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叶青 《南方建筑》1996,(4):63-65
试图运用现代类型学方法论,从文化的“表面形式”及“类型”进而扩而展之的三个层面:物态层面,制度层面,心态屋面综合系统地解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2.
试图运用现代类型学方法论,从文化的“表面形式”及“类型”进而扩而展之的三个层面:物态层面,制度层面,心态层面综合系统地解析中国古典园林的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布局分析,结合中国传统绘画布局的技巧和手法,归纳了中国古典园林布局平面曲直、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分合有序,虚实相生、黑白分明的特点,体现了传统文化对园林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王振宇 《山西建筑》2010,36(36):341-342
从园林中的文化崇尚和园林法则的自然崇拜两个角度入手,探讨了传统文化在我国古典园林中的表达,结合封建社会“周礼”之制和儒道思想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因,并就古典园林空间布局和意境两方面对自然的效仿作了介绍,以期指导当代园林设计。  相似文献   

5.
杨岚  张少雄 《中外建筑》2013,(8):102-103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三大造园体系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这些园林,曾经是士人理想的居住、休憩、玩赏之所,其中的山、水、厅堂、花木,处处寄托着他们的精神、情感,流露出他们的审美趣味。旧日的园林为什么令今天无数中外游客陶醉?研究这种超越时空的魅力,首先要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空间结构。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布局特征,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空间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瑶  王建伟 《山西建筑》2010,36(13):340-341
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园林的关系,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空间观念的影响,指出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反映形式空间,而是一种心理空间,体现了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现代居住生活空间日益趋同化,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本文试图由中国古典园林创造出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诗意生活意境,而散发出的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魅力,倡导创造具有中国园林文化特色的生活居住空间。  相似文献   

8.
廖存主 《山西建筑》2010,36(23):353-354
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及意境的创造作了论述,试图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探析如何利用园林要素设计别墅庭院,以期营造一个符合别墅主人品味而且充满诗情画意的庭院空间。  相似文献   

9.
何丽 《华中建筑》2007,25(12):102-104
以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坐轩、笠亭为例,对其建造历史、园中作用、文化内涵、构思手法进行分析.提出:作为士大夫文化物质载体的中国古典园林,曾受到当时大众文化的影响,并以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的手法融合大众文化,使与谁同坐轩、笠亭这两座建筑的组合景观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里一则雅俗共赏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龙梅珍 《山西建筑》2014,(21):219-220
分析了天人合一、藏风聚气、风水形势等主要风水学说,解读了风水学说对古典园林选址、布局、入口及造景手法的影响,从而在风水角度建立了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深层理解,以挖掘古典园林规划设计的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关心的主题。本探讨中药、古亭、欧拉,看似毫无联系的三件事(人)中包含的东方“天人合一”思想和西方技术理性方法,论述“中西合璧”对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及人类居住环境改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陈琛 《华中建筑》2006,24(8):166-167
以白居易的《庐山草堂记》和《池上篇并序》为基础,对庐山草堂和履道里园两处白居易生活过的环境作了一番由外而内的比较分析,探讨了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国林意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园林建筑之美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施佳男  周培 《山西建筑》2009,35(2):345-346
通过对中国文化中“形”与“型”的内涵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建筑的设计构思,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空间处理及整体环境的塑造进行了研究,从建筑师的角度概述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的特点,对园林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搜集整理与古埃及园林相关的史学著作、文学作品及考古发掘的碑文、壁画,以及墓穴中的各种陪葬品等为研究素材,通过查阅和对比国外学者原著或译著及其他研究文献,辅之以国内学者的著作及研究成果,对古埃及园林的植物种类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梳理,同时结合古埃及园林发展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等背景条件,探讨了古埃及园林植物应用的各种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中国园林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推动"新中式"园林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周向频  陈枫 《华中建筑》2012,30(6):19-23
宁波自古以来受到江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园林风格以婉约内闭为主。近代开埠之后,其原有封闭的文化系统被打破,古典园林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而在民国时期,宁波园林建设更受到了国民政府意识形态的影响。在这些力量的共同驱动之下,宁波近代园林呈现出明显的模糊和矛盾。该文梳理和总结了近代宁波园林的历史,阐述其风格演变过程,探究诱发和影响其风格转变的因素,并具体结合近代宁波园林的不同类型实例,揭示其园林要素组成和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南京金橡·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规划设计.规划布局以东西向展开的普德寺遗存殿堂为主轴线,入口轴线垂直于主轴,相交于中心广场."民国风"建筑风格不仅是对古老文化的残缺记忆,更是对新兴文化的向往.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文化中自然观比较(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贵祥 《重庆建筑》2002,(1):54-55,53
中西传统文化对待自然的态度大相迳庭,西方人视自然为上帝的造物,且从上帝处获得了驾驭自然、征服自然的权力,而中国人则视自然为万物的本原,对自然采了敬畏与呵护的态度。这样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深刻地影响了传统中国的城市、建筑与园林。  相似文献   

18.
宋代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发展的一个关键转折期,在宋代园林文献中开始出现的一些关键概念延续并影响到了后世的造园观念。本文立足于研究宋代园林的一手文献,查找散布在诗词与名园记中与宋代园林相关的观念,重新以中国古代思维方式或观念中来解读其内涵,发掘蕴含在宋代园林中的园林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园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及佛教思想等传统文化与中国园林的关系,得出了中国古代园林在传统文化沃土上最终成为自然情趣和文化精神相融合的产物的结论,提出了应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汲取提炼、丰富园林创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徽州园林常被形容为中国乡土园林景观的杰作,区别于徽派建筑直观的外形,植物造景却以抽象、隐晦的方式反映徽州地域特征、诉说徽州历史文脉。造景手法多体现"师法自然"的特点,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以徽文化内涵为基本内容,又受到地理山水条件的制约。通过查阅古徽州地区典型古村落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文献资料,结合徽州地区自然与历史文化,以宏村为例,从宏村的公共园林与私园两个角度探究植物造景的地域特征与人文气质。试图从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的角度来理解徽州古村落树种选择、造景手法以及植物配置方式等内容,而这个讨论主题的确定来源于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以及相关的思考,希望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树种选择、植物造景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