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卫城油田主体构造部位勘探开发程度已经比较高,但在北部低部位的缓坡带区域,由于构造比较复杂、断块破碎严重等因素影响,油气运移和聚集规律认识不清晰,始终未能获得油气勘探突破。通过加强构造特征和相控储层预测研究,刻画主要断层的发育展布,结合油气显示及探明储量分布情况,明确了卫城北部地区的油气富集和分布主要受断层和储层影响,新发现和落实了卫52断块、卫388南和云8断块3个有利的含油气构造圈闭。  相似文献   

2.
兴隆台油田是辽河盆地西部凹陷的一个二级构造带,本文分析了兴隆台油田的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了断层分布特征、断块组合特点和构造发育特征,为兴隆台油田的油气勘探奠定了勘探开发基础。  相似文献   

3.
临北-田家地区发育田家花式背斜以及临北断阶带,断层十分发育,断裂系统复杂,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大的断裂系统已经研究透彻,但对于小断层、微断层的刻画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特别是紧邻大断层的断层破碎带。临北-田家地区主要发育盘七断层以及临邑断层的分支断层,内部被小断层复杂化,形成众多小断块,该类小断块的勘探首先就是要搞清楚断块的构造,落实断层断点位置,这就需要我们加强断裂体系研究,寻找该类圈闭,加大对该类油藏的勘探力度。临北地区发育多个南掉断阶,下降盘的油气顺着断层向上升盘运移,在有利的圈闭中成藏。该地区浅层由于钻遇的井很多,大部分断块都有井钻遇,但沙四以下的地层由于埋藏深,钻遇的井少,而沙四的构造落实程度也是最低的,勘探潜力较大。我们决定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该地区进行断裂体系研究,推动该地区的勘探。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东濮凹陷柳屯—海通集洼陷及周边油气藏特点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认为本区油气成藏条件良好,油气藏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八个亚类,不同类型油气富集程度不同,以反向、顺向断块、构造-岩性油气藏最富集,其次为断背斜、断鼻、墙角断块油气藏,而砂岩上倾尖灭、透镜状岩性及古潜山油气藏至今无大的突破。本文提出“洼陷的控边断层下降盘断层发育区或构造发育区,尤其是继承性构造发育区是下一步洼陷勘探最有利场所”的观点对本区及其他洼陷的油气勘探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胡-庆断阶带属构造型斜坡带,发育不同级次的断层,断层对油气分布和聚集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断块构造是基本的油气聚集单元,不同的构造部位油气运聚特征不同。通过对该区断裂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三个台阶及断层夹缝带等不同构造部位的油气分布,其中二台阶油气最为富集;一台阶及断层夹缝带只有局部油气聚集;三台阶油气资源最差。同时提出了下步滚动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6.
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地区成藏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北缘潜西区域地质条件及构造格局,总结了该地区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潜西成藏的关键是具有与油源沟通的输导系统、圈闭特征与断层封堵控制油气聚集的区块,而有利沉积相带(储层发育带)是圈闭中油气富集的主要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6种成藏模式,并分析了各圈闭可能的成藏模式,最后对较有利勘探目标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Cabiona区块为小断块探区,构造幅度低、断层断距小,储层厚度薄,且横向变化大。圈闭由断层线、构造等深线、储层分布线三者组合形成,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利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针对该区圈闭三要素展开识别和研究,成功识别和描述出了低幅度复合圈闭,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JZ油田东区是海上典型复杂断块的油田,该区成藏条件优越,沙三段和沙一段混合烃源岩为油气成藏提供了丰富的油源,断层、不整合面及储层组成的有效疏导体系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通道,具备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是油气保存的重要条件。研究区有屋脊式和断阶式两种圈闭类型,主要油藏类型为构造油藏,部分油藏带气顶。具体油藏特征有:油藏个数多、规模较小,各断块自成独立的油水系统,不同层位不同区块流体性质不同,油气藏有各自的油水系统和压力系统,油井产能相差较大。对研究区的成藏及油气聚集规律研究,可以为海上类似油田滚动扩边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MQ地区目前已发现油藏以复杂断块油藏为主,构造特征复杂与含油气规律不清等因素制约着该区下一步的滚动评价;通过分析应力特征及断层发育规律、运用构造精细研究方法开展构造特征研究,从已发现油藏油气分布情况认识、断块特征与成藏控制因素、成藏条件等方面分析油气与复杂圈闭的关系,并预测下步滚动潜力区域,提出了"MQ地区油藏紧邻断层分布,油气聚集成藏的圈闭可多种类型,主控断层有反向断层、顺向断层,断距小的只有20m就能起到封挡作用,构造控制含油区域,储层物性影响油气分布特征,油藏规模大小与主控断层断距大小有关"等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近期新采集的三维资料的基础上,吸纳邻区的经验和认识,从基础入手,系统地对研究区的地层结构与储盖组合、构造特征与圈闭发育、油气源条件、油气输导方式等成藏要素和组合进行分析,指出研究区主要发育潜山、古近系和新近系三套储盖组合,沙南和车镇两大油源体系、陡坡纵向运移和缓坡横向运移两种油气运移模式,构造、地层、岩性和复合等多种圈闭类型,叠合油气成藏条件指出北部走滑斜坡带和北西走向背斜带是研究区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11.
Moleeta油田是中国公司在苏丹发现的亿吨级高凝油油田,由12个小油田组成。研究区整体上为西断东超的单断型箕状凹陷,构造十分复杂,断裂十分发育,有大小130多条断层,平面上分为南部洼槽区、中南部断鼻区、中部断槽区、东北部断鼻区,以及西北部复杂断块区。  相似文献   

