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隧道涌水的病害机理,详细总结了隧道断层处涌水病害的处理措施,最后结合汤村隧道涌水实际情况,分析涌水原因后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施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基于某特长隧道涌水及塌方病害案例,分析病害发生原因,结合经验处治方案,对隧道病害段进行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加强开挖过程的周边注浆工作,从而提高围岩的支护级别,并且重视涌水段的排堵工作。涌水及塌方的处治方案和应急措施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特长隧道工程病害的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稽山隧道工程为例,从地表水截排、注浆参数、集水钻孔、裂隙处理等角度,介绍了隧道涌水、涌泥病害的治理措施,有利于提升我国隧道工程的灾害防治水平,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4.
综合物探技术在隧道地质病害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宽怀 《工程勘察》2011,(12):67-71
隧道建设和运营中发生的坍塌冒顶、突泥、涌水、开裂、侧移、山体滑坡等地质病害,严重影响到隧道建设质量和运营安全,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地震CT和高密度电法作为隧道病害诊断的有效手段,可用于探测隧道工程与地质病害产生的原因和影响范围,以便提出有效、合理的治理措施。本文结合大风垭隧道地质病害诊断的实例,介绍了这些技术的观测方案、...  相似文献   

5.
隧道涌水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及运营安全,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必须准确分析涌水原因。摩天岭隧道在施工期间发生了较严重的涌水,通过对隧址地层、构造及水文地质特征及涌水特点的综合分析,对该隧道涌水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注浆加固止水与集中引排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对涌水段进行有效处治。  相似文献   

6.
突泥涌水是隧道施工中的主要地质灾害和隧道运营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若措施不当,会造成隧道建成后地表环境恶化、运营环境恶劣,给生活、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文中结合登楼山深埋特长隧道2#斜井2XJK0+697部位在富水发育区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的突泥涌水事件,根据2#斜井涌突水点位置、水量特征,分析了突泥涌水机制及水源,本次涌水主要是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包气带与浅层岩石裂隙中,同时详细阐述了对突泥涌水部位采用混凝土止浆墙封闭掌子面、在止浆墙上预留泄水孔、对掌子面进行帷幕注浆堵水等主要处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杨晓君  程波  禹富偲 《市政技术》2012,(Z1):128-129,140
通过分析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二期中梁山隧道施工涌水突泥形成原因,并针对高压岩溶涌水突泥段采取某种技术手段进行治理,实现了在高压富水复杂岩溶涌水突泥情况下安全开挖作业的目的,为地铁施工中的涌水突泥病害处理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8.
冯阵图 《山西建筑》2009,35(35):330-331
针对玉峰山隧道涌水大的情况,通过对玉峰山隧道涌水分析,提出了相应处置措施,并详细阐述了施工过程和注意事项,对类似重庆地区地下工程施工涌水处置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青山岗隧道施工渗漏水病害分析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山岗隧道是湖南省常吉高速公路上的一条双向分离式长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渗漏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隧道涌水或初支后渗水、滴水等.针对隧道渗漏水病害特征,采取了超前孔环向帷幕注浆止水技术和喷射抗渗混凝土以及初喷后安装弹性半管进行集排水等综合措施,对隧道防排水体系进行加强处理,经施工验证达到了比原始设计更好的防排水效果.  相似文献   

10.
青山岗隧道是湖南省常吉高速公路上的一条双向分离式长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渗漏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隧道涌水或初支后渗水、滴水等。针对隧道渗漏水病害特征,采取了超前孔环向帷幕注浆止水技术和喷射抗渗混凝土以及初喷后安装弹性半管进行集排水等综合措施,对隧道防排水体系进行加强处理,经施工验证达到了比原始设计更好的防排水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亮 《山西建筑》2012,38(5):195-196
对关角隧道三号斜井的施工涌水量进行了实际测量,根据实际情况归纳出了施工涌水的具体处理原则,提出了排水设计方案及径向注浆施工方案,以确保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陈其亮 《山西建筑》2012,38(29):208-209
结合佛岭隧道工程实例,对涌水隧道的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防、截、排、堵"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并采用超前辅助导坑引排涌水、超前注浆方法进行预支护,为同类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黄金伟 《山西建筑》2007,33(10):333-334
针对大路梁子隧道发生特大涌水的问题,对涌水段进行了地质勘探调查,通过对涌水原因进行的分析,提出了大路梁子隧道的涌水治理方法,实践表明,收到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岩溶地区深埋长大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当隧道穿越断层、岩溶发育地段和富含水区域时,容易发生涌水、突泥等事故,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威胁。龙潭隧道属于深埋特长岩溶隧道,施工期ZK72+205~ZK71+940段断层溶蚀带发生了四次涌水突泥事故,针对这四次事故,基于该段地层的岩溶发育规律,从地质学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涌水突泥机理。分析得到:具有丰富补给来源的地下水、松散的岩溶洞穴堆积物给涌水突泥创造了必要条件,一经开挖扰动,事故一触即发。基于涌水突泥机理的分析结果,合理选择了超前小导管挤压劈裂注浆、负压排水、长管棚注浆、前进式分段高压注浆等治理措施,成功穿越了该段,完成了贯通,所得结论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涌水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灾害现象,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以厦门海底隧道NK12+088断面涌水为实例,通过结合该断面的工程地质情况,运用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从地下水渗透破坏、围岩遇水崩解及掌子面围岩特征3个方面分析了涌水的原因。分析得到:NK12+088断面处的全、强风化围岩均处于管涌发生的临界状态,有发生渗透破坏的危险;全强风化围岩遇水后在17 min崩解基本完成;涌水位置为掌子面岩脉出现的位置;分散的渗水点逐渐集中在一点或数点是涌水危险的开始。  相似文献   

16.
谭智丹  刘莉 《重庆建筑》2010,9(11):11-13
嘎隆拉隧道全长3545m,为单洞特长隧道,本文着重介绍该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在F7断层带所产生的涌水现象及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红外探测技术在圆梁山隧道突水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隧道突水是隧道工程中的主要地质问题,是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隐患,突水危险地段的超前预报是安全施工的保证。阐述了红外探测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和HY-303红外探测仪在圆梁山隧道突水超前预报中的应用前景。圆梁山隧道进口段平导和正洞的红外突水预报结果证明,红外探测仪对透水区域的超前预报是准确的,值得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隧道涌水是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类地质灾害,给隧道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因此,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裂隙水发育情况进行准确及时的超前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常用隧道涌水量计算方法和裂隙水超前预报方法,并对各方法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作了比较。依托宜(昌)-巴(东)高速公路石门垭隧道工程,利用地质分析方法对隧道全段进行裂隙水发育情况和超前预报方案的划分,并结合涌水量计算与TSP 预报系统对裂隙水进行预报,收到了良好的预报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品 《城市建筑》2014,(11):346-346
本文依托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田坝岭隧道工程,介绍了田坝岭隧道进口D3K426+477的突水情况、现场紧急处理措施和后续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