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Planning》2016,(9)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如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抓住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应予探讨的问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一、阅读的时候.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开去小学生的生活本质天真烂漫,充满稚气,要想让他们把书本上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我想应该从这几方面引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7)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语文方面的综合素质直接表现为是否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但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对增强阅读能力远远不够,因此,课外阅读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和应用的阐释整体架构在小学语文教学特点的基础上,希望可以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起到一定作用,为任课教师带来一点启发,让教师可以将课外阅读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9)
在生本教育观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再单一地强调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以阅读为基础,突出对学生阅读主体性、阅读思维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和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以生本教育为基础,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提出几个方面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1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以往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师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令小学生特别反感。再者,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重视的程度不够,不想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阅读教学。这种局面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要采用有效方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充分融入文学作品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6)
小学是教育的起点,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而小学语文作文承担着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课外阅读不仅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本质的提升。以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为核心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7)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应有之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思维活动,并传授学生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给予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平台,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水平。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以培养学生朗读和写作能力为主,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理解力,注重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力,让学生能够更深地理解语文,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34)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学好阅读与写作,就好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插上了一对翅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还能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的教学情况来看,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如何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让读与写美丽相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36)
当前教育改革理念的不断推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也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思辨性阅读措施,针对学生的思辨能力与思维进行培养与提高,利用思辨性阅读去挖掘文章中的文法特点,去构建文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导致阅读教学的效率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新课改所提出的教育理念,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够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主要围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新理念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