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家饰》2013,(4):14-15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是很多人所向往的,人们常常想要寻找生命中的那一片净土,但有时这仅仅是个梦想。在城市生活久了,往往想做个田园人,那么你的生活到底有多田园呢?  相似文献   

2.
走进上海园林关注消极空间 优化公共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悦来  胡玎  魏枢 《园林》2004,(12):18-19
记得丘吉尔曾经说过“人创造了环境,环境反过来塑造人”。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客厅”,全面展示了我们的城市风貌,对于每一个城市居民和旅游者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空间的品质无疑受到大家的高度关注。精神状态有消极和积极之分,其实从某种层面来说,空间也分为消极空间和积极空间。  相似文献   

3.
随着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环境,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古朴的田园生活。小桥、流水、绿色植物这些都迎合了人们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所以也就造就了田园风格设计在当今时代的复兴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城市环境包括:人文、自然、特质与建筑等主面,对建设设计有重要影响。 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历史上对人类集体生活环境的设想,是以社会及政治模式、自然条件、宗教及哲学思想等形成抽象概念,仅属愿望良好的“鸟托邦”,但其局部则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实现。日本丹下健三提出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新的城市主义,能在周转一片混乱中建立起秩序的焦点,他的建筑是一些异常强有力的物体,它们屹立在支离破碎,混乱不堪的日本城市景观之上”。联邦德国G.博姆(G.BOHM)指出:“要使新建筑赋予城市新的生命与新的内涵,使人们看到城市新的生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类共同的居所。城市在为我们提供聚居空间的同时.能否提供舒适的栖息环境?霍华德的“田园都市”理想,体现了人们对理想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既拥有繁华的都市生活的便利,又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但在现代城市,交通拥挤,空气污染,自然生态环境遭到割裂、破坏.似乎已经成为城市生话的代名词。便利的城市生活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否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多伦多的城市发现之旅(DiscoVerywa.ks).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  相似文献   

6.
城市环境是21世纪发展的战略性主题,重视环境合理与如何保护和利用自然是城市建设应遵守的准则。环境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它应以人为中心并能综合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及其功能与审美各个方面,以反映出城市特色。1997年《马丘比丘宪章》指出:“现代建筑的问题已不再是纯体的视觉表演,而是创造出人们能在其中生活空间,要强调已不是壳而是内容,不再是孤立的建筑而是城市组织结构的连续性。”城市要改善环境质量,要具备良好的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7.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数千年不改城址城名,在全国城市中独一无二。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祖先留给我们丰富的、独具特色的城市自然和文化遗产。长期的积累形成独特的成都城市公共环境风貌特色,如何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加以保护和发扬,不断提高城市视觉环境质量和环境的文化价值,让成都这颗“天府之国”的璀灿明珠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而不致湮没在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新兴城市,将是我市城市规划建设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澜 《中外建筑》1999,(4):18-19
城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它为城市生活提供的不仅是物质的环境,而且提供了重要的精神、社会和心理的环境。传统城市环境的一些基本要素至今仍然对人类的城市生活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城市广场、寺庙、教堂、市场等,它们共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城市环境形象。 笔者,作为一名建筑师,在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中,经常考虑的不仅是单纯的建筑物,而应是包括建筑、城市空间在内的城市区段、区域甚至整个城市。本文就建筑师在实际工程中最常遇到的城市街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步行环境设计进行分析,并就设计中如何体现实体建筑与城市空间这两个基本要素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谈谈城市的环境与景观李湘洲,李壬林城市的环境与景观,是诉诸人们视觉功能的城市外貌特征。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不仅要具备完善的生产和生活功能,而且还应该有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与景观。城市的环境形象、生产生活功能的确定,是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责任;而城市景观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城市住宅环境与每个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然而当今城市住宅并非“净土”,广泛存在着种种污染问题,直接危害人们健康。本文就此予以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难以安居的城市住宅 住宅不仅是生存资料、发展资料,而且是享受资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在宽敞、舒适、环境美化的一方“净土”上安居乐业。但是,由于住宅自身特点以及住宅建设、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所致,住宅环境问题普遍存在,而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据研究,居住环境差的居民发病率较居住环境好的居民高20.7%,平均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11.
“自然中的城市”是指在保留自然条件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兼顾城市生活的密度。这一范式的转变是一个现实问题,因为世界各大城市都备受拥挤的困扰。预计到2010年.世界上55%的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里。原本优势明显的城市将会转变成为众人争抢的场所.无力承担资源消耗的重负,并最终有损环境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2.
关于湘江风光带的环境实态调查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环境印象给它的拥有者重要的感情庇护 ,人们因而能与外部环境相协调……清晰的可识别的环境不仅给人们以安全感 ,而且还增强人们内在体验的深度和强度……如有一种动人的环境 ,同样的生活将会获得新的意义。”培根在《城市设计》中指出“一个好的城市设计 ,能在城市的自然形态方面产生一种逻辑和内聚力 ,一种对赋予城市及其他区以性格的突出特征的尊重。“从城市的构成来看 ,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 ,对于一个城市的整体感知意义重大 ,做为构成长沙城市骨架的主导要素之一的湘江沿河地区在增强城市可识别性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锦秋 《城乡建设》2000,(12):30-32
城市文化是人们在城市形成和建设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城市文化环境则是这个总和的外在表现。本文所论及的仅指城市文化环境的硬件部分 ,即城市建设所涉及的范畴。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人们创造了不同的城市文化环境 ,西方一位建筑大师说过 :“根据你的房子就能知道你这个人 ,那么根据城市的面貌也就能知道里居民的文化追求”。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 ,城市文化环境的营造 ,是一个高标准、高层次的课题。它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 ,同时 ,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历史传统、民风民俗诸多方面直接或…  相似文献   

