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通过大量的型砂工艺性能实验,以实验数据证明了紧实率是控制型砂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以单片微机为主机进行了型砂紧实率自动控制系统的开发研制。经实验调试表明,该控制系统能在较短时间内使型砂水分稳定到适宜水分含量范围之内,能满足生产上对型砂的水分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影响型砂紧实率控制精度的因素 ,建立了型砂紧实率 -水分回归系数的动态模型 .为防止型砂水分不足或过量 ,将第一次加水量设定为总加水量的 80 % .第一次加水后 ,对型砂紧实率稳定值采用AR模型进行预测 ,以缩短型砂混制时间 .每次加水后 ,引入修正系数 ,以适应型砂组成的变化 .实验表明 ,该数学模型不仅使型砂水分含量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最佳范围 ,同时可指示对型砂组成进行调整 ,能较好地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用于大型铸造车间的型砂质量控制仪。它是由检测其紧实率而控制型砂含水量的仪器。本仪器除了有可靠的机械检测部分外,中心控制系统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提高了本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
气冲造型型砂的强度和紧实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影响气冲造型型砂湿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膨润土的蒙托石含量和膨润值,型砂的混制工艺,即混碾时间和混碾水等,影响造型的紧实性能的因素是型砂的紧实率和膨润土的膨润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湿型砂质量参数快速检测方法短缺的问题,根据湿型砂的电导特性与其质量紧密相关原理,以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建立了用于湿型砂质量参数快速检测的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经过模拟实验表明:此系统能够在20s内同时完成湿型砂的紧实率、有效粘土含量、含水量、砂温、透气性及综合强度等质量参数的快速检测,为评价湿型砂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紧实均匀是保证砂型质量的一个重要要求。以前的研究者将影响紧实均匀的型砂性能称作流动性。 本文在综合评述一些主要的流动性试验方法和有关观点的基础上,对砂型紧实均匀的机理作了进一步研 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认为:对于粘土砂来说,影响型砂匀实最重要的因素是型砂的松态紧实 度而下是所谓的型砂“在压力下的流动性,”型砂在压力下的流动虽然对匀实有一定的影响,但作用很 小。同时提出:流动性这一术语用于型砂紧实均匀方面容易引起混淆,应将型砂这方面的性能称为匀实 性。对于某些油脂砂,湿强度低,受压时容易变形,压力下的流动可以发展到相当大的程度,对匀实产 生显著的有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绪言 本文是在调查了成都地区44家工厂铸铁潮模车间的基础上,试验分析各厂型砂的紧实率、水份、热湿拉等十种性能,结合典型的工厂进行废品缺陷分析,进而给出计算机程序及数学模型,研究了各种性能的分布特点,计算并讨论了适宜性能。此外,也找出了存在的较普遍的问题,从而对成都地区的型砂性能与铸件质量的关系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为型砂的质量控制打下初步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湿型砂质量检测与控制问题,全面、系统总结了湿型砂组分参数和性能参数检测技术的现状.对含水量检测,分别从电阻法、电容法、微波法、红外光谱法、成型性法和核磁共振法方面进行了评述;对有效粘土含量的检测,详细阐述了在线快速检测方法.湿型砂的性能检测参数主要包括紧实率、透气性、湿强度和温度,并对综合性能参数的检测进行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型砂低压气流紧实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吹气压力、填砂高度、砂箱形状、吹气时间、排气孔的面积和位置,型砂成份等因素对紧实效果的影响。在所得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了气流对型砂紧实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保压时间对型砂紧实和成型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型砂紧实过程中的时间因素的影响,以前很少有人研究过。本文经过实际试验观察了型砂在保压时间不同时变形情况的变化,研究了型砂的蠕变、回弹、再紧实变形等与型砂的粘弹性和粘塑性有关的变形,提出了型砂蠕变方程式。通过对比试验,得出型砂的这些变形主要是由于砂粒接触点上粘土膜的变形和粘弹性,而不是由于砂粒本身的变形。文中用流变学的概念分析型砂的这些性能,并得出了有关型砂紧实机理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11.
采用烘干法对原油污染壤黏土、原油污染砂土、柴油污染壤黏土和柴油污染砂土的含水率进行了校正.结果发现,烘干过程中石油和水分的挥发互不影响,每种油品挥发损失比例固定.通过含水率与含湿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试验用石油污染土壤含水率的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12.
土壤固化剂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伟  彭军  张华 《宁夏工程技术》2004,3(2):174-178
为了准确掌握固化剂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范围,特别是能否在北方季节性冻土地区应用于渠道衬砌,针对应用固化剂固结土进行研究试验.根据固化剂特点,选择宁夏唐徕渠、汉延渠的渠床土及征沙渠风积沙、镇北堡粗沙,进行强度试验.实践证明:在固化剂含量一定(20.42%)的情况下,影响固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含水率.最优固结含水率为16.5%.得出结论:土壤固化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应用于强度要求较低的工程建设中,技术是可行的,其固化沙石的效果较黏土、沙性土的效果显.  相似文献   

