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司法体制的改革的不断深入,法院调解制度的地位逐渐凸显,这一杯世界誉为"东方经验"的诉讼制度,在解决日益众多的民商事纠纷方面,发挥了无以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法院调解制度长时期存在的必要性、现行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法院调解制度的重构提出了新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的内涵.介绍了我国各地法院诉调对接机制的主要模式,具体包括人民调解室模式、律师参与调解模式、特邀人民调解员模式、南通大调解纠纷调处中心模式、“四合一”纠纷处理模式.认为各地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在操作方式上虽有一定差异,但在本质追求上基本一致,即力求建立一种科学的社会调解与法院司法权对接的“双向流转”诉调对接模式.最后提出从建立调审分离制度和诉前强制调解制度入手,从明确适用调解前置的案件范围、明确人民法院引导或委托调解的程序规范等8个方面具体完善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3.
法院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独特功能和强大生命力的诉讼制度,具有迅速、高效解决纠纷,节约诉讼成本与审判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法院调解制度在我国现行民事诉讼制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人民法院审判权的主导性运作方式,被国外学者誉为"东方经验"。但是任何一种制度和程序都有它自身的局限性,我国长期以来不论是学理上还是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一直非常重视法院调解,因而很大程度上把调解跟审判的思维定势化和行为模式化,不可避免地出现于社会经济和法治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在客观地看待调解制度发挥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不足和提出完善调调解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离婚调解制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经过专业的机构来处理,才能实现较好的调解效果,否则难以确保调解成效,甚至调解协议都无法得到遵守。我国可以通过构建法院附设调解制度,由专门的、独立的法院附设调解机构中的婚姻纠纷调解处,来保障离婚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一项特有制度,在实践中对于及时解决民事纠纷、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及群众法治观念的逐渐增强,法院调解制度也显现出诸多的局限性和弊端,严重影响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以改革现行法院调解制度为契机,构建我国的法院附设调解制度,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有着巨大的法律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各种矛盾和问题表现复杂、频发.对此,法院、司法行政机关、地方政府等机构组织须通过分工与协调,建构一个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其中,人民调解制度是关键环节.从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历史及发展、解决纠纷重要性出发,提出在新时期完善人民调解制度的建议,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与西方国家的诉讼和解制度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针对我国法院调解存在的问题,可以借鉴德国、美国诉讼和解制度的程序性规范,从而完善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8.
纠纷类型的多元化为多元化解决机制的构建提出了挑战。立案调解程序处于纠纷正式进入诉讼程序的前端,能够快速、有效地化解部分矛盾,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需求。如何建构我国的立案调解制度,使其真正发挥功效,不仅有利于解决纠纷成本的节约,而且可以缓解司法面临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人事争议仲裁制度是我国建立的一种新型行政仲裁制度,较之于劳动仲裁、商事仲裁.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建立时间晚且可依据的规范不全.由此,凸显出人事争议仲裁中调解的价值与功能.人事仲裁调解能有效彻底地化解人事纠纷,充分尊重当事人的私法处分行为,缓解人事实体法规范缺乏同实践需要的矛盾、提高仲裁效率.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在遭遇消费纠纷,与经营者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会选择在有关部门的调解下解决争议,但由于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纠纷调解制度规定过于笼统,致使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职权相互交叉,因此处理纠纷效率低下。为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必要建立由单一机构主持的纠纷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1.
调解制度是构建中国非对抗纠纷解决机制中重要的一环。在纵向调解机制的划分上,以调解主体为依据,可以将我国调解机制具体分为民间调解、组织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在横向调解机制的分解中,以布莱克"关系距离"理论为基础,将调解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具体从批判司法确信主义、完善调解法制、提高调解实践能力等制度、理念方面对构建中国当代社会调解机制的阻隔及进路进行了思考,最终实现社会对调解机制构建的联动制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徽省 G 村的实地考察,发现其正处于由熟人社会向半熟人社会转变的过渡阶段,传统与非传统型社会矛盾纠纷交织,以财产权关系为核心的矛盾突显。同时,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面临诸多挑战,如传统自治能力衰弱、现代法治不完全适应及传统德治式微等。基于对人民调解发展的深入分析,提出重塑制度权威、提高解纷能力及保障协议履行等策略,以期促进人民调解的现代化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宏伟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逐渐增多,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成为法律实务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和棘手的问题.从"本土资源化"的视角探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制度.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本土法律资源,成立民间调解机构,充分发挥乡(镇)司法所的作用,逐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雇员制人事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实施,高校与雇员在聘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些纠纷。为了更好地处理高校与雇员间的关系,避免双方矛盾的激化,影响高校师资队伍的和谐稳定,应建立和解、调解、申诉、仲裁和诉讼等多样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法律文化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法律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对各种法律机构、法律设施以及法律规范制度的运行等各种法律现象的基本认识、看法、态度、信仰和价值判断的总和。少数民族法律文化蕴涵的宽容、妥协、理解精神,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理念,调解化解社会矛盾与纠纷的实践是我国当前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本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争议的调解被称为“绿色”纠纷处理机制,然而现行调解制度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使得劳动争议调解日渐式微。本文提出了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完善方案:设立由政府主导的劳动争议调解机构,充分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与行业性、区域性调解组织的补充、替代作用;健全劳动争议调解员制度建设;赋予劳动争议调解协议以合同效力;  相似文献   

17.
薛妮 《商品与质量》2011,(Z4):164-165
诉调对接,即诉讼调解与社会调解相结合。开展诉调对接是充分发挥人民调解作用、提升人民调解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其中以人民法院为主导的诉调对接工作亦在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大调解机制的构建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在诉调对接的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相继凸现。本文试图通过对诉调对接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进而推动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的日臻完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作出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调解的开放性理论为案外人参加法院调解的基础。案外人参加法院调解是尊重当事人的自主意志,促使当事人达成协议,实现权利保障的重要手段。不过,案外人参加法院调解的主要目的为服务于当事人之间的协商,同时维护案外人的合法权益。与当事人之间的交涉存在事实和实体法上的关联性,得到所有当事人的同意,并经法院审查认为确有参加调解的必要,是案外人参加法院调解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强调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这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信访制度作为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愿表达和纠纷解决机制。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信访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办法,探索科学的人性化矛盾纠纷处理方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是做好信访工作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相关专利法律法规的不断丰富和普及,我国专利申请和授予量不断增加,专利纠纷的案件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我国专利纠纷审判制度存在着专利侵权案件审判时间过长、法院一味追求调解结案率、专利侵权审判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审判法官缺乏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知识的种种弊端,阻碍了对专利权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以及专利制度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在加强专利法律法规立法,统一专利侵权认定标准,提高审判效率的同时,不盲目追求调解结案率,积极引进复合型的司法人才队伍,成立知识产权法庭等方面来改革与完善我国专利纠纷审判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