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陈丽君 《铝加工》2010,(4):43-45
分析了7A52合金锻件探伤不合格的原因,确认探伤缺陷是内部组织中存在粗大金属化合物聚集,导致锻件变形时沿粗大化合物开裂所致,并从合金元素含量、熔铸温度、液流分配、漏斗预热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1420铝锂合金热轧开裂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罗杰  呙永林  范云强  蒋呐  沈健 《铝加工》2001,24(5):8-10,53
从铸锭的冶金缺陷和热轧工艺角度出发,对1420铝锂合金方锭热轧开裂的成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止该合金热轧开裂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玉荣  梁学锋 《四川冶金》1996,18(3):41-43,51
本文研究了GH4169合金涡轮盘的高温代循环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合金涡轮盘具有9-10级的均匀细晶组织和弥散析出的共格强化相γ″,γ′相及颗粒状和短棒状的δ相,使涡轮盘具有较高的高温低循环疲劳性能,其低循环疲劳性能达到和超过了GQGH4169合金锻件的技术标准要求,为设计及生产部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伟  杨阳  付裕  邓祯祯 《铝加工》2023,(1):22-25
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对5E61-O铝合金板材的折弯开裂样品进行组织观察与分析。观察到折弯样品断口分为强剪切的裂纹起源区与传统的韧性断裂区两个部分;在样品中发现了粗大纤维晶、粗大AlTiEr化合物两种组织缺陷及其在断口中诱发的开裂、二次裂纹行为。该合金板材折弯开裂失效主要由大尺寸脆性化合物引发,需从成分设计和熔铸工艺角度入手,细化大尺寸化合物,改善折弯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截面厚度达200 mm的损伤容限型Ti-6Al-4V ELI合金锻件,开展了β热处理工艺和准β热处理工艺试验,对比分析了热处理工艺对锻件强度、塑性、断裂韧度、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第一重退火温度从Tβ+15℃升高到Tβ+30℃、Tβ+60℃,锻件塑性下降明显。经准β工艺热处理后,锻件的β晶粒尺寸较小,塑性明显优于β热处理工艺。强度、断裂韧度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对β热处理温度不敏感。为达到良好的强度-塑性-韧性的综合性能匹配,Ti-6Al-4V ELI合金厚截面锻件宜采用较低热处理温度(如Tβ+15℃)的β热处理工艺或准β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2A12-T4棒材在锯切过程中发生的开裂现象,从合金特性、铸造应力、残余车削加工应力、均匀化处理后的淬火效应、残余挤压应力和残余淬火应力等方面,分析了2A12-T4棒材锯切开裂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开裂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7.
陈国浩 《首钢科技》1995,(3):35-39,34
本文根据国外关于CrMoV钢材料性质方面的研究成果及锻件的热加工生产实践,针对人造水晶釜的工作条件,详述了该钢对回火脆化及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性,高温强度与韧性特点,高温低周疲劳性能,冶炼、锻造和热处理工艺特点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该钢人造人晶釜锻件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由此阐明了该钢用于人造水晶釜锻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铝加工》2005,(6):38-38
据吉林大学介绍,该项目结合我国资源条件,通过稀土强化、净化处理,研究不同合金成分与杂质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组织与性能影响规律,优化确定了5种轿车用压铸铝合金,用于Jetta轿车变速箱、奥迪A6发动机支架等20余种铝合金压铸件及奥迪车门下板、轮毂等生产,合金性能优于国外同类合金。在生产中应用计算机控制管理技术,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可形成年产15万辆Jetta轿车压铸件和年产1.5万辆奥迪车门和轮毂的能力,实现了零件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9.
钛的预测     
美国铝业公司(Alcoa)锻造分公司推测,亚稳β钛合金如Ti-10V-2Fe-3A1等将在航空航天事业中有更多的用途。用Ti-l0V-2Fe-3A1加工的锻件,可以获得130,000到200,000磅/英寸~2(895到1380兆帕)的强度,同时并保持其优异的韧性。它们是a-β钛合金诸如Ti-6A1-4V和Ti-6A1-6V-2Sn的所谓的轻重量的替代合金。Alcoa公司根据他们的设备能力,设想用热模锻造,可以锻成成品的形状和接近成品的形状。钛冶金公司(Timet)引证说,直升飞机的转子轮毂和波音767客机上的元件都可能应用Ti-10V-2Fe-3A1。 Timet报道说,已发现Ti-15-3(Ti-15V-3Cr-  相似文献   

10.
高强韧铝合金轮毂的轻量化铸旋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铸造铝合金的强韧化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介绍了铝合金轮毂的铸旋成形新技术,分析了铸旋工艺在铝合金轮毂轻量化中的作用。分析表明热塑性形变韧化可成为A356合金强韧化的新途径,以此为基础发展的铸旋成形工艺可满足汽车轮毂进一步轻量化的要求。采用铸旋工艺成形的铝合金车轮轮辋部位的各项性能指标比低压铸造车轮有大幅提高,轮辋壁厚也可大幅度减薄,相同规格的车轮,采用铸旋工艺生产可减重5%~15%,实现了产品的高强度、轻量化要求,具有更轻的竞争力。之后重点介绍了铝合金轮毂铸坯热旋压工艺原理、A356合金的可旋性、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有限元分析在热旋压工艺设计中的应用,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所需做的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铸造A356合金的热旋压可加工窗口较窄,成形温度控制是关键,为了促进铝合金轮毂铸旋工艺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在铸造铝合金的热旋压变形性能、热旋压时金属的变形机理和流动行为,以及热旋工艺数值模拟和参数优化等方面还需要做大量的、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铸造Al-Si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特别是铸造ZL101A铝合金轮毂的热处理工艺,它可以缩短热处理过程中的固溶、时效处理时间,从而提高铝合金轮毂的热处理生产效率,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2.
于振涛 《有色冶炼》2002,31(6):182-185
采用管材试样研究了低温下(-196℃)Ti-2m-2.5Zr合金的循环变形行为。分析了应力比、应力幅、循环周次、加载速率等对合金循环变形行为和疲劳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循环和单调加载方式下合金的应力一应变曲线方程和疲劳寿命预测方程。根据不同循环周次下疲劳试样的金相分析和断口观察,讨论了合金的循环变形规律和疲劳断口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宏观分析、低倍检验与金相检验等方法,对汽车后摆臂锻造裂纹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锻造工艺问题,该后摆臂在第二次切边时温度降低到800℃。温度过低,使得锻件表面处于塑性相对较低的偏析区域,在切边外力撕扯作用下开裂。  相似文献   

