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结构性软土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虑结构性对软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引入结构损伤变量,在岩土损伤力学理论和经典的修正剑桥模型基础上建立扩展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固结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确定模型参数.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上开发所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模型UMAT子程序.将所建立弹塑性损伤模型应用到室内固结压缩试验和现场堆载预压试验的数值模拟中,并与修正剑桥模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荷载较低时,弹塑性损伤模型计算所得沉降小于修正剑桥模型的结果;当荷载大于结构屈服压力时,弹塑性损伤模型计算所得沉降大于修正剑桥模型的结果,即弹塑性损伤模型能够反映软土结构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针对Desai等人提出的扰动状态本构模型只考虑了塑性偏应变对扰动状态的影响,而没有考虑塑性体积应变的影响,对其扰动状态本构模型的扰动函数进行改进,在原扰动函数的基础上引入一个塑性偏应变迹和塑性体积应变迹的耦合形式作为扰动函数的扰动变量.取温州原状结构性软土进行了三轴固结不排水(CU)压缩试验、三轴固结排水(CD)压缩试验和一维压缩试验,通过试验数据对改进了扰动函数的DSC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前模型对原状结构性软土的不排水强度和排水强度预测均略偏高,改进后的模型对原状结构性软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模拟精确.  相似文献   

3.
针对道路拓宽改造引起邻近软土地基沉降时间长、不均匀沉降大且难以预测等问题,以某道路拓宽改造项目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分析、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研究邻近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提出一种附加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变形的有限元分析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出水池地基在不同监测点处沉降量变化较大,沉降不均匀;在同一监测点处,土层越浅,沉降速率越大,分层沉降量的最大值发生在压缩模量小的软土层中;考虑软土蠕变-固结耦合效应的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可用于预测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采用一维固结理论沉降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比偏大,因此,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中考虑软土的蠕变效应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道路拓宽改造引起邻近软土地基沉降时间长、不均匀沉降大且难以预测等问题,以某道路拓宽改造项目为工程背景,通过有限元分析、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研究邻近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提出一种附加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变形的有限元分析预测方法.结果表明:出水池地基在不同监测点处沉降量变化较大,沉降不均匀;在同一监测点处,土层越浅,沉降速率越大,分层沉降量的最大值发生在压缩模量小的软土层中;考虑软土蠕变-固结耦合效应的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可用于预测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采用一维固结理论沉降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比偏大,因此,软土地基的沉降计算中考虑软土的蠕变效应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根据宁波软土室内压缩试验数据,得到渗透系数及有效应力与孔隙比的非线性关系.考虑土体自重影响,采用以孔隙比为控制变量的一维大变形固结方程,应用偏微分有限元软件FLEXPDE,研究了不同压缩指数与渗透指数比值下土体有效应力和超静孔压在固结过程中沿深度的分布规律.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表明:考虑土体复杂非线性相对于假定固结系数及其他参数在固结过程中保持不变,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在压缩指数与渗透指数比值不等于1的情况下,两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别明显.为了真实反映土体固结过程中有效应力和超静孔压的分布,应考虑土体渗透性及压缩性的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人工岛地基通常以深厚的海相沉积土为主,过大的工后沉降会对人工岛的使用产生不利影响.针对大连海相沉积土原状样,采用一维蠕变试验对黏性土的蠕变特性进行了研究.基于蠕变试验结果,建立了可以考虑沉积土主、次固结效应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沉积土具有典型的非线性蠕变特性.随固结压力的增加,土体应变随之增大,稳定时间越长,主次固结分界点越不明显.沉积土属中等次压缩性土,次固结系数随固结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次固结系数与压缩指数的比值介于0.052~0.065之间,与Mesri结论相符.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新建模型适用于描述大连海相沉积土的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武汉地区软黏土固结蠕变试验资料进行处理,得出了各试验曲线的经验公式;通过对经验公式的分析,建立了非线性弹性黏性固结蠕变模型,其中,以Duncan-Chang模型描述土体的瞬时弹性,以Burgers模型的一部分描述土体的黏弹性;对Burgers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了改进,根据固结蠕变模型特征及试验资料,用数理统计方法求出改进的Burgers模型中参数的经验值。  相似文献   

8.
