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热电生产中心(以下简称热电厂)将循环水用作冲灰水、导致浓缩倍数只有1.6以及凝汽器铜管腐蚀结垢严重等问题,提出了隔断循环水与冲灰水的直接联系,实现闭路循环,对凝汽器铜管进行酸洗,并对循环水实施加缓蚀阻垢剂、杀菌剂和旁流过滤等办法,全部实施后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热电生产中心(以下简称热电厂)将循环水用作冲灰水、导致浓缩倍数只有1.6以及凝汽器铜管腐蚀结垢严重等问题,提出了隔断循环水与冲灰水的直接联系,实现闭路循环,对凝汽器铜管进行酸洗,并对循环水实施加缓蚀阻垢剂、杀菌剂和旁流过滤等办法,全部实施后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装置泄漏物料对循环水处理的危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炼油和化工装置物料泄露对循环水系统的危害情况,在实验室模拟现场泄露物料条件,考察了泄露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和导致设备腐蚀、结垢的原因及控制方法,结果表明,有机碳源对微生物有较大影响,可使循环水中的粘泥大量增加,造成设备的腐蚀速率和粘附速率增加。使用杀生剂是控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有效和常用的方法,而不同的杀生剂对控制微生物生长与繁殖的效果大不相同,选用适当的杀生剂能有效控制循环中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相似文献   

4.
针对广州石化循环水系统在高浓缩倍数条件下运行的水质特点,选择已工业化生产的阻垢缓蚀剂进行反复的旋转挂片和静态阻垢筛选实验,找出缓蚀、阻垢效果最佳者;并根据试验结果筛选出浓缩倍数在6—8水质条件下的水稳配方WP-7进行动态模拟试验,动态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配方具有很好的缓蚀、阻垢性能,在TAC-+TH≤1000mg/L、CL^-〈400mg/L、SO4^2-≤400mg/L的苛刻水质条件下,试片平均腐蚀率和试管平均腐蚀率仍然分别达到评价标准的“好”级和“很好”水平。同时该配方和现场常用的氧化性和非氧化性杀菌剂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在各种水质条件下的处理费用均较低,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杨克强 《石化技术》2005,12(4):14-16
介绍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热电部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方式,详细分析了循环水腐蚀速率、浊度偏高以及汽轮机凝结器铜管腐蚀泄漏的原因。针对循环水系统存在的问题,采取了增设盘式旁滤系统.有效去除悬浮物,防止沉积物下腐蚀;投加水质稳定剂抑制腐蚀;调整水质运行控制工艺的措施.保证了热电部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6.
加强循环水管理节约水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速了循环水系统在提高浓缩倍数,节水的同时应该重视缓蚀阻垢剂的投加,旁滤设施的应用,并指出化验监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加酸循环水系统中的新型水处理药剂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ZH442MS水处理药剂在化纤加酸循环水系统的应用情况。在高硬高碱水质条件下,循环水浓缩倍数可以达到4-5运行,并能有效控制腐蚀和结垢,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环氧化烷基羧酸盐(AEC)水处理技术在循环水系统的应用情况。应用结果表明:循环水平均浓缩倍数由3.39提高到6.39,系统的平均腐蚀速率由0.067 mm/a降到0.024 mm/a,系统补充水量由129.63 m3/h下降到59.92 m3/h,补充水量减少69.71 m3/h。AEC水处理技术能够较好地防止循环水系统的腐蚀、结垢和微生物的繁殖,实现了节水、环保、保证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对某电厂循环水系统腐蚀超标的成因进行剖析,发现其超标原因为缓蚀阻垢剂配方不合适;氧化性杀菌剂投加过量,引起氯离子腐蚀;监测设施不完善,缺少预防手段等,同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浓缩倍数循环水处理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阳分公司采用高浓缩倍数循环水处理技术,使两个循环水系统的腐蚀、结垢及微生物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浓缩倍数由原来的2.5-3.5提高到6.0以上,补充的新鲜水量明显下降,系统运行费用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1.
1.前言 结垢和腐蚀是循环水系统控制的主要问题.其在装置循环水换热器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因此检测并研究各生产装置循环水换热器的腐蚀结垢情况,便可对循环水系统做一个综合系统评价.提出防范措施,确保循环水系统及备类生产装置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2.
对炼油循环水中微生物的来源及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连续投加氧化性杀菌剂次氯酸钠与生物分散剂.定期投加广谱高效的非氧化性杀菌剂的方案.并总结了炼油厂介质泄漏判断及检测办法。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厂工业循环水的水质稳定技术采用加阻垢剂的方法。经试验,选用L—2配方在低浓缩倍数下运行,收到显著效果和较大的经济效益。该配方通过了安定度指数、静态阻垢率的测定及旋转片腐蚀测试等试验,阻垢率达95%以上,腐蚀速度有所减缓。又经“动态模拟装置”参照换热器工艺条件进行验证,加入阻垢剂后,腐蚀产物及垢量减少,钙镁碳酸盐含量显著下降,腐蚀失重略减少。测定其污垢系数,加药前年污垢系数为5.65×10~(-4)(米~2·时·度/千卡),加药后几乎测不出。说明L—2配方是水质稳定的可行方案。循环水浓缩倍数越高节水量越大,运行费用越低。我厂对浓缩倍数进行了测算,按不同浓缩倍数下的补充水量、水费、药费的计算结果表明,以浓缩倍数为2运行,既经济又合理。我厂使用L—2配方半年后,大检修时对主要设备进行了检查和取垢样分析,发现在冷换设备中沉积的碳酸钙硬垢变为污泥为主的软垢,900℃碳酸盐减量,氧化钙量由加药前的80~90%减少到20~40%,避免了  相似文献   

