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色釉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可以说瓷器最早的装饰形式就是以釉料的颜色来表现其装饰效果,两宋时期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官窑的瓷器都是颜色釉瓷,其釉色各有不同。不同的釉色给人感觉也会不同,装饰选择也会因瓷因色而择良室来安放成列。时至今日,颜色釉瓷不在是单一的釉色装饰,还可在烧成的颜色釉基础上二次加彩创作,这也称之为综合装饰,笔者在这里主要是论述颜色釉以及在颜色釉基础上山水系列的二次创作。  相似文献   

2.
邹云跃 《景德镇陶瓷》2014,(2):39-J0040
正景德镇是创造颜色釉瓷器历史悠久,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著名瓷都。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学者题诗欣赏赞美景德镇烧造颜色釉瓷:"红如夕阳彩霞,绿如春江之水,青如雨过天晴。"尤其是窑变的颜色釉瓷好似色彩流淌江河,波涛翻滚,千变万化。光芒四射,其艺术效果之妙是难以形容的,使人赏心悦目,陶醉于色彩的绚丽万变之中。一、高温颜色釉的发展景德镇的高温颜色釉是在五代的青瓷、宋代的影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除影青瓷外,宋代还能烧制多种色釉瓷器,如天青、虾青、月白、朱砂、海棠红等。宋代的影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的一代名贵品种,景德镇以此跻身名窑之列。这种影青瓷釉色介乎于青、白二色之间,青中有白,  相似文献   

3.
颜色釉是陶瓷装饰的始祖。经过颜色釉装饰的瓷器,釉色鲜美、色彩缤纷、别具一格。尤其是景德镇的颜色釉瓷,最能体现"火"的艺术,具有"人造宝石"之称,在世界工艺美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后来出现的青花、粉彩、雕塑与颜色釉一道,被统称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  相似文献   

4.
颜色釉瓷画从古至今都是陶瓷中的主流产品之一,因为其独特的烧造工艺以及审美特性,始终屹立在我们华夏民族悠久的陶瓷史当中,并且其以成千上万的瓷瓶继承不同历史时期的信息和反映每个时代的文化特征。由于其品种丰富的釉色,它给人们不同的审美享受。釉色和瓷器形状的和谐统一,以及变化的美和颜色釉的窑变的奇幻之美都表达着其多变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引言:"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意指景德镇的陶瓷业始于汉代,东晋以后渐有名气。唐代景德镇著名的"陶窑"和"霍窑"生产的瓷器就已经名闻天下,《景德镇陶录》记载其釉色之美:"陶窑…色素润…称为假玉器"。"霍窑…窑瓷色亦素…佳者莹缜如玉"。自此,"以釉取胜"的工艺装饰逐渐盛行。景德镇的釉里红、颜色釉的诞生、演变与发展由此开始。一、釉里红的概念、装饰方法及特征  相似文献   

6.
明清景德镇民窑和官窑器物美学风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华 《中国陶瓷》2007,43(10):62-65
从明清景德镇民窑和官窑器物的造型、胎釉、装饰、纹饰、工艺等比较出发,在找寻景德镇陶瓷器物的材质之美、装饰之美、釉色之美、纹饰之美、人文之美的前提下,分析官窑和民窑器物在美学风格上出现的精和粗、雅和俗、端正和自由、大传统与小传统等分野,以求更客观地评价民窑和官窑的历史地位、更好地欣赏精美的景德镇陶瓷器物,更恰当地理解、继承和发扬民窑和官窑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精髓。  相似文献   

7.
<正>景德镇陶瓷具有悠久的历史,史料记载"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新平为景德镇之古地名),已有2000多年。景德镇名称始于北宋,当时宋真宗皇帝派官员来督造瓷器,贡奉朝廷并满足官府之需,命陶工将当时的年号刻于器底,即署"景德年制"底款,由于所造瓷器"光致茂美,四方则效",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皇帝便诏谕将地名改为景德镇,  相似文献   