针对同一地段的50个原状土样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孔隙比、含水量、密度、干密度是影响软土压缩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原状土和重塑土一维固结压缩试验,对固结系数、压缩系数、压缩模量进行分析,得出结构性对软土压缩特性有较大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压缩特性的微观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建立软土的结构性流变模型.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软土固结流变过程中SEM图片进行图像处理,研究反映软土流变特征的微观参数,分析这些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反映微结构单元体有序性和定向性的概率熵和分维值的变化规律和软土的固结蠕变变形关系密切,由此确立了软土的微观参数与宏观流变力学行为的定量关系,进而建立了含微观参数的结构性软土固结流变本构模型.结论模型检验表明,采用反映软土微结构单元体有序性和定向性的指标而建立的结构性流变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崩岗区岩土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赣州崩岗区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重塑土样的干密度及石灰的掺加量制备不同状态下的试样,并进行室内固结试验,研究不同干密度和不同石灰的掺加量对崩岗土的压缩特性的影响,探讨了崩岗土的固结特性。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试样的初始干密度和石灰的掺加量对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有着显著影响,崩岗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符合双曲线模型,添加石灰可以提高崩岗土的初始切线模量,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少土体最终压缩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网络教学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结构,并就网络教学的特点和内涵做了比较全面地论述,对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砾石尺寸及强度特征对砂砾岩裂纹扩展模式和力学参数的影响。采用岩石破裂过程模拟系统RFPA,建立了非均质的砂砾岩岩心模型,研究了砾石尺寸及力学性质变化对砂砾岩岩心抗压强度、杨氏模量、泊松比等弹性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砾石尺寸的增加,岩心模型的泊松比与杨氏模量逐渐增加,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且不同砾石尺寸的岩心裂纹形态基本一致;随砾石强度的增大,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逐渐增大,而后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由基质强度决定。研究结果真实再现了砂砾岩裂纹萌生、扩展过程,得到了砾石尺寸及强度对岩心破裂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涂鸦文化进入中国已有十年之久,但其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并没有被大众真正认知,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重重阻碍。本文以匡正人们对涂鸦艺术的偏见为目的,将涂鸦艺术与城市形象联系在一起,并对涂鸦文化今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呼吁城市管理者给予涂鸦艺术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的处理方法改善增强纤维与基体树脂间的界面性能,探讨了预处理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A-151处理和碱处理后,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分别提高到92.6Mpa和78.0Mpa,在45℃、5%NaOH溶液中加热0.5h后,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最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罗布麻韧皮纤维成分的特性进行脱胶,并以温度、时间、pH值、浴比为控制条件,进行了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四因素的优先等级为温度〉时间〉pH〉浴比,时间因素影响较大,通过残胶率和失重率两项指标的综合评价,得出了罗布麻的最优脱胶控制参数为:脱胶时间48h,浴比1/30,pH=8,θ=34℃。同时对脱胶后的纤维进行了检测:纤维强度5.48eN/dtex;断裂伸长率4.25%;纤维支数2339支;回潮率10.2%。为罗布麻韧皮纤维采用酶法脱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SP是由农作物中提取的天然成分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低浓度的SP对提高酵母细胞的增殖、SCP产率和糖化酶活力都有明显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目前国内屋面雨水收集系统中常用屋面初期雨水量的确定方法对比分析,探讨了屋面初期雨水量的确定多从水量角度进行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电容在传感器检测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介绍了电容器元器件的检测基本原理,电容器的检测式与压电式的性能比较以及电容器的搬运和保存,说明电容器在传感器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认证问题是Web的应用中最值得关注的安全问题之一,它是保护Web安全的第一道门槛.从基于Web应用的认证漏洞攻击出发,提出程序级和应用级的解决方案,通过对输入、输出等方面进行有效性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了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加强了Web应用的认证机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人们开始研究交通事故的类型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笔者就预防货车在高速公路上的侧翻提出了"货车运行状态监控系统",以通过运行状态监控系统来减少货车侧翻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