13.
将废弃轮胎作为建筑材料应用在土木工程领域是对其回收处理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为了研究轮胎橡胶颗粒改良砂土的效果,选取橡胶颗粒与福建砂的混合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橡胶砂的压缩和抗剪特性,分析了橡胶含量与干湿状态对橡胶砂力学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双曲线模型预测橡胶砂受剪过程的剪应力与剪切位移关系。结果表明:橡胶砂的压缩变形随橡胶含量增大而增大,饱和橡胶砂的压缩变形明显大于干燥橡胶砂;橡胶砂的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表现出应变硬化特征;橡胶砂的抗剪强度与橡胶含量的关系不大;干燥试样内摩擦角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大而降低,饱和试样的内摩擦角随着橡胶含量的增大而轻微升高;通过双曲线模型预测的剪应力剪切位移关系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4.
在青海大通河纳子峡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砂砾石料填筑碾压试验中,对其场址、用料和仿真施工布置进行了分析,根据沉降试验、颗粒试验和含水率试验结果,确定了砂砾石料填筑最优碾压施工参数。  相似文献   

15.
膨胀力是反应膨胀潜势的重要指标之一,选取湖北宜昌小溪塔至鸦鹊岭一级公路改建工程K25+000段膨胀土,对其进行掺风化砂改良处理,在对不同风化砂掺量下的膨胀土进行基本胀缩试验的同时,深入探究了初始含水率对风化砂改良膨胀土膨胀力的大小以及增长速度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风化砂后,膨胀土的各项胀缩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均能达到路基填料的标准;在同一风化砂掺量下,随着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膨胀力逐渐降低,且膨胀力可以用初始含水率的幂函数很好地描述,两者相关性较好;初始含水率越低土样所具有的的膨胀潜势及膨胀力越大,膨胀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越陡,浸水后改良膨胀土的膨胀力的增长主要集中在1h以内,稳定速度较快;综合考虑经济性以及初始含水率和风化砂掺量对膨胀力大小的影响,建议将风化砂掺量控制在30%~40%,初始含水率控制在略大于最佳含水率1%~2%内,此时对膨胀力的抑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盾构法施工过程中,盾尾同步注浆对控制隧道轴线上浮和地面沉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盾构隧道同步注浆浆液具有较好的工作性能,选用水泥、粉煤灰、膨润土、砂、水作为原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进行试验,探讨了浆液各原材料对浆液稠度、凝结时间、泌水率、7d抗强度等指标的影响规律及同步注浆浆液配比的优化方向.试验表明:水泥是影响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水泥的加入能够缩短凝结时间、增大抗压强度和降低泌水率;粉煤灰能改善浆液和易性;膨润土有增稠、保水的作用,能提高浆液稳定性,但掺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砂作为浆液骨料起填充作用,主要影响浆液稠度,砂的用量与浆液稠度大小呈反比趋势;水是影响泌水率的主要因素,用水量增加导致浆液泌水率、稠度增大,凝结时间变长.最优的配合比为:水泥∶粉煤灰∶膨润土∶砂∶水为160∶400∶50∶830∶360,制备的浆液稠度为11~12cm,凝结时间为10~13h,泌水率不高于3%,7d抗压强度不低于2MPa.  相似文献   

17.
沙尘暴中毫米波传播衰减及双频互相关函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毫米波在沙尘暴中的衰减和双频互相关函数(Γ)进行了研究.根据沙尘粒子尺度的对数正态分布,应用Mie理论和粒子介电常数等效的方法,对不同水含量的沙尘暴引起毫米波的衰减进行了研究;在考虑粒子尺度分布和等效介电常数时,应用分析和傅里叶变化方法求解Γ的微分方程,对其解进行数值分析,研究不同水含量的沙尘暴对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含量大于1.00%时,衰减会显著增加;一般仅对10GHz以下电波的衰减才可忽略.对Γ的影响,在100GHz以下较小,但水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相对明显;在220GHz时,对Γ影响显著,但随水含量的变化较小.因此,对于开发和应用较高频段的毫米波信道,沙尘暴对毫米波脉冲的衰减及Γ特性的影响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18.
砂堆雪崩幂律分布现象的解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组织临界性的提出者Per Bak认为,处于临界状态砂堆雪崩呈现幂律分布,可作为广延耗散动力系统自组织临界性存在的证据。采用真实砂堆试验和元胞自动机砂堆模拟两种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处于亚临界状态的砂堆,在向临界状态演化的过程中,砂堆在亚临界状态发生众多小规模的雪崩,越接近临界状态,系统的波动越强,大规模的雪崩也时而发生,因此在从亚临界状态向临界状态演化的过程之中,大规模雪崩的发生次数少,小规模雪崩发生的次数多,雪崩发生的规模也呈现幂律分布,并认为这种情况更具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