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暑 《中外建筑》2010,(10):10-11
<正>在上海,以环线圈地的城市化进程迅速扩张蔓延至郊区农业结构的村镇,失去耕地的都市村民以通过出租空余房屋维持生活的经济平衡,逐渐成为都市村庄。然而最终将来临的拆迁之后,缺乏城市生活技能的新市民,如何融入高成本城市生活?城市边缘的村庄是否能继续生存?  相似文献   

2.
《景观设计》2010,(5):2-3
“城中村”是中国大陆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有的现象。在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间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建成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到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这一名词对于多数人来说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从狭义上说.所谓的“城中村”是指农村的村落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由于大部分甚至全部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相似文献   

4.
《山东建材》2015,(1):14-19
定义"都市里的村庄"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相似文献   

5.
杜杰 《城市规划》1999,(9):15-17
自从农业用地因城市建设需要被征用后, 深圳市罗湖区原农村实际已成为都市里的村庄, 其自身的经济发展模式、建设及管理和村民的思想意识都面临新的抉择。笔者对此进行调查、分析、研究, 从而得出: 只有更新思想, 以 “城市” 而不是 “农村” 的观念来约束村民, 摒弃 “粗放型” 的 急功 近 利 行为, 走 “集 约型”[1] 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才是村庄城市化发展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6.
《居业》2015,(1)
<正>定义"都市里的村庄"从狭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农民转为居民后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变成的居民区,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从广义上说,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进程中,滞后于时代发展步伐、游离于现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区。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郊结合部的村庄不断被“吃掉”,由于事先没有规划或者种种原因规划没能实施,这些村庄没能被城市“消化掉”,形成了“都市里的村庄”,它几乎成了断头路,城市道路“瓶颈”,街道狭窄,住宅拥挤,人员复杂、流动人口多、卫生状况差、治安情况差、文化设施贫乏、基础设施不配套、土地利用率低,绿地少,居住环境差的代名词,给村民、城市和政府带来了许多问题。都市里的村庄有两类,一类是现有的都市里的村庄,一类是在规划建成区内即将成为都市里的村庄的村庄,前一种的规划是改建规划,后一种的规划是新建规划。都市里…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欧洲文明的一个根本特征。从公元前700年起,城市化逐渐由南欧展开,并蔓延至整个大陆。城市及其形成的城市网络通常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塑造了它们周边的区域。城市与乡村的土地和可达性的两极分化仍然是景观变化的重要因素。城市化及与之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确定了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城市化水平由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其数值近期展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在欧洲大多数国家达到了约80%。与此同时,乡村地区开始被遗弃。关于乡村地区的思考、评价和规划均主要由城市居民完成,而乡村的未来发展也主要取决于城市的需求。关于城市地区及与之相连的乡村腹地和影响范围的思考越来越复杂。城市空间的集群,以及它们在全球化和快速交通模式带来的可达性改变下的处境,是影响欧洲传统文化景观改变的一些新因素。城市化进程表现为以不同的方式在空间中扩散的演进循环。城市化阶段的发展在南欧和北欧呈现出不同的时间和速度。主要的城市首先受到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并逐渐地影响较小的聚居地和更偏远的乡村地区。城市功能区是一个新的概念,同时对景观生态学也有重要的意义。地方尺度的景观变化只有将其放在更宏观的地理背景和所有相关的动态要素下才能被理解。乡村地区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模式,分为主要城市周边的村庄、都市型村庄和偏远乡村的村庄三种类型。未来景观的规划和设计必须对这些背景有深刻的理解。城市化景观是高度变化的、复杂的和多功能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关于景观状况的详细调研和变化监测,为合理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城中村"更新改造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妹 《南方建筑》2006,(1):98-100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在飞速的发展。许多城市的扩展速度惊人,众多原来是郊区的村庄被新崛起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城市里的村庄”,也即是人们常说的“城中村”。由于政策、规划、管理等方面滞后,这些“城中村”给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带来难于排解的困扰,成为历届政府头痛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空墟”这一现象是随当今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产生的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URBAIVUS都市实践长期以来特别关注的领域,通过探讨一系列城市策略,我们试图把城市中的某种缺陷转化为重组被割裂的城市元素的机会,本文通过“人民公园”与“土楼公舍”两级主题项目展示了针对“城市空墟”提出的“城市填空”策略“人民公园”意在城市中心地带经营城市公共空间,尝试用“都市造园”的手段逐步梳理、连接,充实和转化高速城市化所形成的“物体城市”,进而建立开放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土楼公舍”从建筑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挖掘传统建筑价值,探讨一种独特的为低收入群体设计的小单元的居住模式。两项提案均致力于通过填补城市残余边角和重建公共领域来重新定义城市表层。逐步将当今城市中有着巨大潜力的大量空墟,转化为可以激发社区居民互动交流的城市新领域。  相似文献   

11.
房屋建筑物的白蚁防治与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论述房屋白蚁防治与环境管理的关系。提出生态防蚁的方法,化学防蚁与对环境影响,白蚁防治与建筑物设计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合乎公众利益?——行政主导下专业规划师的重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永德  伍美琴 《城市规划》2002,26(8):38-45,73
尝试剖析政府的专业规划师如何理解“公众利益”和如何以公众利益之名行事 ,从而探讨在重建市区的需要越来越迫切的情况下 ,香港整体社会可能面对的挑战和问题。笔者首先剖析香港的规划环境 ,然后讨论笔者对政府规划师的调查研究结果 ,最后以香港不断转变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作结。笔者认为 ,更敢于提出诉求的民间社会已逐渐形成 ,民间社会要求参予界定何谓公众利益。因此 ,政府规划师需要反思他们对公众利益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雕塑发展的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前我国城市雕塑建设中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缺少规划与管理、缺乏资金投入以及总体发展水平不高等。针对这些问题 ,对我国当前城市雕塑法制建设、规划与管理、评审与公众参与、资金渠道、推广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通货收缩形势下的城镇化发展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永革 《城市规划》1999,23(12):20-23
通过对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宏观经济形势和城乡就业形势的分析, 讨论了与宏观形势密切相关的城镇化发展速度问题, 提出我国城镇化加速的起点可能将后推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5.
绿石沟铜矿为一矽卡岩型铜矿,人们曾预言有可能为一大型铜矿床。通过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重力、化探扫面和少量的综合剖面测量及地物化综合研究工作,作者作出了深部无大矿,没有必要继续进行工作的结论。这一结论,经地质勘探工程验证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6.
设计市场开放进程中规划行政职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 《城市规划》2002,26(3):18-23
城市规划的设计服务作为一种非政府提供的竞争性服务内容已经被接受 ,结合城市规划行政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转变与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市场现状的认识 ,探讨规划行政职能在设计市场由封闭向开放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回顾 6 0年来美国住房政策的演变 ,讨论住房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对“小康之后”住宅发展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如何从生态角度进行城市滨河绿带的规划 ,并结合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整治实例提出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生态规划的含义、目标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张庭伟 《城市规划》2001,25(4):55-60
回顾60年来美国住房政策的演变,讨论住房和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希望以此引起更多对“小康之后”住宅发展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高性能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及结构的耐久性估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氯离子在高性能结构补强材料中的渗透能力,计算了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并对补强材料用于受氯盐严重侵蚀的结构工程进行了耐久性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