出9~13个砂层组,砂层组最大延伸长度可达5~10km,最大延伸宽度约2.5~5.0km.通过砂体与物性的对比,潮汐砂体总体为低孔低渗储层,认为不同微相砂体控制了储层物性的优劣,以潮汐砂坝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其次是河口湾砂体,再次为潮道砂体,潮间带的潮坪砂体物性相对较差.近海岸带,泥岩成分较多.远离海岸带,砂体相对丰富,以中细砂岩为主.砂体沿潮汐水道呈北西-南东向分布,与岸线近垂直或斜交,砂体连通性相对较好,其厚度在侧向上变薄,岩性由细砂岩相变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相似文献   

16.
为更进一步阐述古海岸带碎屑潮汐沉积微相及其砂体分布特征,基于塔中地区志留系30口井岩心观察和钻井分析,识别出河口湾、潮道、潮汐砂坝、砂坪、砂泥混合坪、泥坪、潮坪风暴岩、震积岩等多种沉积相和微相类型,明确了河口湾-潮坪、潮道、潮汐砂坝、潮坪等典型微相的沉积序列和砂体特征.认为潮汐环境砂体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和水动力、层序体系域、沉积微相等,空间上潮汐砂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湾相为早期的河道砂砾岩受改造后与潮坪的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呈间互的沉积序列,形成河口湾-潮坪砂体.潮道微相具有下粗上细正粒序,底部有冲刷面,为片状或块状泥砾层,向上为细砂岩,有的冲刷面不明显,发育各类交错层理.潮汐砂坝微相一般发育典型的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但也有的较均一,没有粒序层.潮间带砂坪微相为绿灰色细粉砂岩,单层较薄,其顶底面平整,多与泥岩互层.在潮下带多受到风暴和地震等事件的影响,含泥砾层的砾石受大风暴潮影响呈半直立状或扇状,形成风暴岩.局部层位的砂岩受地震作用改造发育震积构造.在岩心尺度上,潮汐单砂体厚度一般为0.08~2.98m,平均0.78m.在钻井尺度上,可划分出9~13个砂层组,砂层组最大延伸长度可达5~10km,最大延伸宽度约2.5~5.0km.通过砂体与物性的对比,潮汐砂体总体为低孔低渗储层,认为不同微相砂体控制了储层物性的优劣,以潮汐砂坝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其次是河口湾砂体,再次为潮道砂体,潮间带的潮坪砂体物性相对较差.近海岸带,泥岩成分较多.远离海岸带,砂体相对丰富,以中细砂岩为主.砂体沿潮汐水道呈北西G南东向分布,与岸线近垂直或斜交,砂体连通性相对较好,其厚度在侧向上变薄,岩性由细砂岩相变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相似文献   

17.
为更进一步阐述古海岸带碎屑潮汐沉积微相及其砂体分布特征,基于塔中地区志留系30口井岩心观察和钻井分析,识别出河口湾、潮道、潮汐砂坝、砂坪、砂泥混合坪、泥坪、潮坪风暴岩、震积岩等多种沉积相和微相类型,明确了河口湾-潮坪、潮道、潮汐砂坝、潮坪等典型微相的沉积序列和砂体特征.认为潮汐环境砂体分布主要受控于古地貌和水动力、层序体系域、沉积微相等,空间上潮汐砂体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研究结果表明:河口湾相为早期的河道砂砾岩受改造后与潮坪的粉砂质泥岩或泥岩呈间互的沉积序列,形成河口湾-潮坪砂体.潮道微相具有下粗上细正粒序,底部有冲刷面,为片状或块状泥砾层,向上为细砂岩,有的冲刷面不明显,发育各类交错层理.潮汐砂坝微相一般发育典型的向上变粗的反粒序,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但也有的较均一,没有粒序层.潮间带砂坪微相为绿灰色细粉砂岩,单层较薄,其顶底面平整,多与泥岩互层.在潮下带多受到风暴和地震等事件的影响,含泥砾层的砾石受大风暴潮影响呈半直立状或扇状,形成风暴岩.局部层位的砂岩受地震作用改造发育震积构造.在岩心尺度上,潮汐单砂体厚度一般为0.08~2.98m,平均0.78m.在钻井尺度上,可划分出9~13个砂层组,砂层组最大延伸长度可达5~10km,最大延伸宽度约2.5~5.0km.通过砂体与物性的对比,潮汐砂体总体为低孔低渗储层,认为不同微相砂体控制了储层物性的优劣,以潮汐砂坝砂体物性相对较好,其次是河口湾砂体,再次为潮道砂体,潮间带的潮坪砂体物性相对较差.近海岸带,泥岩成分较多.远离海岸带,砂体相对丰富,以中细砂岩为主.砂体沿潮汐水道呈北西G南东向分布,与岸线近垂直或斜交,砂体连通性相对较好,其厚度在侧向上变薄,岩性由细砂岩相变为粉砂岩或粉砂质泥岩.  相似文献   

18.
地震反演的分辨率大于10m,厚度小于10m的储层砂体在地震反演结果中常常相互叠加,不能单独预测出来,降低了预测精度和预测结果的应用。因此,利用地震资料预测薄(互)层砂体是目前储层预测的一个难点和前沿课题。虽然宽带约束反演表面上能提高分辨率,但那是伪分辨率,不仅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而且计算量大。将随机分形模拟与Seislog软件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预测厚度5m左右的砂体,不仅预测精度较高,而且计算量小,在微机上很容易实现。  相似文献   

19.
靖安油田塞392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分异差,叠合程度高,油层厚度大,驱替难度大.为解决该油田储层改造难题,在现场实施多级加砂压裂储层改造技术.  相似文献   

20.
SZ地区上三叠统—侏罗系构造圈闭仅在局部有分布,该区域井资料少且只有二维地震资料,利用这些资料研究砂体在剖面上展布以及砂体连通性其可靠性差。本文利用模型正演技术,借助该区域二维剖面反射特征,利用井资料提供岩石物理参数,设计地质模型,进而研究和分析模型正演结果,最后结合钻测井资料以及地震反演结果,确定SZ地区砂体的展布特征及砂体尖灭点,从而明确了砂体连通性,以及砂体的剖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