12.
梁杨 《广东化工》2013,(22):43-44
双龙地区位于梨树断陷的西北缓坡带,北邻双龙次洼.双龙次洼是被太平庄古隆起与梨树断陷主体分隔形成的独立次洼,断陷期东西两侧为斜坡背景,东坡较陡,西坡较缓.双龙次凹受小宽走滑断裂分割,将整个双龙地区划分为两个构造带.呈现东西两洼夹一狭长反转背斜的构造格局,凹陷受东侧边界断层控制.该构造是在基底古凸起背景上,长期继承性发育的大型褶皱构造,构造北部存在一次级凹陷,左右逢源,构造处于梨树断陷油气的长期运移指向带上,既可捕获由梨树断陷运移来的油气,也可接受双龙次凹生成的油气.  相似文献   

13.
三江盆地构造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生代以来,三江盆地总体处于弧后扩张与走滑的应力场环境,这一大地构造背景对三江盆地的构造演化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燕山晚期以来,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三江盆地进入扭张性断陷-坳陷盆地的发展时期,新生代,由于依兰-伊通断裂带和密山-敦化等断裂带的联合走滑作用,统一的三江盆地才得以形成。研究表明,三江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晚侏罗世裂陷发展阶段、早白垩世断陷发展阶段、晚白垩世坳陷发展阶段和新生代统一盆地阶段。三江地区相继发育了绥滨坳陷、前进坳陷、汤原坳陷,以及其间的富锦隆起和佳木斯隆起,在发生-发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只有到了新生代才成为统一的三江盆地。盆地构造演化控制了沉积和油气成藏特点,绥滨坳陷下部沉积建造厚大,并以其海陆交互相煤系为特征,因而对成气有利。前进坳陷下部构造层的滨海相含煤建造,对成气有利;上部构造层较厚的河湖相砂泥岩建造,对成油有利。  相似文献   