14.
李烨 《石油化工》2011,40(11):1225-1229
根据中国石化茂名分公司化工分部乙烯装置再生水水质具有中等硬度和碱度、SO42-含量和电导率高、有利于菌藻繁殖的特点,通过初步筛选配方试验、静态阻垢试验和动态模拟试验筛选出适合该类再生水水质的缓蚀阻垢剂RP-12(MM)并选取出杀生效果及与RP-12(MM)配伍性能较好的几类杀生剂交替使用,同时制定了再生水回用作为循环水系统补水的方案和药剂投加方案。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有效应用于乙烯装置循环水系统,使出水水质指标完全达到标准。再生水回用作为循环水系统补水后,虽药剂费用有所增加,但新鲜水取水量大幅减少,实现了节水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标,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结合生产实际对循环水场设备腐蚀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投加缓蚀剂和分散剂来防止循环水腐蚀、结垢,使监测管腐蚀速率低于0.022 mm/a,黏附速度低于5.27 mcm;通过投加次氯酸钠溶液或强氯精,配合投加非氧化性杀菌剂,使循环水系统异养菌总数和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等数量都远低于控制指标。选用新型耐蚀材料更新凉水塔配水管、检修平台、风机传动轴等措施,降低了设备腐蚀故障频次,并提出了对一循环装置环水系统工艺优化整合方案,降低了水质处理难度和设备运转和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6.
针对“引拒济燕”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化学品事业部西循补充水水质变化、Ca^2+质量浓度升高造成系统浓缩倍数下降的问题,采用加酸控制pH值工艺及相应的采用缓蚀YSW105阻垢剂来提高循环水系统的浓缩倍数,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循环水系统的平均腐蚀速率仅为0.018mm/8,浓缩倍数提高至6.3,每年可节约费用82.5万元。  相似文献   

17.
油井缓蚀阻垢剂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原油田部分油井产出介质中地层水矿化度高,Ca^2 、Mg^2 、SO4^2-、HCO3^-、SO2及SRB含量高,pH值低,这种产出介质具有很高的腐蚀和结垢倾向。油井同时投加单向缓蚀剂和阻垢剂,既增加生产成本又增加工作量,而且必须解决阻垢剂和缓蚀剂的配伍问题,因此,针对油井腐蚀、结垢等影响因素,研究具有缓蚀和阻垢性能的缓蚀阻垢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循环水补水中Ca2 浓度升高而导致循环水浓缩倍数下降、用水量增加的情况.通过静态、动态和现场应用试验,研制了一种适用于高钙循环系统运行的缓蚀阻垢配方YSW105A.结果表明,YSW105A能够满足五循现场运行需要.循环水中Ca2 浓度超过1266.3 mg/L,浓缩倍数较应用前有所提高,达到了进一步节水的目的.旁路监测换热器试管腐蚀速率为0.031mm/a,黏附速率为1.62 mcm,均好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标准.缓蚀阻垢剂的每吨水处理费用也较应用前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19.
1工艺流程供排水车间西区循环水工段专供合成氨分厂生产用水。冷水池的水经冷水泵加压后送到尿素、合成、净化、空分车间各换热器。经换热后的热水流回西区循环水的热水池循环使用。同时,为了减轻循环水对设备管道的腐蚀结垢、产生粘泥堵塞设备,需要在水中投加阻垢缓蚀剂、杀菌灭藻剂,以确保循环水的质量满足用户需求。2西区现状(1)循环水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循环水在运行过程中水分不断被蒸发,使水中的杂质浓缩,加之生产上的物料泄漏等因素,促使微生物大量滋生,造成塔池底部的粘泥越积越多。据统计,每年塔池底部粘泥量可达300~400m3,不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陈述了高浓缩倍数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防止腐蚀和结垢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