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马休·刘易斯的创作的哥特式小说《僧侣》描写了一个恐怖的故事,其背后隐藏了一种严肃的宗教主题。作者通过描写修道院的故事而直接对宗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另外,通过对反面人物形象安布罗西奥的否定,和对许多正面人物的肯定,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2.
从庄周的自然观点出发,阐述中国绘画艺术中自然观点的涵义,及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具全表现。  相似文献   

3.
马体·刘易斯的创作的哥特式小说<僧侣>描写了一个恐怖的故事,其背后隐藏了一种严肃的宗教主题.作者通过描写修道院的故事而直接对宗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另外,通过对反面人物形象安布罗西奥的否定,和对许多正面人物的肯定.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宗教观点.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虚构自己在江州船上夜听一位长安故倡弹奏琵琶、诉说身世的故事,借琵琶女的沦落之恨,抒发了诗人自己的失意之情,这即是《琵琶行》的借人抒情艺术。  相似文献   

5.
亨查德的故事至今仍然有深刻而广泛的现实意义,它让我们明白了真正意义上的善良和勇敢地面对厄运的勇气。另外,他的失败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应该不断地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卡斯特桥市长》中精彩的心理分析又加深了我们对他人的理解,从而使我们更加成熟。  相似文献   

6.
童话故事与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叙事研究中对“故事”与“情节”作了区分,故事强调时间关系,情节却将时间关系打乱,重新进行组织;故事是一种顺序的渐进,而情节则是对故事的歪曲破坏和侵犯。本文通过对故事与情节的代表形式——童话故事和侦探小说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两种叙事在秩序性、复杂性、完整性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8? 19”讲话中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绝不仅是国家对外宣传部门的事情,也是一项全民事业.本文基本对于讲好中国故事的认识与理解,结合现实,分析了教育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重要责任,并论述了教师如何在其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老百姓一向非常重视自己的住宅建设,建房和子女教育是老百姓一生中最大的任务和愿望。“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人们不光是关心自己的住房,而且对住房的周边环境也相当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安土重迁”、“安居乐业”的观念,建筑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过去叫“堪舆学”,俗称“风水学”。“安得广厦千万问?”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曾经梦寐以求而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飞轮振翼白山前,喜会春城论寓言。百物赋形识美恶,世情入象辨媸妍。庄周岂是无情者,伊索诚为益世篇。莫为驰才逞楮墨,要留真火在人间。  相似文献   

10.
看许晴的画,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笔墨体现着人物的造型之美,犹如庄周的逍遥境界,阴阳莫测之美,包涵着人生、历史、宇宙、自然的长河,滚滚翻腾在眼前,势不可挡.  相似文献   

11.
张謇有着“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的“地方梦”,它来自于张謇民生为本的平民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来自于恶劣社会环境的强烈刺激及其巨大忧愤、来自于对生命价值意义的考量.张謇的“地方梦”有着自身的特质,即为穷人和百姓造梦、在全面性建设和只争朝夕的速度中圆梦、在险恶的环境中追梦.张謇的“地方梦”给人们在“中国梦”的实践中以现实的巨大启迪.  相似文献   

12.
张謇是近代著名教育家,致力教育事业数十载,筹办初等、中等、师范学校、职业学校,又创办一系列高等院校,在南通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成为全国办教育的典范.他希望通过教育开启民智,培养人才,实现教育救国、育才兴邦、国家富强的中国梦,但由于时代局限性和特殊社会现实,这些梦成为未圆之梦.  相似文献   

13.
民族复兴中国梦内涵丰富,其辩证特征表现在:它是个体梦与群体梦的辩证统一,是国家梦与民族梦的辩证统一,是强国梦和强军梦的辩证统一,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辩证统一,是当下梦与未来梦的辩证统一。中国梦既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其彰显本质,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称中特)的发展和升华。因为“中特”新阶段的国情特征规定了中国梦的历史方位,“中特”总任务规定了中国梦根本要义,“三个自信”打牢了“中国梦”实现的坚实根基,“五位一体”规定了“中国梦”实现的空间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赋予了“中国梦”实现的时代特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所必须牢牢把握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中国梦必须遵循的八项政治原则。  相似文献   

14.
从中西文化交流视角考察张謇的西方观在西学东渐大潮下的形成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他在西方观指导下的文化交流实践.张謇个人的勤学好问、与西士的交往以及西学翻译高潮促使了其西方观的形成.从地方自治、慈善事业和国民外交三方面探索张謇创办的实业与西学之渊源.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出现了一些危机,"中国梦"的提出是一个良好契机,对引领其价值观有重大意义。但是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情况不容乐观,只有经历认知、认同、实践的过程,才能使"中国梦"真正注入大学生思想深处;辅导员要以身作则,并通过榜样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要把"中国梦"教育日常化;采取理论教育与体验式教育相结合的方法,引领大学生价值观;同时,为"中国梦"传播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6.
林纾的一生,是真诚勤勇的一生。他质朴无伪,本色示人;血诚译书,实业报国;勤学勤作,终生如一;嫉恶如仇,知过即改。这种完美人格的形成源于闽文化、家教和个人的努力,铸成了令人仰慕的琴南精神。  相似文献   

17.
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新生力量。在高校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有重要意义,应围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形势政策与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集体主义教育六方面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昆德拉的作品一向以其深邃的思想性见长,他主张小说家应在其作品中“思考一个问题”。在他的作品中,他所思考的这个问题就是人类的存在境况。文章主要讨论昆德拉在其后期作品中所体现的思想主题:遗忘与回忆,以及与之相联的认同与回归。在昆德拉看来,不可逃避的回忆和绝对的遗忘是流亡者难以摆脱的存在境况,与此同时,认同与回归又是流亡者不知疲倦的追求,纵然这种追求只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梦。  相似文献   

19.
各书对"长铗归来乎"之训释不一,通过对"铗""来"二字的详细研究,得出"铗"为"剑"义、"来"为"回来"义,最后作出新解:长剑啊,回来(剑鞘)吧!"长铗归来乎"实为冯谖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长铗自喻:剑已出鞘,正如自己已因愿为其谋而寄食门下;冯谖要剑马上回剑鞘,其实是说要自己快回到属于自己的地方,离开现在所处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作品《米》中的主人公五龙是一个性格复杂多变的人,作者对他的笑有特别的描写。五龙在故事里中共笑了70回,笑这个动作对于塑造五龙的性格特征,笔者认为有很大的作用。五龙是逃亡和还乡主题第一次结合的产物,从他的逃亡——复仇——毁灭——还乡的生存心态和生命际遇中最有特点的就是他自嘲、淡淡的、含义不明的、无可奈何的笑,因为他们在描写五龙时出现的次数是最多的,所以笔者就五龙的这四段人生历程中的四种独特的笑为对象运用了文艺学的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在笑的背后潜藏着的五龙的人物性格。然后以他的这些笑都是因何而发,对应的是他的什么性格,说明了什么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最后根据讨论的结果总结出对五龙这个人物性格多样复杂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