14.
Stacking faults in hot-pressed hexagonal BaTiO3 (the 6H-polytype) ceramic have been analyzed adopting the 2π g·R F=0 (or 2n π ) invisibility criteria, and dislocations were examined by the g·b =0 effective invisibility criteria, both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Perfect basal dislocations with bB= 1/3〈 1 2 1 0〉 have dissociated into pairs of prism-plane half-partials with bPr= 1/3〈01 1 0〉 by glide in the (0002) fault plane of an α-type extended planar stacking fault. Consequently, planar fault FA divided by half-partials was segmented into the initially faulted regions (FA1, FA3, FA5) of extended planar stacking faults and the complex-faulted regions (FA2, FA4) of complex extrinsic stacking faults superposed by the stacking fault ribbon created by half-partials. High-resolution imaging enables unambiguous differentiation of stacking sequence for all fault segments parted by half-partials. Change of the stacking sequence across half-partials reveals the atomic configurations of the faulted regions and the shear directions along 〈01 1 0〉 in (0002). The stacking fault energy of h-BaTiO3 derived from the separation between half-partials is compared with data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discrepancy is attributed to non-equilibrium configuration and to the stacking sequence altered in the faulted regions embedded with half-partials.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是一个西断东超的箕状断陷盆地,包括火石岭组、沙河子组和营城组三套地层。徐家围子断陷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包括初始断裂期、断裂扩张期和断陷萎缩期。其中沙河子组发育在断裂扩张期,由砂砾岩和暗色泥岩互层组成,暗色泥岩是营城组内的深层气藏的最重要的烃源岩。本文应用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岩心观察,录井、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识别出上超、顶超和削截三种地震三种同向轴反射终止类型及岩性的突变面、地层叠加样式转换面和泥岩颜色的转换面三种钻井资料方面的层序边界特征,综合分析,沙河子组可以识别出四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出三个三级层序;识别出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浊积扇、滨浅湖和深湖-半深湖相共六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冲积扇、扇三角洲相主要发育在断陷的西部陡坡带,辫状河三角洲和浊积扇相则主要发育在断陷的东部缓坡带;沙河子组沉积时期经历了三次湖泛,在层序演化上具有早期形成和继承性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分析得出乌尔逊凹陷断裂在平面上可划分为4个带,呈近SN向、NEE向与NE向3个方向展布。在垂向上根据区域不整合面把断层分为断陷断层系统、断坳断层系统和长期继承性断层。乌尔逊凹陷断层形成与演化主要受铜钵庙组末期拉张作用,伊敏组末期张扭作用和青元岗末期反转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7.
巩兴会  曾溅辉  郭凯  赵晨 《辽宁化工》2014,(6):768-772,775
根据蠡县斜坡研究区古近系断层油气藏分布特征和含油气性特征,探讨了古近系断层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认为蠡县斜坡断层油气藏具有烃源岩、断裂、有利储集相带和输导体系联合控藏的特点。古近系油藏主要围绕生烃洼陷呈带状分布;发育于斜坡中外带的北东向早期断对油气主要起遮挡聚集作用,发育于斜坡中内带的北东向晚期断层对油气主要起输导作用,也有部分晚期断层聚集成藏;油气藏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前缘相和河流相砂体中;由斜坡中低部位的断层垂向输导通道和鼻状构造砂体横向输导通道组成的断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是蠡县斜坡中南部主要的油气输导体系类型。  相似文献   

18.
塔木察格盆地是断陷型盆地,盆地内断裂较发育,断裂及不整合面匀通生油岩和圈闭,作为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和成藏.塔南凹陷位于海拉尔一塔木察格盆地中部断陷带的南部,塔南凹陷铜钵庙组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之一,现已有55口井获得工业油流,层内砂体较发育,储层较厚.本文通过岩心分析、铸休薄片分析、电镜扫描等方法,分别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别从沉积、成岩作用、构造作用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影响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研究成果表明,塔南凹陷铜钵庙组储层主要由碎屑岩组成,其次为火山碎屑岩.通过对铜钵庙组59口井压汞资料的分析研究,将喉道类型分为较细喉-中孔道、较细喉-小孔道、较细喉-特小孔道,细喉-特小孔道、徽细喉-特小孔道5种类型,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其次为原生孔隙,铜钵庙组储层孔隙结构总体较差,属中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储层.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主要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扇三角洲内前缘储层物性最好,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的因素主要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好.  相似文献   

19.
大安断裂是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内的典型正反转构造。为探讨大安断裂正反转构造成因机制,本文主要采用地震解释方法,分析大安断裂正反转构造形态特征,发育、发展过程,及先存构造对正反转构造演化的控制作用。分析认为,大安断裂正反转构造在动力学机制上属于"主动反转构造",在形成机制上属断层型反转构造,先存构造的发育、发展决定了正反转构造的演化。在大安断裂正反转构造前期拉张下沉过程中发育了沙河子组、火石岭组优质烃源岩,在其后期挤压隆升时,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圈闭,并与油气大量生成运气相匹配形成了油气藏,证实了大安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藏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