14.
城市与建筑的空间环境设计中的生态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磊 《室内设计》2003,(3):10-14
本文通过四方面加以阐述:一、人对自然存在矛盾心态:人类文明若干年的发展,造成人们既渴求大自然,竭力模拟自然物,叉,怕孤独和迷失于自然,失却城市的繁华。这种矛盾心态带来对自然的困惑。二、生态系统与生态观:当今世界性生态问题是人类生态系统的失落而导致人、城市、自然之间联系和运转功能的紊乱。三、城市与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节:结合我国城市建设开发的问题和弊病,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施工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措施和方法。四、建立与地球为友的新设计观:论证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的方式是从设计开始就关注生态,以入世观点重新为都市品质的永续性,而有力携手合作来确保环境生命的长存。  相似文献   

15.
景观优先     
张庆费 《园林》2011,(12):7-7
“景观优先”一直是城市理想者的梦想,人们希望城市完全融入自然,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与愉悦。然而,“景观优先”多为远景,乃至憧憬。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在诸多巨资打造的奢华人居环境中,景观常常只是美化,园林成了装饰,生活依然在过,但我们仍在浑浊、嘈杂的环境中生活。  相似文献   

16.
环境设计中的水景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林立的混凝土建筑的灰色环境感到厌倦,景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水景则是现代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满足人们赏水、亲水的需要,目前从住宅小区到城市广场的环境设计都在加大水体、水景在环境中的应用,涌现出了大批亲水住宅和喷泉广场。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现场测绘以及数据分析 对湘西“南侗”与“北侗”的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比较研究,从平面形制、构架体系、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详细比较了湘西“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的差异,同时对“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探究。“南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其传统文化;而“北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大,其传统民居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是“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一、城市环境中的素材 城镇和城市(Town And City)都表明具有都市生活场所的含义,可理解为用人工条件支配或控制自然条件的环境。人们已经感觉到这种环境非常之广泛,有些环境能给人以愉悦和享受,有些环境则让人窒息和困惑。国外有一种说法:就是城市是这样一种场所,具有市民权力的市民在这里过着一种文明的生活。然而笔者认为:城市应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明的硕果。  相似文献   

19.
居住区“柔性边界”环境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活品质的提高直接反映在居住环境的改善上,针对目前居住区环境理解的片面性,提出城市与居住区交接的边界空间环境的重要性,探讨产生积极富有活力的“柔性边界”空间对居住区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婷 《中州建设》2006,(4):65-65
环境是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场”.自然环境是一切环境之载体。环境能改变人类固有的特性.不同的环境空间使人产生了不同的心理感受。都市中生活的人们渴望来自大自然的洗涤.却又摆脱不了嘈杂喧嚣的城市中的繁忙。人们在冰冷呆板的水泥森林中探寻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并存的合理性.由此产生了城市环境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