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龙  朱逊  赵晓龙 《华中建筑》2010,28(1):175-178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文化生态系统失衡,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正在消失,如何以新视野对城市工业文化景观资源进行有效的转换和利用,实现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论文以文化生态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工业文化景观分类方式,将工业技术景观从工业建筑景观中分离出来,并通过对文化景观资源转换过程中的错位竞争、叠加递增和多元协同机制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转换策略,从而实现城市文化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工业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邵龙  赵晓龙  姜丽 《华中建筑》2010,28(3):129-132
该文将文化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整合研究,注重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保护和合理配置以及工业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和优化整合,通过对后文化景观资源整合结构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的整合途径和整合模式,以提高其整体效益,从而实现城市工业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和工业文化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于佳 《北方建筑》2023,(3):42-46
鉴于我国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且现阶段其保护与利用工作正在稳步进行。本文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资料的梳理与研究,探究工业城市应如何利用国家文化公园、工业遗产公园和老工业城市搬迁改造的契机进行“城市更新”,系统性地总结了工业遗产文化景观的再利用属性,提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城市更新”之间的连接内容及策略,以期激活工业遗产地的物质与文化功能、盘活失落空间、促进城市文化景观的建设、构建符合地区文化内涵的特色化景观系统。  相似文献   

4.
邓璐 《建筑与文化》2020,(4):130-132
历史建筑是城市景观不可复制的文化载体,既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也是旅游资源和建筑技术的研究素材。随着城市文化景观保护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持续推进,在新时代背景下需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指导城市历史建筑及景观的保护与更新。文章将以博物馆文化景观为全新的研究视角,以青岛近代建筑保护与更新为例,诠释在新时代发展框架下历史城市建筑保护与景观更新的新方法,用新时代的笔法赋予历史建筑景观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台湾华山1914文化产业创意园城市工业景观的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工业生产活动的迁移或废止,场址中废置的工业建筑及附属设施等成为现代城市宝贵的工业遗迹,并作为人类文明和城市发展的见证,成为人类历史的重要媒介和遗留的文化景观。对其保护及再利用以实现城市工业景观的重塑与再生已成为当代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和城市发展的新议题。以城市工业景观重塑与再生的相关概念、要点及实践为理论基础,结合台湾华山1914文创园区案例,论当下城市工业景观的重塑与再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文化生态系统的角度.以生态美学为理论指导,提出工业文化景观生态艺术创作的具体策略与方法。通过营造文化生态意境.诠释场地生态现象和创造生态艺术语言等创作过程,以其内在结构为参照系.对工业文化景观的文化生态艺术因子进行保护,选择.扬弃和重构,实现后工业文化景观创作中科学、艺术、生态和文化的高度完美统一.从而有效利用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的工业从前工业化向后工业化转变中,沈阳这座重工业城市中有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老工业旧厂房,对这种工业遗产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可利用的场所,实现老工业旧厂房在城市景观中体现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的价值,使其城市景观环境的历史文化得以延续。避免城市历史文化出现断层,是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使重工业让位于服务行业,于是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废旧工业厂房。而废旧工业厂房通常位置优越,周围基础设施良好,经过改造设计可以成为商业、教育、休闲景观的一部分,使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再利用契机明显。今简述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现状和再利用的意义,总结出了废旧工业建筑景观改造所存在的问题和设计原则,从而可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赛男 《山西建筑》2012,38(17):3-4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特色,建筑景观的整体性与多样性统一形成了城市的特色,结合义乌市的建筑景观特色分析,从布局的半开放性、设计的地域性、装饰的工艺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城市传统建筑文化景观的整体性保护,从而使传统文化景观在新建筑、新城市中得到传承。  相似文献   