8.
中国瓷器历来是世界各地收藏家们热衷的对象,无论是上古的陶器,还是中世纪的唐三彩,抑或明清时期的官窑瓷器,至今唐三彩还保持着中国陶瓷拍卖的世界记录。当“康乾盛世”创造的辉煌渐渐离我们远去的时候,我们猛然发现景德镇清代瓷器的衰弱期过后,还是有一些是值得我们留恋和记忆的。如“珠山八友”瓷、“7501瓷”等。从目前陶瓷的艺术市场来看,除了明清官窑瓷器继续保持升温的趋势,“珠山八友”的瓷器也逐渐被瓷器收藏家们看好。  相似文献   

9.
引言 景德镇烧造的颜色釉瓷,其釉色可谓五彩缤纷,晶莹夺目,其红釉光艳华丽,青釉素洁雅致,黄釉明朗清晰,花釉斑驳古雅.而结晶釉则更变化无穷,爆发出大小不一的品花,花团锦簇,光芒四射,其艺术效果之妙是妙不可言的,被誉为"人造宝石".  相似文献   

10.
<正>青白瓷,是我国宋元时期以江西景德镇为代表所创烧的一种瓷器,是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之一,也是景德镇灿烂制瓷传统文化精华中的一朵奇葩。其胎质坚致、釉面明彻丽洁、釉色青白淡雅,整体温润如玉,是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特征的瓷种。因其釉色介于青白二者之间,故古人称其为青白瓷,同时由于其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透青的特征,也常被风韵文雅之士称之为"影青"、"隐青"、"映青"、或"罩青"。青白瓷由于具有"素肌玉骨之象",深受当时民众与达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陶瓷的釉色是人们对物质材料的灵活运用,也是艺术的视觉形式与人的审美情感的多维综合,所形成的釉色美是颜色釉瓷器所具备的一个重要美学特征。在对釉色之美的研究中,考究的是釉色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并综合了人与物、人与造物两大关系,探析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人、物互动,以及作为审美客体的釉色与哲学思想、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等历史因素的紧密结合,进而总结出釉色美的四个特质:巧法造化之美、致用利人之美、威仪礼乐之美、斑斓幻化之美。  相似文献   

12.
高温颜色釉瓷是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单色釉纯正端庄,复色釉绚丽斑斓,甚或以釉下彩绘形式装饰瓷面,亦能达到"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的艺术效果。在中国瓷器装饰艺术史发展的高峰时期一一清三代,高温色釉瓷呈现出"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的繁荣局面。高温颜色釉是由金属氧化物和天然矿石为着色剂装饰于胚胎上,烧成温度达到1300摄氏度。其以绚丽的色彩、自然流淌的釉色、变幻莫测的烧成等特色而著称。本文基于多年创作之经验,以起抛砖引玉之效,为使更多人陶瓷艺术从业者投入到高温颜色釉的创作及研究中来。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制瓷始于汉,兴于宋,盛于元明清,至今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青花瓷、玲珑瓷、高温颜色釉瓷、粉彩瓷、新彩瓷这五种瓷器最具特色。景德镇瓷器质量精美,烧制时间绵长,早已成为瓷器的代名词。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形式亦丰富多彩,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长沙铜官窑是唐代的名窑,该窑烧制褐色、绿色和红色的色釉瓷和釉下彩瓷器,铜官窑瓷的胎在化学组成上相似于浙江青瓷和景德镇瓷器,如高SiO_2含量为南方瓷胎的特征。铜官窑釉主要含大量CaO作为熔剂,而MgO和K (Na)_2O的含量则低于3%,另一方面釉中P_2O_5也很高,这些都表明古代一定使用植物灰作为制釉原料。色釉和釉下彩颜色的变化与烧成气氛和铜、铁离子在釉中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绿色和红色釉的彩中均含有一定量的SnO_2,可能起还原剂的怍用。铜官窑色釉和釉下彩瓷的烧成约在1150°-1200℃的温度之间。褐红色的釉下彩是由铜和铁两种离子混合作为着色剂而肜形的色调。  相似文献   

