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择不同设计成分与不同平均粒度的合金粉末,应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烧结Nd-Fe-B永磁材料样品,分析了烧结过程.粉末粒度以及有效稀土含量对材料取向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1323 K、1353 K和1383 K时,随着烧结保温时间的延长,材料取向度有着明显提高的趋势;有效稀土含量高或者合金粉末粒度大,皆不利于Nd-Fe-B永磁材料取向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发明的详细说明:本发明是 Fe—Al—Ni—Co—Cu 合金系即 AlNiCo 系永磁合金,特别是以柱状晶组织高磁能永磁为主。按照通常的情况,为了获得高矫顽力,在上述 AlNiCo 系合金中添加 Ti,由于 Ti 的存在,促使合金高磁能化,但阻止了柱状晶的长大,因此,在同一合金中同时具有高矫顽力和高磁能曾经认为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3.
一般介绍了AlNiCo永磁合金的发展历史、具有的优点及目前我国的产量。重点介绍了AlNiCo永磁合金浇铸系统的设计原则,在电度表磁体的生产工艺中,浇铸系统进行了重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4.
Nd-Fe-B磁体烧结致密化过程与致密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定量描述了Nd-Fe-B磁体的烧结致密化过程,分析了有效稀土含量、合金粉末粒度对烧结致密化过程的影响,研究了Nd-Fe-B磁体烧结过程的致密化机制。Nd-Fe-B磁体烧结致密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致密化过程迅速进行阶段、缓慢进行阶段、相对稳定阶段;随着烧结温度的上升,第一阶段表现得更为突出,第二阶段对应的烧结时段大大缩短。有效稀土含量的提高、合金粉末粒度的减小显著促进Nd-Fe-B磁体烧结致密化过程。主相颗粒重排以及主相颗粒长大与形状适位性变化是Nd-Fe-B磁体烧结过程的两类主要致密化机制,而且后者对磁体实现完全致密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引言作为精密合金中一个重要分支的永磁合金,目前有三种发展趋向:(1)高磁能积的稀土钴永磁体。(2)可加工的铁铬钴永磁合金。(3)低成本的锰铝碳永磁合金。特别近十几年来这些新型合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飞快的发展,虽然现在在生产上只占有较小的比重,但它们对传统的AlNiCo合金具有很大的潜在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三批不同的商业粉末在五个不同的烧结温度下烧结含钨93%重量的重合金 W-Ni-Fe。然后,对其进行两种不同的热处理。测量了微观结构和拉伸性能的变化以评估这三类实验参数的影响。评估的内容包括密度、硬度、拉伸强度、断裂伸长、晶粒尺寸、接触率和基体相体积分数。结果表明:粉末批次对拉伸性能影响甚微;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延伸率增加而强度降低。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较高的烧结温度使合金的微观组织粗化。烧结后两种热处理的差异不大,主要取决于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7.
湿法生产各向异性永磁铁氧体常见缺陷成因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引言在湿法生产各向异性永磁铁氧体的工艺流程中 ,由于种种原因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缺陷。为了避免缺陷 ,提高合格率 ,并指导生产 ,本人参阅了大量的资料[1~5]并结合生产工艺实践 ,对生产过程中易于出现的缺陷的成因进行了总结分析 ,并提出适当的解决办法 ,以供同行参考。2永磁铁氧体产品花斑的成因分析及其消除办法在永磁铁氧体湿法生产工艺过程中 ,细磨料浆的表面通常会有白色的沉积物析出 ,用广泛 pH试纸进行测试 ,发现其呈一定程度的碱性 ,这就是所谓的“跑白”即“跑锶”现象 ,用这种料浆压制的毛坯经烧结后 ,表面会有一…  相似文献   

8.
AgSnO2是最有可能替代AgCdO的新型材料,在其制备方法中,合金内氧化法是主要方法之一.但在制备过程中合金粉末氧化速度较慢且不能完全内氧化,添加金属元素促进合金内氧化是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本文将Bi与Ag、Sn粉经机械合金化得到AgSnBi合金粉末,将合金粉末压制成型、烧结、致密化加工后置于电阻炉中在大气气氛中进行粉...  相似文献   

9.
批量生产高性能永磁铁氧体的工艺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提高永磁铁氧体性能的基本原理,从配方、球磨、成型和烧结等环节,提出了实现高性能化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要求。给出了我公司生产的高性能永磁铁氧体材料的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10.
利用喷雾Fe-Cr-Co粉末,研究了一些元素如Cr、CO、S和B对Fe-Cr-Co永磁致密性和磁性的影响,其结果如下:(1)烧结Fe-C-r-Co永磁的磁性可以用Fe/Co比和(Fe+Cr)/Cr比的关系很好地表示出来。具有高剩磁(B_r)的Fe-Cr-Co系合金成分位于Alnico型永磁(如Ticonal 2000、Alnico8和Ainico5)成分连线的延长线上。矫顽力(H_e)随着(Fe十Co)/Cr比的降低而增大。(2)Si降低喷雾Fe-Cr-Co粉末中的氧含量,而且改善了烧结体的致密性。最佳的Si含量约为1%.(3)添加S也能改善烧结体的致密性。添加S时的磁性比添加Si时要好。最佳的S含量约为0.10~0.20%。(4)同时添加S和B会进一步改善烧结体的致密性,结果使磁性变好。  相似文献   

