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世界》2015,(5)
<正>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高压架空线路逐渐被电缆线路所替代,但供电网的电缆绝缘故障率,尤其是35 k V电缆终端故障率仍然偏高。某供电单位1 a就发生了电缆绝缘故障23起,都是电缆终端绝缘故障,给线路运行造成了严重影响。电缆终端是电缆绝缘较薄弱的环节,降低电缆终端绝缘故障率,是保证电力电缆线路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本文对35 k V电缆终端绝缘故障原因进行小结,并提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源供电公司七一变电所配出的2条10kV线路同时发生故障、2套线路保护同时动作的情况,简述了故障查找过程,分析了同时发生故障的原因:由于高压电缆接头绝缘强度不够而被击穿,引发接地和相间短路故障。由此提出对高压电缆接头的绝缘强度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以保证配电线路和用户用电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高压电缆线路在城市供电体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交叉互联系统发生异常将造成线路无法投入运行。本文对一起110kV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绝缘接头处同轴电缆的放电故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了故障原因为绝缘接头处同轴电缆半导电层剥削不到位,形成半导电尖端,局部电场畸变的同时使内外导体间绝缘阻值大幅降低,加速局部放电的烧蚀损伤,最终导致同轴电缆烧蚀击穿。为此,对接地系统的同轴电缆的施工工艺提出了针对性的要求和改进措施,对于提高电缆线路的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电世界》2016,(4)
正1故障情况某电力供电部门,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要求,对供电线路进行改进,将12条35 k V及21条6~10 k V架空供电线路改造为高压电缆线路供电,改造后投入运行未满两年,便先后发生2次因高压电缆分支箱起火,烧毁6~35 k V电缆分支箱6台,造成大范围停电的事故,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原因分析可能引起本次事故的原因有如下5个:电缆分  相似文献   

5.
1故障原因 (1)过热负荷导致电缆绝缘损坏变形,在主干电缆线路中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是超负荷运行或连接点不良. (2)密封不良导致电缆附件绝缘损坏,电缆终端头和接线盒密封性能差,引起受潮,甚至绝缘破坏,运行条件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电缆运行.  相似文献   

6.
在高压配电线路中使用的高压电缆,调查其接头绝缘破坏事故的原因表明,大多是因屏蔽铜带接触不良造成的。这种故障不但用目测和通过耐压试验均不易发现,而且即使在运行1~2年后突然烧坏造成绝缘破坏事故时,几乎也难于察觉。  相似文献   

7.
夏波 《电工技术》2022,(9):132-134
随着轨道交通高压电缆使用年限的增加,其绝缘能力会降低,易发生绝缘故障,严重影响轨道交通系统的供电稳定性。对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进行了绝缘性能试验,研究了不同外部环境及电缆不同受损情况对电缆外护套绝缘性能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预防措施,对于提升轨道交通高压电缆绝缘能力、预防电缆绝缘故障、维护轨道交通系统供电稳定性有着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7月,安徽某供电公司一条110kV电缆线路保护动作,B相故障。对故障电缆线路进行外护套绝缘测试和脉冲电流法故障定位[1],锁定故障点位于48号~49号工井间排管内的电缆本体上,巡视未发现故障区段有外破施工迹象。该段电缆线路全长3.2km,含2组电缆终端、5组中间接头,共2个完整  相似文献   

9.
正1电缆故障分析1.1电缆故障原因(1)外力破坏。电缆出现外力破坏的原因主要是机械施工直接损坏电缆,从而造成电缆线路发生短路跳闸或绝缘损坏。在实际运行中统计发现,外力破坏造成的电缆故障占整个电缆故障一半以上。(2)电缆的施工质量。电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主要分为2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因素和制作技术水平。外部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电缆埋设过浅,导致电缆外露没有保护;电缆摆放不平顺,导致电缆某处长期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XLPE高压电缆线路短路故障电流回路的特点,设计了XLPE高压电缆短路故障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当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短路故障电流在线监测装置实时采集故障电流的大小与方向信息,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故障电流回路特性,对于电缆-架空线混合线路,判断故障发生在电缆侧还是架空线侧;对于金属护套交叉互联的长电缆线路,判断故障发生在哪个交叉互联区间.该装置大大缩短了电缆线路发生短路故障后的抢修时间,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电力电缆因绝缘性能优异、安装方便、不占用地面空间、供电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城市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在整个电力系统传输线中所占的比例逐年提高.针对传统离线检测方法及便携式局部放电检测设备的局限性,介绍了分布式局部放电检测技术在高压电缆线路交接试验及在线重症监护中的应用,为长距离新敷设电缆和疑似问题电缆的故障检测及绝缘性能评估提出了解决方案.分布式局部放电监测系统采用无线组网技术,可完成15 km高压电缆线路交接试验及疑似问题电缆的重症监护,且具备危险度评估及绝缘缺陷类型识别功能.  相似文献   