14.
超高强合金因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承力构件如起落架等,40CrNi2Si2MoVA超高强度合金是继30CrMnSiNi2A之后研究出的新超高强度合金,其强度高于30CrMnSiNi2A,但是其在实际服役环境中的服役性能特别是应力腐蚀性能是否优于30CrMnSiNi2A,是决定其成功取代30CrMnSiNi2A应用的关键。采用双悬臂应力腐蚀实验研究了30CrMnSiNi2A及40CrNi2Si2MoVA两种超高强度合金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SCC)。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对两种超高强度合金的形貌以及断口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30CrMnSiNi2A比40CrNi2Si2MoVA更早失效,其耐应力腐蚀性能较差。两种材料在NaCl溶液中容易出现裂纹并迅速扩展,裂纹横向扩展,并出现明显的分叉行为,不同取向试样对材料应力腐蚀开裂行为的影响较小。断口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超高强度合金在应力和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发生失效,裂纹扩展前期主要为解理穿晶断口,裂纹扩展中后期为沿晶形貌。  相似文献   

15.
等离子旋转电极粉(P粉)和氩气雾化粉(A粉)经过相同的制备工艺得到两种合金坯料(P合金和A合金)。对两种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不同制粉方式对FGH97镍基粉末高温合金组织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而相较于P合金, A合金的晶粒尺寸更细,γ′相析出更均匀,基本不存在残余枝晶,晶界碳化物呈点状断续分布; A合金的强度略高,塑性显著优于P合金;与此同时,两种低周疲劳裂纹源均以熔渣型夹杂物为主,但A合金的夹杂物尺寸明显更小; A合金低周疲劳裂纹萌生抗力远高于P合金,前者低周疲劳寿命远超过150000周次,远优于后者(70000周次);且A合金的疲劳性能很稳定。  相似文献   

16.
铝合金汽车轮毂及其生产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汽车轮毂与钢汽车轮毂相比有许多优越性,虽然应用历史不久,但发展速度很快,前景广阔。本文详细介绍铝合金轮毂的优点、合金品种、构造、性能与质量要求、市场占有份额及本公司的铝合金轮毂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7.
通过显微组织、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等手段,分析了7075铝合金棒材探伤不合格的产生原因,结果表明:铸锭中存在粗大金属化合物聚集,挤压变形时由于粗大的金属间化合物破碎产生微裂纹破坏了金属的连续性,导致探伤不合格。能谱分析结果确认粗大化合物为Al-Cr相,并从形成机理上对粗大金属化合物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从合金元素含量、熔铸温度、中间合金的使用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开裂锻件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硬度检测和金相高低倍观察,并结合锻棒的热处理工艺过程,讨论了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 表明,锻棒中较多的δ铁素体是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锻件在固溶热处理时的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加速裂纹扩展,最终导致锻件开裂.  相似文献   

19.
采用常规拉伸性能测试、中心裂纹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测试及透射电镜分析研究了2A97铝锂合金1.5 mm厚度薄板T3态(6%冷轧预变形后自然时效)及T8态(6%冷轧预变形+150℃)时效时拉伸性能、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微观组织的演变,并与2050铝锂合金薄板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A97铝锂合金冷轧薄板T3态时效时析出大量非常细小且共格的δ′相,合金具有中强(抗拉强度约427 MPa)耐损伤(ΔK=30 MPa·m~(1/2)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1.0×10~(-3) mm·cycle~(-1))的性能特性。而T8时效(12~40)时合金具有强度高(抗拉强度大于560 MPa)的性能特性。T8时效时强化相包括T1相(Al_2CuLi),θ′相(Al_2Cu)和δ′相(Al_3Li);欠时效时为一定数量δ′相及θ′相和大量细小的T1相;峰时效及过时效阶段, T1相逐渐长大,δ′相逐渐减少甚至消失,θ′相粗化且数量下降。2050铝锂合金薄板T3态时效时未发现时效析出相,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与2A97铝锂合金相当,但强度明显较低; T8态时效时强化相T1相及θ′相数量少于2A97铝锂合金,因而其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相对较低,但强度也显著低于2A97铝锂合金。  相似文献   

20.
采用喷射成形和锻造工艺制备了Al-8.5Fe-1.3V-1.7Si合金.通过金相、扫描电镜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实验,对锻件组织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闷车+包套锻造”工艺对喷射成形Al-8.5Fe-1.3V-1.7Si合金坯件的致密化效果好于用自由锻造和包套锻造致密化的合金,采用该工艺可以制备出组织和性能优良的耐热铝合金材料。“闷车+包套锻造”锻件在室温下的抗拉强度(σb)达到407MPa,屈服强度(σ0.2)达到344MPa,延伸率(δ5)为7.6%;在315℃,锻件的σb,σ0.2,σ5分别为222,216MPa,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