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报道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SFE)技术提取大蒜油的相关因素,包括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用量等。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大蒜油适宜工艺参数组合:即以15%(V/W)无水乙醇为夹带剂,萃取压力为25 MPa,萃取温度为35℃,萃取时间为240 min,在上述提取条件下,SFE提取大蒜油得率达0.446%。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大蒜油呈淡黄褐色,半透明状,略有流动性,呈有新鲜大蒜风味。  相似文献   

2.
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对超临界CO_2萃取罗勒子油得率的影响,进行了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罗勒子油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A(压力)C(时间)B(温度),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0 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为3 h。在此工艺条件下,罗勒子油得率为17.05%。罗勒子油脂肪酸组成主要为亚麻酸(85.76%)、棕榈酸(8.54%)和硬脂酸(5.1%),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35%。  相似文献   

3.
白酒发酵后可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丢糟,以白酒丢糟为原料,采用超临界流体(CO_2)萃取丢糟中可作为酒用香料的风味物质,并对超临界萃取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对试验中一些重要因素的控制,分别以风味物质得率和口感品评效果为评价指标,确定出了两套不同指标要求下的最优生产工艺,即萃取压力25 MPa,萃取温度45℃,CO_2流量20 L/h和10 L/h,分离I温度45℃。  相似文献   

4.
超临界CO2 萃取鸡腿菇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双石  兰蓉  张晓辉  马越  陈亮 《食品科学》2011,32(2):240-243
运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鸡腿菇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采用正交试验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分离温度、分离压力等因素对鸡腿菇挥发性风味成分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萃取压力20MPa、分离温度25℃、分离压力8MPa。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萃取物,鉴定出25 种主要成分,其中亚油酸(52.67%)、硬脂酸(27.77%)和棕榈酸(13.66%)是构成鸡腿菇风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韭菜籽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韭菜籽油进行萃取,运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萃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3个因素对韭菜籽油得率都有显著性影响,压力和时间的交互作用极显著,但压力和温度、温度和时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0.40 ℃,萃取时间86.70 min,萃取压力22.25 MPa,此时得率为17.52%.韭菜籽油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7.4%)为主,占脂肪酸总量的8.9%;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70.1%)和油酸(20.2%),占脂肪酸总量的91.1%.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蓝圆鲹鱼油,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萃取时间对蓝圆鲹鱼油得率的影响,并采用响应面优化Box-Behnken设计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萃取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49℃、萃取时间140 min、萃取压力20 MPa,在此条件下蓝圆鲹鱼油得率为18.45%,提取率达88.91%。蓝圆鲹鱼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出17种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55.70%,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含量为16.64%。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应用于蓝圆鲹鱼油的提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李新华  李晓娜 《食品科学》2009,30(12):78-81
利用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技术从大扁杏杏仁中提取杏仁油。确定了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杏仁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粒径40 目,萃取时间2.5h。此条件下杏仁油得率为49.85%。各因素对大扁杏杏仁油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粒径。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从秋刀鱼加工废弃物内脏中先后萃取鱼油和卵磷脂。利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工艺参数,得出最佳萃取条件。超临界CO_2一次萃取鱼油,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3个主要因素,以鱼油得率为响应值,经优化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55℃,动态萃取3 h。由响应面模型预测的鱼油得率为21.66 g/100 g(湿样),实际值为22.0 g/100g(湿样)。以萃取过鱼油的内脏为原料进行二次萃取,选择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无水乙醇)流速和萃取时间4个主要因素,以卵磷脂得率为响应值,优化的最佳条件是:萃取压力45 MPa、萃取温度50℃、夹带剂流速2.0 m L/min以及萃取时间2.5 h。由响应面模型预测的卵磷脂得率9.24 g/100 g(湿样),实际值为9.2 g/100 g(湿样)。  相似文献   

9.
对翅果油的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原料粒度为影响因素,以翅果油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比较了浸出法、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冷榨法和热榨法4种不同提取方法对翅果油得率和微量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翅果油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50 min、原料粒度80目,此条件下翅果油得率为(28. 32±1. 15)%; 4种提取方法中,浸出法的翅果油得率、VE及甾醇含量最高,其次是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除热榨法的翅果油角鲨烯含量最高外,压榨法的其他指标均最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超临界CO2萃取洋葱精油的工艺。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8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00min、一级分离压力7 MPa、温度40℃、二级分离压力5MPa、温度35℃、冻干红洋葱粉、粒径:0.38mmD0.83mm、CO2流量(10±2)L/h。在此条件下,洋葱精油的得率为0.5119%。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洋葱精油得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的顺序依次为压力(A)时间(C)温度(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