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佳炘  彭舰  张达平 《计算机应用》2009,29(4):1082-1086
介绍了Symbian平台及目前移动平台上已有的资源共享模式,通过分析现有移动P2P协议JXME,提出Symbian平台上的新型P2P资源共享模式,参考JXME进行了一系列改动和调整,包括中继的改进和Symbian端协议的重新实现,为Symbian平台搭建了相应的P2P协议JXTA-Symbian,最后对JXTA-Symbian的实现框架,特别是对Symbian手机端协议的实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移动计算设备的发展,应用程序的开发者需要解决移动无线网络中诸如移动终端,低带宽,连接的不确定性以及无集中式网络设备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开放式P2P应用程序开发平台JXTA出发,讨论了一种基于JXTA的无线网络的应用。主要介绍了P2P非集中式网络系统结构、JXTA通用平台以及JXTA的基本组件、参考模型等,并通过一个JXME实例说明了JXME无线网络架构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移动计算设备的发展,应用程序的开发者需要解决移动无线网络中诸如移动终端,低带宽,连接的不确定性以及无集中式网络设备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从开放式P2P应用程序开发平台JXTA出发,讨论了一种基于JXTA的无线网络的应用。主要介绍了P2P非集中式网络系统结构、JXTA通用平台以及JXTA的基本组件、参考模型等,并通过一个JXME实例说明了JXME无线网络架构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本系统是在深入了解P2P技术和JAVA实现平台的基础上,设计实现的基于JAVA的P2P文件传输软件,在局域网内实现点对点的文件传输功能.本系统的优点是在一个网络内每个Windows平台的客户机只需要同时安装了这款软件,即可实现相互文件传输和简易聊天.  相似文献   

5.
对P2P网中发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文中分析了P2P网中几种常见的发现机制,并指出其优点及不足。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利用IP组播和JXTA工程实现的对等点发现机制,并在Java2平台上用Java编程实现。  相似文献   

6.
陈锋  罗逢吉  文俊浩 《计算机科学》2007,34(12):126-128
P2P对等网络是对互联网传统计算模式的一次技术上的革命。在P2P技术的研究领域里,JXTA作为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正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它为对等应用实现了底层的基础服务,使开发者可直接在其上建立应用。针对目前在P2P应用研究领域尚无通用一致性平台的现状,本文分析了JXTA技术的体系结构及其核心协议,通过构建一个实例深入研究了利用JXTA技术实现P2P文件共享系统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电脑时空》2010,(12):110-110
所谓P2P贷款公司,其实质上是一个贷款者和放贷者的沟通平台,主要目的是对接双方的需求,实现基于网络和真实信用水平的小额贷款服务。  相似文献   

