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世界建筑》2010,(10):12-15
<正>《2009中国建筑艺术年鉴》出版9月15日下午,2010中国当代建筑论坛暨《2009中国建筑艺术年鉴》新书发布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召开。本次活动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编辑部发起、RCC组织筹划的一次学术论坛,旨在集结建筑界的专家学者对中国建筑事业进行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总结,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对《2009中国建筑艺术年鉴》进行点评,使该书系能够日臻完善。《2009中国建筑艺术年鉴》是我国建筑艺术及建筑文化领域的权威性年度总结,收录了2009年中国在建筑艺术和建筑文  相似文献   

2.
简讯     
文西 《世界建筑》2006,(1):14-17
中国建筑艺术论坛暨《2004中国建筑艺术年鉴》首发式在京举行 2005年11月16日,“中国建筑艺术论坛暨《2004中国建筑艺术年鉴》首发式”在京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和《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编委会主办。在中国建筑艺术论坛上,专家们就“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发展方向”, “当代建筑与城市记忆”,“规划设计的  相似文献   

3.
《城市环境设计》2012,(1):63-63
2012年1月10日下午“2012中国当代建筑论坛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设计研讨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拉开帷幕。本次论坛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两馆建设办公室.《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编辑部主办.RCC瑞达恒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协办的一次高端学术论坛旨在集结建筑学界的专家学者对文化场馆设计中的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本土化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对《中国建筑艺术年鉴》(以下简称”年鉴。)进行点评.使其日臻完善。论坛同期还举行了《年鉴》的新书发布仪式。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建筑     
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于2004年9月20日~10月6日在北京举行."国际居住建筑艺术展·国际建筑艺术论坛"由北京苹果社区主办.与会嘉宾畅所欲言,阐述了自己对建筑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广东建设信息》2004,(7):31-31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建筑艺术与文化发展论坛”上,建设部科技委副主任、建设部原总规划师陈为邦指出,城市发展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他强调,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总揽建设全局。  相似文献   

6.
1月10日下午.2012中国当代建筑论坛暨《2010中国建筑艺术年鉴》(以下简称《年鉴》)新书发布会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拉开帷幕。本次论坛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中国建筑艺术年鉴》编辑部主办.RCC瑞达恒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协办的一次高端学术论坛.旨在集结建筑学界的专家学者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本土化问题进行探讨和总结.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也对《年鉴》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7.
《建筑设计管理》2014,(8):11-11
7月1日,“2014全球建筑大师论坛”在厦门举行。 论坛邀请日本新生代建筑师藤本壮介(Sou Fujimoto)以及美国Arquitectionica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本纳道·霍(Bernardo Fort)作为论坛嘉宾,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绍森教授作为论坛主持人。论坛中,两位国际大师首先就自己的创作历程与代表作品阐述了各自的设计思想,随后双方以“东西方文化与建筑设计”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基于各自背景与文化认知的关于东西方建筑艺术的巅峰对话。  相似文献   

8.
日前.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平添几分热闹。建筑学术界的泰斗钟训正院士.戴复东院士.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主席潘祖尧先生.以及以设计大师崔恺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设计先锋、全国知名建筑院校和建筑学术杂志的代表在此欢聚一堂.出席“2005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共同讨论中国建筑的现状及未来。本次论坛以“审视当代中国建筑创作十年”为主题.揭示近10年中国建筑创作的成就与问题.关注建筑师主导下的城市设计.探讨跨学科的建筑创作与实践,呼唤具有地域文化的精品建筑.并期望形成有效的建筑评论机制,以促进和繁荣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9.
拭目以待     
王颂 《建筑创作》2004,(5):15-15
4月22日下午,作为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的一个分论坛——中国建筑杂志高峰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举行。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九家  相似文献   

10.
王铎 《华中建筑》1997,15(2):66-69
通过对建筑文化哲学观的阐释,分析了名城洛阳的建筑创作实践,将洛阳建筑纳入河洛建筑文化体系,认为现今的河洛建筑文化是以现代建筑为主流的多元建筑艺术文化的组合。并提出了“古都文化,河洛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建筑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1.
颜朝昱 《山西建筑》2006,32(16):17-18
中国深厚的文化传统赋予了传统建筑空间深刻内涵,而中国传统建筑直接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渗透,包括哲学思想、伦理学、绘画文学、艺术等,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内在生命力,也是创作现代建筑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由酝酿直至目前阶段的一些重要事件,包括CIPEA的产生和几次相关会议、论坛,由此引出此次建筑展的背景、主题,建筑师选择.规划设计等大家关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高能 《山西建筑》2009,35(13):35-36
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当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方向,指出应将中国建筑艺术文化中的精髓同西方建筑艺术领域的先进元素相结合,向前辈学习,从而走出一条建筑文化发展的中国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4.
国内动态     
《中外建筑》2006,(2):105-106
国际建筑艺术展将在京举办;中国科举博物馆在上海建成;苏州70亿打造新火车站;第七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十月重庆大学召开;“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2006年会将在南宁举行。  相似文献   

15.
宋玲  梁义 《山东建筑》2003,(1):36-36,39
本文从古建筑室内空间分隔着手,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文化源流,对于发掘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启发现代建筑装饰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李峰 《南方建筑》2005,(6):64-66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一切文化活动的基本形式。不同民族的时空观念,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差异,也可以说是哲学起点的不同。本文尝试对于国哲学中的时空观念及其在建筑思想中的渗透进行探讨,试图揭示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深层的哲学及美学根源,并相信这是对当代中国建筑实践有意义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17至18世纪,在欧洲及俄罗斯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情调和仿效中国艺术的热潮,谓之“中国风”。文中考察了俄罗斯建筑艺术和造型艺术中出现中国形象的文化历史背景;用历史资料和图片展示了圣彼得堡及其郊区部分建筑艺术的中国风格;比较了俄罗斯建筑中的中式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差异,并分析研究了产生其差异的原因。研究成果丰富了中俄建筑艺术、文化、美学史的内容,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俄中俄两国文化合作方面的友好联系。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建设部、文化部主办,中国建筑文化中心、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和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承办的2006年(第二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于2006年9月26日至10月6日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本届展览以“城市与建筑”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以建筑和设计的方式进行资源优化与建立和谐可持续性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9.
《城市建筑》2005,(5):46-55
法国欧博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建筑与城市规划设计公司。总部设于巴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承担起中欧,特别是中法建筑文化、艺术及学术交流的“民间大使”角色,凭借在中国近十年的设计研究和实践,推广并扩大了两国文化和建筑艺术在世界领域的影响。作为综合性较强的设计机构,欧博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城市规划、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环境景观等诸多领域。公司立足于欧洲和法国,近几年将设计业务扩展到中国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政 《山西建筑》2006,32(24):18-19
针对色彩的装饰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建筑色彩产生的物质基础,探讨了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要求,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建筑色彩的影响,表明了建筑色彩具有深远的艺术、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