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逆向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处理方法,并依托某皮卡车身开发的流程,具体阐明了逆向工程技术在车身 Class-A(造型)面和结构件设计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方法,论述了逆向工程技术在某皮卡车身设计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运用逆向工程技术可以大大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工作效率,是现在汽车工业领域最重要的产品设计方法之一,也是产品快速创新开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论述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与汽车车身设计在汽车开发中的重要作用,阐述逆向工程的相关知识与逆向工程在我国汽车车身开发技术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CAM技术已成为产品设计和加工的重要工具。逆向工程是指从实物样件获取产品数学模型,进而开发出同类产品的先进技术,改变了传统产品设计开发模式。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工艺流程、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分析了逆向工程在模具设计、模具制造、模具修复和模具检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逆向工程技术是CAD/CAM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逆向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关键技术.通过利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对汽车衬板点云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曲面重构来举例说明逆向工程技术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逆向工程技术是模具制造业进行模具设计制造体系的一种新手段。提出了结合逆向工程专用软件与商用CAD/CAM UG软件进行汽车橡胶密封条挤压模具再设计的流程,并分析了某侧窗模具零件再设计的特点,详细论述了该模具由初始设计制造—试用修模—逆向重新建模的再设计过程。实践结果表明采用逆向工程技术,提高了零件再设计效率,满足了产品的精度要求。为模具再设计实现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提供了指导意义,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逆向工程技术是在已有产品基础上进行快速创新设计的有效方法,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将加速产品设计,缩短开发周期,使工业设计技术手段更加多样化,工业设计创新变得普遍。目前,逆向工程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本文以汽车门拉手为例,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汽车门拉手模型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曲面创建以及创新设计。通过这一个任务学习,不仅能掌握逆向工程流程,还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对提高人们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汽车工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逆向工程、虚拟制造、CAD/CAM/CAE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对汽车工业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从CAD/CAM/CAE技术的角度,对其在整车设计开发、覆盖件生产和系列化零件模具制造中的应用做了简要分析,探讨了CAD/CAM/CAE技术的有效性和重要性,验证了CAD/CAM/CAE技术是汽车制造向着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同时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短周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8.
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汽车前盖进行了再设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设备和逆向工程软件,经过数据预处理、曲面重构等过程,得到汽车产品的初步结构模型,然后把得到的三维模型导入三维造型软件中,进行相关的结构再设计,结果表明,所搭建的新产品快速制造系统对提高汽车产品的开发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设计水平决定了汽车覆盖件的质量,并影响着汽车的性能与外观.本研究在分析拉延模结构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汽车覆盖件数字化设计制造的思路和方法.现有的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工艺设计一般采用经验与计算机相结合的设计方珐,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生产的需要,但其设计周期长、效率低、设计质量难于保证.为适应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要求,在汽车模具生产中采用该方法综合利用逆向工程软件、CAD/CAM软件、材料成型分析软件和加工仿真软件的有效组合和数据集成,有效地解决了汽车覆盖件拉延模具快速设计与制造的过程.综合实例表明.该过程可以快速提高模具类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逆向工程是一种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产品进行分析、测量、建模、设计等全过程的工程方法,近年来在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逆向工程在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从提高汽车零部件设计效率、优化零部件的结构及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制造精度等维度探究逆向工程在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中的运用优势。最后针对逆向工程在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测试技术的发展,利用逆向工程技术对产品进行建模、仿真、优化及新产品开发成为现代设计的一大热点,并已成为CAD/CAM领域特别是模具设计和制造的重要技术之一。以油壶切边模为例,采用逆向工程技术通过实物原型获取了油壶的三维轮廓数据,然后利用Pro/E等软件将得到的轮廓数据三维重构,得到了实物原型的三维数字模型,实现了油壶切边模具的设计与制造。采用逆向工程技术可以快速实现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大大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实物原形的逆向工程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及其体系结构。论述了Pro/E软件系统在逆向工程设计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模型的建立,分析了基于逆向工程的零件制造技术,并举例说明了逆向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逆向工程是一项开拓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应用逆向工程,可以为烟机零件设计制造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提高设计、制造的成功率,笔者结合逆向工程技术的特点,给出RE在异型件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4.
As product varieties increase and life cycles shorten, the need to reduce product development time becomes more critical to maintain competitiveness in the market. The reduction of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time, therefore, requires revolutionary improvements rather than gradual changes in technology. Based on a novel strategy the procedure for integration of reverse engineering and rapid prototyping was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Direct integration of reverse engineering and rapid prototyping is not a new issue and its importance has been demonstrated by many authors. However, all traditional algorithms for integration of RE and RP operate on scattered points directly such that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curvature, normal and geometric shape,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adaptive slicing in RP, cannot be obtained. To resolve the difficult dilemma a new algorithm is developed to build a bridge between scattered points and adaptive slicing.  相似文献   

15.
逆向工程技术是进行产品设计、产品快速开发和创新的先进制造技术,它可以实现很多传统设计不能完成的复杂曲面CAD三维建模任务.在研究点云数据处理、特征分类和识别、曲线和曲面重构等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基于UG二次开发实现对点云数据特征的提取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某型电话机身的逆向工程及模具设计,详细阐述了反求过程中的数据测量、曲线曲面重构及反求模型的模具设计,采用了一种将逆向工程与EMX系统相结合的设计方法。与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该方法为新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更方便、快捷的途径,能大大缩短产品模具设计和制造周期。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铜模制作前杯托盖试件时间长、费用大的问题,应用快速原型技术(RP),并结合反求工程(RE)与CAD造型技术,得到前杯托盖塑件原型,并利用硅胶模真空注型技术,快速地将RP原型复制出前杯托盖试件,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了研发成本,带来很高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逆向工程的概念,阐述了逆向工程技术的工作流程,采用RSM型三维扫描抄数机对甲壳虫汽车车身进行数据测量,并在UG平台上对车身的点云数据进行数据处理、曲线建立、曲面重构、验证分析及造型等过程,采用逆向技术对汽车车身进行设计开发,结果表明了UG在逆向工程技术中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反求工程(RE)作为快速开发新产品的创新手段之一,日益受到重视.反求工程CAD建模即指根据实物样件获取产品的数字化模型,是进行产品创新的核心.针对反求工程CAD建模技术的主要实现过程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其在产品创新领域中的主要应用给予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