8.
对等网络是一种区别于客/服机制的点对点通信网络新技术。对等节点的发现机制是P2P系统开发中的关键之一、主要论述了当前国内外P2P网络的发现机制,说明了这些发现机制的利弊。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具有更广泛适应性的最新的发现机制——混合发现机制进行了分析,针对混合发现机制是将两种发现机制合成的特点,详细描述了该发现机制的设计思想,改进方案及实现方式,以Sun公司推出的JXTA开发平台作为实现工具,为以后相应工作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P2P技术是目前计算网络领域的研究热点。JXTA是开发P2P应用程序的流行平台,使用JXTA开发的P2P程序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可移植性。本文介绍了基于JXTA的P2P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和过程,并给出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
SUN公司所推出的JXTA解决了P2P网络互不相连的弊端,其目的就是为了搭建一个与系统无关、与语言无关、可以应用在任何设备的P2P开发平台。该文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JXTA平台的能够实现即时通信和文件共享功能的P2P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流特征的P2P流量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2P业务流量在对互联网应用起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因资源过度占用而引起的网络拥塞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妨碍了正常的网络业务的开展.为了保证网络能正常有序的运行,有必要对P2P流量进行控制.但是,随着动态端口和数据加密技术的出现,传统的流量识别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简要介绍了三种主要的流量识别技术,并且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着重对基于流特征的流量识别方法效率低下的原因做了详细的分析,分别指出了引起误报和漏报的原因,并且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实验证明:文中方法能够有效提高P2P流量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12.
P2P技术综述   总被引:65,自引:18,他引:47  
P2P(Peer-to-Peer)系统由一组地位相等的节点构成,节点间可以直接通信,无需第3方参与。在介绍了P2P技术的基本概念、P2P网络分类、一些典型的P2P协议和软件,并分析了P2P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之后,得出结论:P2P技术的分散特性,与因特网的协议和结构完全相适应,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网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半监督学习的P2P协议识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随着P2P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充满了大量的P2P应用.协议加密技术的发展,使得P2P应用的识别和管理变得非常困难.描述了如何运用半监督的机器学习理论,根据传输层的特征,用聚类算法训练数据并建立一个高效的在线协议识别器,用于在内核协议层对协议特别是P2P协议进行识别,并对BitComet和Emule进行了实验,得到了很高的识别准确率(80%).研究并解决了将选取好的特征用于聚类并高效地实现最后的协议识别器.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P2P网络仿真器都有其各自的弊端,不能够对现实中的P2p的一些实际应用进行仿真.把P2P网络中的各个元素按实际情况模型化,设计一个能够用于对现有P2P应用进行仿真测试的P2P仿真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设计了一个尽可能真实反映P2P实际运行环境的仿真模型,该仿真模型用于仿真现有的很多P2P应用.该模型根据现实P2P资源共享系统中用户的行为的基本特点设计了Peer的各种属性,包容了现有常见的P2P资源共享应用中peers选择和pieces选择策略,并为进一步设计P2P底层覆盖网络拓扑结构提供了接口.该仿真器初步运行结果表明,它能够反映现实P2P应用中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P2P对等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由于P2P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使得对等网络的共享文件服务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问题。防污染模型作为一种解决方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发展。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几类防治污染机制,归纳了普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基于P2P网络的视频点播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视频点播(VOD)是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视频系统,如何提高视频点播(VCD)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在动态环境中的可靠性,成为视频点播系统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P2P(Peer to peer)的VCD(video-on-demand)系统,并阐述了系统设计所采用的相关技术与方法.系统中考虑了节点均衡负载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采用服务器集中调度与节点分布协调管理相结合的资源定位方式,灵活的候选父节点策略使节点失效后能进行快速的失效恢复,提高了VOD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动态环境中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18.
当前基于P2P的文件共享的应用层出不穷,下栽速度是用户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一般都采用了多线程的程序设计方法来提高下栽的速度.系统中的一种普遍情况是,当利用搜索功能时,得到的资源的提供者往往很少或者只有一个,此时就大大限制了下栽的速度,而且由于P2P系统中的节点可以自由的加入和离开,如果当下栽者在下栽了绝大部分资源时,资源的拥有者离开了该系统,则此时下栽者可能不得不废弃下栽的没用的资源,由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虚拟资源的策略.通过与多线程下载的比较,该策略可以大大提高下载速度,同时也避免了节点离开系统对资源下栽者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P2P网络中节点在地址空间分布不均,负载能力大小不同,以及对Keys的访问量各异.这些特点导致了节点间负载分布极不均衡,需要引入平衡机制.针对结构化P2P网络特点提出的算法在搜集节点的负载信息过程中只消耗极少的额外网络资源,同时还通过重定位解决了虚拟节点带来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了以往P2P系统信息检索基础上,针对结构化P2P检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结构化P2P信息检索.结合利用向量空间模型(VSM)技术和位置敏感散列(LSH)技术,使得语义内容相似的文挡易于分布在相同的节点上,提高了搜索速度.同时采用了本体知识,增强对用户请求的语义理解,提高了搜索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