12.
邱毓昌 《供用电》2001,18(1):50-50
20世纪 70年代后期绝缘导线开始用于中压架空线路。在取得成功的经验后 ,现已用于高压线路。芬兰的 NK电缆公司与电力部门合作 ,在 1 993年建立了一条 1 1 0 k V的试验线路 ,对赫尔辛基机场供电 ;并于 1 996年将绝缘导线用于一条城区的 1 1 0 k V线路与常规的裸导线作对比(该线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电网的不断改造升级,交联电力电缆已成为重点地区输电的主流设备,电缆线路的长度也越来越长,线路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保证好高压电缆线路的稳定运行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因电缆设备原因导致的线路故障却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电缆终端故障占有极高的比例。然而,由于电缆终端分布点  相似文献   

14.
史传卿 《供用电》2002,19(1):54-56
1 运行管理的基本任务电缆线路的运行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 ,其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要确保电缆线路安全供电和减少事故发生。基本任务可以归纳为以下两方面。1 .1 使电缆适应电网和用户供电的需求电缆运行管理部门必须严密监视电缆设备的运行状态 ,使电缆线路始终适应电网和用户供电的需求 ,运行管理人员要使管辖范围的电缆线路处于受控状态。电缆的绝缘、导体和护层这三大组成部分 ,必须符合运行要求。( 1 )绝缘一定要合格。电缆及其附件的绝缘 ,必须与电网的绝缘水平相匹配 ,它的 U0 /U要与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相一致。而且 ,绝缘要有一定…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力电缆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电缆附件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高压电缆线路的故障特点及各故障原因占比已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通过对南方电网在2006—2016年间发生的132起110 kV及以上电缆系统故障及文献查阅的99起故障案例进行详细统计,全面分析了近年来高压电缆系统的故障特征及其主要原因。统计结果表明:相比2001年,目前南方电网高压电缆线路运行可靠性明显提高,故障率下降了约一个数量级;电缆附件已成为目前高压电缆线路的最大薄弱环节,在不计及外力破坏时,电缆附件故障占比高达85.5%;对于电缆本体,70%以上的故障是由于外力破坏造成,而对于电缆附件故障,84%以上是由于产品质量和施工安装不当引起。该统计分析结果可为制订电力电缆系统差异化运维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了研究减小配网线路在雷雨季发生故障,保证给用户连续供电,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整理、统计,得出了发生故障的多发位置:绝缘导线断线;架空与电缆连接处的避雷器烧毁,台架避雷器烧毁。并对造成线路故障的多发位置的成因逐一进行剖析,提出了采用的措施:绝缘导线防雷改造;合理配置避雷器;避雷器引线改进;提高线路绝缘耐压水平,有效抵御雷击对线路的伤害,保障线路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7.
高压输电电缆线路以其安全可靠、节省空间和美化城市的特点,符合了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得到越来越多的采用。至2008年6月,深圳市共有110kV及以上输电电缆线路超过了300km,主要集中在比较繁华的城区。不少高压电缆线路在恶劣的环境下长期重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行。部分已经出现了外护套绝缘偏低或者损坏的问题。为了保证供电安全,加强了电缆线路的外护套绝缘的定期检测,  相似文献   

18.
电缆故障探测常用方法有低压脉冲法和高压闪络法2种. 1低压脉冲法与高压闪络法在电缆故障探测中的应用 1.1低压脉冲法在电缆故障探测中的应用 现场用绝缘摇表或万用表,对电缆故障相进行绝缘试验,以得出电缆故障相属低阻还是高阻故障.低压脉冲法测试工作原理图如图1.  相似文献   

19.
长期运行的电缆由于绝缘受潮、老化变质、过热、机械损伤和腐蚀等原因而引起故障.常见电缆故障有:(1)接地或短路故障;(2)断线故障;(3)断线并接地故障;(4)闪络性故障或封闭性故障.这些故障如检修不及时,将严重影响正常供电,而及时准确地查找故障点是检修电缆故障的关键.本文介绍用音频感应法查找电缆故障点的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较为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20.
穆春林 《电世界》2007,48(11):38-39
某煤矿井下高压采用6kV电源线路供电。2006年某天,1名电工在井下处理停电的660V电缆线路时,误触绝缘损坏的6kV电缆,被当场击倒,同时井下配电室内的6kV高压开关柜漏电跳闸。该电工经急救,并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