11.
烧结NdFeB磁体镀层缺陷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应用SEM、EDAX观察分析了烧结NdFeB磁体金属Ni镀层麻点、洼坑等缺陷处的基体显微组织、发现镀层缺陷部位磁体显微组织皆为异常粗大晶粒区。从磁体制造工艺角度讲座了镀层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避免镀层缺陷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宽调速可控磁通永磁同步电机磁路设计和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提出了一种内置混合式转子可控磁通永磁同步电机,是真正意义上的宽调速电机.其径向永磁体采用剩磁密度和矫顽力都很高的钕铁硼,而切向永磁体采用剩磁密度高但矫顽力却很低的铝镍钴.通过定子直轴电流矢量脉冲控制铝镍钴的磁化方向和强弱,使钕铁硼产生的磁通部分穿过气隙,部分被铝镍钴在转子内部旁路,使永磁气隙主磁通受控.给出了永磁体尺寸和磁路结构尺寸的选取原则,特别是将交轴磁路磁阻设计的较大,交轴电感较小时,弱磁效果会更好,还能减少电枢反应对永磁气隙主磁通的影响.对两种极端磁化状况下模型电机内部磁场的分布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说明所提出的设想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陈德龙 《电工材料》2002,(3):6-8,15
本研究在确保磁性能不降低的前提下,通过添加少量的添加元素或化合物,如难熔金属,稀土金属,稀土氧化物、钙化合物等,明显改善了定向结晶AlNiCo52(简称五类定向)磁钢的外观,有效地避免了铸造缺陷,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14.
内置混合式可控磁通永磁同步电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提出一种转子内同时放置钕铁硼和铝镍钴两种永磁体的内置混合式转子磁路结构的可控磁通永磁同步电机。它充分利用钕铁硼剩磁密度和矫顽力都很高,铝镍钴剩磁密度很高而矫顽力很低的特点,使两种永磁体在磁性能上合理配合。通过控制直轴电流矢量脉冲的幅值和方向来控制铝镍钴的磁化强弱和方向,使气隙永磁磁通受控,实现宽范围弱磁调速。介绍了电机工作原理,进行了电磁场有限元分析,给出了不同磁化状况下电机磁场分布图及气隙磁场曲线,指出了增加交轴磁阻的必要性,总结出永磁体尺寸对电机弱磁倍数影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AlNiCO永磁近年来的市场状况、产业结构的变更、产品应用范围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研究与生产现状、钕铁硼永磁合金的有关理论、烧结钕铁硼磁体的先进生产工艺,重点分析了片铸(SC)、气流磨、橡皮模等静压等工艺的参数对烧结钕铁硼磁体微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采用合理成分和先进生产工艺,工业化批量生产的高磁能积磁体的磁性能达到:Gch=1148kA/m(14.43kOe),(BH)max=408kJ/m3(51.3MGOe),高矫顽力磁体的室温磁性能达到:Hci=2035 kA/m(25.57kOe),(BH)max=320kJ/m3(39.9MGOe).  相似文献   

17.
低成本与高性能烧结Nd-Fe-B磁体工业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一些小型烧结Nd-Fe-B磁体生产企业,其设备配置比较简单,生产过程控制比较粗放。针对这样的情况,通过适当改进铸锭技术与烧结技术,优化合金成分设计,复合添加Nb、Cu、Al元素,不使用或者使用少量Dy添加元素,实现了N38、N42、N45、N42H等中、高性能档次烧结Nd-Fe-B磁体的工业生产。生产效率高,产品制造成本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8.
选用40HP和40SHP牌号合金铸锭分别采用氢爆碎和传统制粉工艺制备了烧结磁体,研究了氢爆碎工艺及烧结温度对磁体的微观组织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D工艺能明显提高NdFeB磁体的磁性能.  相似文献   

19.
我国钕铁硼磁体后加工企业在钕铁硼企业中占六成以上.磁体后加工的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钕铁硼行业新的技术突破口和效益增长点.在烧结钕铁硼磁体后加工中应用环保型水基切削液已成为钕铁硼磁体行业"ISO-14000认证"、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环保指令等要求中的基本要素.在烧结钕铁硼磁体后加工领域开发和推广环保型水基切削液具有广阔的前景,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综述了环保型水基切削液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烧结钕铁硼磁体后加工领域的应用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