15.
正崔迪器是当代艺术家崔迪原创陶瓷品牌,是中国景德镇第一个艺术粉彩瓷品牌,亦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国际拍卖行的品牌瓷。崔迪器沿袭中国七百年官窑制瓷技艺,传承十七世纪清雍乾时期皇家御烧的粉彩瓷工艺,再现景德镇皇家制瓷的绝伦手工,独步世界的精细瓷。粉彩瓷由清代皇家下旨创烧,是中国瓷器工艺之最终集大成者。题材由皇帝亲选,由全国最好的画师执笔创作,其工艺之繁复,精妙之绝伦,开陶瓷艺术之时代先河,成为展示鼎盛国力的重要瓷器,世界惊叹谓"东方明珠"之美誉。欧洲皇宫贵族竞相追捧,并指定为贵族徽章瓷,每次烧制外运时均造成各国抢购,船只拥塞港口的海上盛世商路。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青白瓷胎质轻薄精致,釉色透明如玉,巧妙地平衡了青白两种颜色,使瓷器青中透白,白中有青。景德镇青白瓷的装饰技法通常有刻划花和雕刻装饰,工匠运用娴熟的手工技法使景德镇的青白瓷装饰艺术非常鲜活。景德镇青白瓷造型塑造取象自然,设计风格灵活多变。本文从景德镇青白瓷的釉色、装饰、造型三方面对景德镇青白瓷进行艺术分析,为景德镇青白瓷的艺术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景德镇陶瓷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存世的每一件精美的瓷器在不同的环境中所散发出魅力是不同的。那么,到底什么样的环境能最大限度地衬托出瓷器的美,这是我们制瓷人应该考虑的一个问题。通过多年对四大名瓷的研究与了解,观察与实践,得出以下拙见:首先从陶瓷特性分析,景德镇四大名瓷的特点,青花瓷清新秀丽,粉彩瓷艳丽又富有雅韵,颜色釉瓷神秘高贵晶莹夺目,玲珑瓷青翠欲滴  相似文献   

18.
颜色釉瓷又称色釉瓷,是依靠釉水色彩的变化来装饰瓷器的。其色彩丰富晶莹透体博得人们的喜爱,古今中外的学者形容它"明媚有如江南的春水,清净有如北国的坚冰","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通常在釉料之中调整各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就能达到改变釉色的目的,如钴蓝、铜红、铅绿、铁黑等等。颜色釉有三种划分方法:一是按烧成后外观特征分类,可分为单色釉、复色釉、无光釉、裂纹釉、结晶釉等;二是按烧成后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的高温颜色釉瓷器以其丰富多彩的釉色、精致完美的器物、风格迥异的造型、清亮耀眼的光泽,而成为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一颗闪烁着夺目光华的明珠.本文从颜色釉的形成和发展、颜色釉的工艺特色以及颜色釉的运用及创新等方面作了些浅显论述,以求证颜色釉的灿烂成就.  相似文献   

20.
南宋官窑青瓷釉呈色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南宋官窑青瓷釉的颜色分釉色色调(颜色种类)与釉色饱和度(颜色鲜艳程度)两方面进行研究,釉色色调与主波长位置对应,釉色饱和度与刺激纯度对应,用穆斯堡尔谱分析,配以反射光谱测定,CIE色品图.及配位场理论分析研究南宋官窑青瓷釉的釉色色调,并试验烧成温度和釉层厚度对釉色饱和度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南宋官窑青瓷釉的颜色主要受六配位Fe(2+)离子的dd跃迁与Fe(3+)离子的荷移光谱控制,前者的吸收带位置在1000nm左右近红外区,后者在230nm左右紫外区,两者共同决定南宋官窑釉在可见光区的吸收光谱。(2)实验表明,控制南宋官窑青瓷釉色色调,关键是控制/Fe(3+)比值。/Fe(3+)比值增大,主波长位置移向短波方向,反之则移向长波方向。(3)实验表明,烧成温度提高和釉层厚度增大都使南宋官窑青瓷釉色饱和度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