10.
曹依敏  向言词 《城市建筑》2023,(11):151-154
工业遗产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工业时代的文化与技术遗存,并以其独特的工业建筑、文化、景观形成城市中无法替代的特色要素,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对锡矿山经济、文化、生态和美学价值四大价值进行研究,并对锡矿山的地形条件、景观条件、交通条件、建筑条件等现状空间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出了锡矿山的活化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以对东北城市工业生活区深入调研为基础,从城市肌理,工业景观,建筑景观等方面阐述了生活区景观的特点,追踪其景观文化根源,总结其景观表现类型,为改造城市工业生活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场所精神理论为指导,提出后工业文化景观场所精神重构的策略与方法.通过场所结构的保护与再现.场所要素的突出与彰显和场所精神的隐喻与象征等创作过程,以其内在结构为参照系,对工业文化景观的场所结构与要素进行合理重构,实现后工业文化景观创作中场所功能与意义的完美统一,从而有效利用后工业文化景观资源。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遗产框架下的工业遗产有关概念界定模糊,很难形成对于以德国鲁尔区为代表的区域性的综合工业景观进行整体解读的视角。以地理学视角拓展出新的"混合型工业文化景观"概念,提出了"本体性"和"构建性"的观察视角,从而对工业文化景观进行新的阐释。运用"清单盘点和空间区划"等文化景观研究方法对工业文化景观要素和结构进行科学分析,对区域结构、场地和文化意识进行重构,并与当代经济文化发展相融合。为解决中国当前工业遗产面临产业转型背景下的发展问题提供创新性的视角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宋世华  沈一  陈一 《风景园林》2020,27(7):36-41
随着城市存量资源的内涵式更新发展,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成为传承工业文化、挖掘城市特色的重要一环。基于对成都工业文化和工业遗产景观的特征分析,从工业文化传承的语境切入,对典型工业景观更新实践进行研究,归纳了成都工业景观更新的4种典型模式:遗址模式、主题博物馆模式、创意产业园模式及综合利用模式。继而从景观空间改造、功能转型、元素再造3个层面解析具体的更新实施路径。并进一步从成都工业遗产景观更新模式的成效与困境、适宜性应用和未来方向3方面总结相关启示,为其他城市工业景观更新提供研究视角和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邱婷 《城乡建设》2012,(6):40-41
城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是城市文脉传承和延续的一部分。在"退二进三"背景下,重新审视旧厂区改造的社会文化效益和经济物质效益,分析梳理旧厂区改造的实现方式和应用模式,通过总结归纳主要景观要素的改造方法,将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水体等各类工业景观要素结合起来,融入到城市景观整体系统中,提升旧厂区所在地段及区域的潜在价值,从而实现激活土地再次利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16.
董超 《城市建筑》2013,(6):202-202
产业类历史建筑是建筑学概念范畴,不是泛指在历史中剩余下来的工业建筑,而是指工业革命之后出现的用于工业生产和配套的仓库、办公室、宿舍等服务功能和其它功能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物见证了历史文化和变革过程,记录了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并形成了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工业景观。  相似文献   

17.
<正>通过对工业遗产景观空间,城市街道空间,城市公共生活空间进行更新设计探索,利用景观传播性,形成工业文化以点为核心,线性发展,网络式规划的中心带边缘,遗产群模式化,同时此研究辅助河北工业文化旅游的开发与城市空间品牌塑造设计,实现工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设计选取城市公共空间进行实践探索,从场所主客观因素出发,全面衡量,通过景观空间,景观小品,景观铺装等设计内容,借由抽象形式凸显工业城市文化内涵,产生公众体验互动,情感共鸣,营造良好的场所精神。  相似文献   

18.
邸锐  黄华明 《工业建筑》2011,41(8):18-21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在近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的固有脉络的梳理,以国内外相关城市在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基础,分析广州市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工业建筑景观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9.
工业遗产是后工业转型过程中遗留的承载着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和记忆的空间资源.出于对土地资源不足及废弃工业用地闲置资源浪费等生态环境和能源问题的考虑,笔者在了解了工业遗产保护与改造的可行性后,通过对现今我国工业遗存地保护与再利用问题进行解析和梳理,思考如何让承载了城市工业发展史的工业遗产保留其原有的建筑风格适应性再利用.文章以大连前革水泥厂为例,通过实地考察与分析针对大连实际情况,从利用原有建筑、空间的功能更新、室外景观环境的优化三个方面使其有机地融入城市空间,保证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传承和延续其文化,且满足新时代公众对生活需求,以此为工业遗存地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同时也为城市的更新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1 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现状与特点 1.1 我国废旧工业建筑景观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后,伴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很多城市的空间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