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标准生活》2016,(7):7-7
正2016年7月14日,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标准化专家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7月,由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共同设立,是为国家标准化管理重大事项提供咨询服务的顾问组织。目前,专家委员会共有82位专家(含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8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名,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1名,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国务院参事1  相似文献   

2.
应上海交通大学工业工程与管理系及2(X)3工业工程国际会议组织委员会的邀请,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学院院长、美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本次国际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郭位教授于2003年H月24日对上海交通大学进行了友好访问。郭位教授还为上海交大师生及上海工业工程领域的专家们做了题为“国际工业工程教育与研究的发展方向”的精彩学术报告。 郭位教授在国际工业工程学科及可靠性领域内享有卓越声誉。郭教授此前曾任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准总副校长兼工学院首席副院长,国际工业工程师学会(nE)理事长,1986年被任…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伊尔库斯克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前苏联科学院院士)和该所副所长于1992年11月21日~23日赴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工研究院进行了为期三天的技术报告和技术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4.
著名物理学家皮塔耶夫斯基徐载通(苏州大学物理系)Л.П.皮塔耶夫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76年)。1993年1月18日,出生于萨拉托夫。1955年,毕业于萨拉托夫大学,1959至1960年期间,在苏联科学院地磁、电...  相似文献   

5.
徐载通 《真空与低温》1996,2(2):112-115
卡皮查在研制液化器方面的贡献徐载通(苏州大学物理系,苏州215006)彼得·列昂尼德维奇·卡皮查()(1894-1984)是前苏联卓越的实验物理学家,在国际物理学界享有盛名。前苏联科学院院士(1939年;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25年)。由于在低温...  相似文献   

6.
王中林     
《纳米科技》2009,6(6):F0002-F0002
国际知名材料科学家、《纳米科技》编委会顾问王中林当选中科院外籍院士。 王中林,博士,本科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技术物理学院,现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校摄政董事教授、佐治亚理工学院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中心主任、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7.
严东生,男,1918年2月出生,浙江杭州人。国际无机材料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学术领导者之一、中国无机材料研究领域的奠基人、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卓越组织家。严东生在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成果丰硕,主要涉及高温结构陶瓷、无机复合材料、高温无机涂层、耐火材料,以及高温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等方面,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并积极组织国际研究合作与学术交流,为发展我国冶金、无机材料、航空航天等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系中国科学院院士(1980)、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3)、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法国玻尔多大学名誉科学博士、美国陶瓷学会“杰出终身高级会员”、亚洲各国科学院联合会主席等。现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  相似文献   

8.
实验物理学家沙尔文(苏州大学物理系,苏州215006)徐载通尤里·瓦西里那维奇·沙尔文()是前苏联著名实验物理学家。前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70年)。1919年6月24日,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化学教授家庭。194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物理系。1941至...  相似文献   

9.
《材料工程》2014,(10):2
徐滨士,祖籍山东招远,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市。装甲兵T.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全军英模代表,全军优秀共产党员,长期从事维修工程、表面丁程和再制造工程研究,是我国表面工程学科和再制造工程学科的倡导者和开拓者之一。195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与燥接专业,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装备  相似文献   

10.
《工业设计》2013,(10):41-44
刚刚卸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的路甬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高等工程教育专家,还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科学院委员会共同主席、中国航空运动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等职务。  相似文献   

11.
严东升     
《硅谷》2015,(2):2
<正>1918.02.10~2007.11.15材料科学家。浙江杭州人。1939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博士学位。先后当选为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际陶瓷科学院院士,并获美国陶瓷学会"杰出终身会员"称号。曾任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亚洲各国科学院联合会主席。曾对包头含氟铁矿深入研究氟化物对耐火材料的侵蚀机理,提出选材建议。结合航空航天及其他新技术的需要,进行了各类耐高温、抗氧化新型涂层以及抗烧蚀复合材料的研究,在多方面获得应用。对高温氧化物、  相似文献   

12.
《制冷》1995,(3)
俄罗斯制冷科学院成立俄罗斯制冷科学院于1994年4月27日在圣彼得堡成立。作为俄罗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有几百万人从事的低温技术得到了强大的科学支持。俄罗斯制冷科学院的主要任务是使学者、专家和生产部门联合和协调,来解决制冷和低温技术方面的科研和应用任务。科学  相似文献   

13.
<正>第十一届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于2015年8月2426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印度、南非等25个国家的277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国际爆破破岩组委会委员汪旭光院士带领的中国工程爆破协会代表团到会并与国际组委会委员和参会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相似文献   

14.
<正>第十一届国际爆破破岩学术会议于2015年8月24~26日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瑞典、印度、南非等25个国家的277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国际爆破破岩组委会委员汪旭光院士带领的中国工程爆破协会代表团到会并与国际组委会委员和参会代表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王淀佐男,1934年3月出生,辽宁锦县人。中共党员。世界著名的矿物加工与冶金工程专家。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后改名为中南大学)校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等职。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和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高级科技顾问。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咨询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圣彼得堡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与东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二、第三、第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选矿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矿冶学会会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政协第八届、九届、十届委员。王淀佐从事矿物加工与冶金研究工作已有数十年,同时亦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后期又在管理岗位上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在我国科研成就卓著的科学家中,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双肩挑”类型的专家。  相似文献   

16.
徐载通 《真空与低温》1992,11(4):229-234
伊利雅·米哈依洛维奇·利夫希茨是前苏联卓越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国际上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从1948年起为乌克兰科学院通讯院士;1960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67年起为乌克兰科学院院士;1970年起为苏联科学院院士。他是前苏联著名物理学家Е.М.利夫希茨的弟弟。И.М.利夫希茨1917年1月13日出生于哈尔科夫。1936年毕业于哈尔科夫大学;1938年毕业于哈尔科夫工学院。1937年至1968年期间,在哈尔科夫乌克兰物理技术研究所工作。在这期间,由于他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哈尔科夫成为固体物理学的研究中心之一。从1941年起任该所理论研究室主任;1944年起兼任哈尔科夫大学统计物理学和热力学教研室主任。1967年起兼任莫斯  相似文献   

17.
《功能材料信息》2007,4(2):24-26
(一)纳米材料 Charles M.Lieber(教授美国哈佛大学) Lieber教授是国际著名化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前化学系主任、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Lieber教授先后公开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其中近10年来在Nature、Science杂志发表了40余篇纳米研究论文,被国际学者普遍公认为是纳米科技领域的开创者之一。  相似文献   

18.
《声学技术》2006,25(1):5-5
2005年全国水声学术交流暨水声分会换届改选会议于2005年12月1日~4日在福建武夷山市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同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杨士莪、张仁和、马远良三位院士,中国声学学会秘书长宗健研究员、办公室罗燕主任,以及来自24个单位从事水声科学研究、工程、管理工作的专家和学者98人。  相似文献   

19.
A.C.博罗维克·罗曼诺夫是前苏联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原苏联科学院院士(1972年;通讯院士,1966年)。1920年3月18日出生于彼得格勒。194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1946至1948年期间在原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工作。1948至1956年期间在莫斯科国立度量和测量仪器研究所工作。从1956年起,在前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和莫斯科物理技术学院工作;从1963年起任前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相似文献   

20.
材料与人类     
本文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莫里斯·柯亨(Morris Cohen)教授1978年在美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的报告翻译。柯亨教授是国际著名物理冶金学家、美国科学院和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还担任美国材料调查委员会(COSMAT)的主席。他1980年5月来我国访问,做了类似的讲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