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基础篇 近年来建筑节能技术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也是当前国内外节能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课题.各发达国家在经历了1937年世界性石油危机和世界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之后,已清楚地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据估算,我国建筑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5%,同时它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当前我国能源的增长率.为了子孙后代可持续利用国家自然资源,必须提倡建筑节能.它不仅能缓解能源紧张、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且能降低污染物排放,有效保护环境.因此,研发太阳能在建筑中综合利用的技术,探究太阳能技术与建筑的有机结合将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热泵技术与建筑节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环境的整洁,清洁文明城市的创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已成为我国建筑节能技术领域的重要课题。“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就是把太阳能产品作为建筑部件安装,使其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建筑美学要求;同时尽可能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替代常规能源,以减少建筑能耗对常规能源的依赖关系,降低建筑能耗占我国总能耗的比例,并提高常规能源利用率。无论从经  相似文献   

3.
马燕  陈华 《新型建筑材料》2012,39(12):33-36
随着常规能源的枯竭,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研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建筑能耗日益加重的背景下,将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建筑有机结合,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将成为我国未来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资料显示,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8%,建筑耗能已与工业耗能、交通耗能并列,成为当下我国能源的三大"耗能大户"。据悉,我国城乡现有430亿平方米建筑中,96%为高能耗建筑,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为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开彦 《百年建筑》2006,(8):92-94
1999年至2005年全球能源消费增加了60%。建筑业是耗能最多的行业,耗能量约占我国总能耗的45%,其中,建筑生活能耗占32%,生产与建筑相关的材料,设备等能耗占13%。建筑能耗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建筑节能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点,目前,我国430亿存量的建筑当中,仅有1%被称为节能建筑。预计到2020年,中国建筑的耗煤量将达到10亿吨,是现在耗煤总量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文哲亮 《住宅产业》2007,(11):54-56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目前我国每年城乡新建建筑竣工面积约为15亿至20亿平方米;建筑能源耗能占全社会总耗能近30%,在我国已建成的近400亿平方米的建筑中,99%为高耗能建筑,新建建筑中95%以上仍属于高耗能建筑,因而建筑节能就成为重中之重。据统计,1998年至2005年的7年间,我国太阳热水器市场以年平均25~30%的速度高速成长,已成为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发展最快、规模最大、市场最成熟的行业。2006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总保有量9000万平方米,占世界保有量的60%,成为"世界太阳能应用总量的第一大国",年替代常规能源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7.
推广钢塑共挤门窗发展我国节能门窗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上,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均属于耗能大户,其中建筑能耗一般占国家总能耗的 25%左右(其中使用能耗占 40%)。建筑节能是指在建筑中合理使用和有效利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广义来说,建筑能耗关系着国计民生。因此,建筑节能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与环保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门窗节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之一。据统计,在建筑使用能耗中,窗户的传热损失与空气渗透损失相加约占全部热损失的 50%,因此,提高窗的节能质量是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从目前国际节能型门窗的发展道路看来,门窗的概念已从…  相似文献   

8.
太阳能供暖技术及推广应用是我国建筑节能和太阳能热利用最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一直以来.我国建筑能耗居高不下,其中主要因素是冬季供暖,采暖占建筑总能耗的65%(严寒和寒冷地区甚至80%以上)。如果大面积推广太阳能供暖技术,将对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做出非常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周炫  喻晓林  李晓健 《砖瓦》2007,(9):90-95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8%。我们的建筑能耗已占到国家能耗的30%左右,包括建筑运行能耗、包括施工、建筑设备、设备材料、生产及建筑应用而建筑最大的耗能点是采暖和空调,我国在采暖和空调上的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55%  相似文献   

10.
引言 在建筑能耗中,热水、采暖和空调的能耗占据很大的比例.目前,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5%以上,成为能耗大户,而且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个比重还将进一步增长.因此,在建筑中积极推广应用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对于减少常规能源消耗,优化能源结构,保护自然环境,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刘立新 《中州建设》2005,(12):30-31
建筑能耗一般是指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建筑节能就是要在保证和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目前,我国城乡已建成的建筑总面积约400亿平方米,建筑使用过程的能耗在我国社会终端能耗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1/4。根据其他国家的经验.这个比例将不可避免地上升到35%左右,成为耗能大户。  相似文献   

12.
欧洲太阳能热利用市场分析及太阳能制冷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前言 在欧洲,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40%,由此而产生的CO2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20%。近年来,城市的热岛效应加剧了人们对空调的需求,而夏季空调的增多常常造成电力紧张。同时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利用清洁的可再生的太阳能进行制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往对太阳能制冷的研究大都着眼于技术方面,从市场角度进行研究的较少。本文将对欧洲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并从技术与市场两方面对如何发展太阳能制冷系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刘达 《上海住宅》2003,(8):62-63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蒸蒸日上,建筑用电量及其能耗也迅猛增长。建筑耗能大约占全国总能耗的20-30%,在不久的将来,将占30-40%,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且我国总能耗中,清洁能源仅占一小部分,发展太阳房建筑,对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有限的能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筑》2005,(5):91-91
竞赛宗旨:中国是常规能源匮乏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能源的需求量目益高涨,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并开始威胁到国家安全。民用建筑是能耗的大户普及与推广太阳能建筑将有力推动太阳能行业的发展促进我国建筑节能工作走上开源节流之路创造舒适、环保的人居环境。本次竞赛将在我国现有太阳能建筑理念及产品的基础上,开拓新的概念产品或设计理念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太阳能建筑设计方案通过评委会的认真评审将优秀作品转化为建筑或部件向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一、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市场 截止到2006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运行保有量达到9000万平方米,占世界总量60%,年生产能力1900万平米,替代能源量约3000万吨标准煤,产值达200多亿元。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热利用产品生产、应用和出口国家,并以20%-30%的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6.
一、能源问题的紧迫性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紧缺已经成为限制经济发展、威胁国家安全的瓶颈之一。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建筑能耗已逐渐成为资源消费大户。据统计,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从1995年的11%提高到2005年27%,如果再加上相关建材生产能耗的16.7%,占总能耗已高达45%左右。如果任这种状况继续下去,预计到2020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建筑能耗的不断增加,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节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日益受到关注。如今,我国的太阳能技术正从示范工程应用逐步向工程化规模应用发展。阐述了可再生能源的产业政策、太阳能利用的产业现状(包括光热和光伏)以及推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太阳能技术的使用能够降低建筑能耗,减轻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本文介绍了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和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指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9.
建筑能耗在我国所有能耗中占的比重较大。其中生活热水是排在供暖、空调和照明之后的第四大建筑能耗[1]。充分利用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技术,将太阳能作为生活热水的能量来源,是降低建筑能耗行之有效的方式。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窗系统在传统门窗和太阳能热水器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将太阳能真空管与窗的中空玻璃相结合,使得窗具有热水器的功能,进一步拓展了门窗系统的功能,降低了建筑能耗,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窗系统结构紧凑,单位面积上对太阳能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一、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现状 当前,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已成为太阳能界和建筑界共同关心的热点,越来越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可以改变建筑传统的耗能结构,增加建筑使用功能,对于节约常规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加速省域经济发展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