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卫星电源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皮卫星微小型化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卫星电源系统的设计方案.太阳电池阵 蓄电池组系统采用目前国内效率最高的三结砷化镓太阳电池阵和比容量最高的锂离子蓄电池,电源分配和变换广泛使用超低功耗工业级集成化器件,并且采用合理的筛选和测试手段保证系统可靠性.通过对太阳电池阵、蓄电池充放电和卫星负载进行建模,结合电源系统在轨运行的条件,仿真了卫星实时的能量状态,计算了在故障条件下电源系统的响应,以蓄电池容量变化作为能量平衡的判断依据.各种环境测试结果表明电源系统有效可靠,能量平衡仿真结果表明浙大皮卫星的能量策略不仅满足在轨运行条件,而且具有较强的抗故障能力.  相似文献   

2.
2013年9月23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风云三号C星,目前按既定程序完成了初始状态设置和轨控工作,13个有效载荷全部开机,卫星平台和载荷各分系统在轨工作正常,状态良好,具备开展在轨测试的条件。10月22日起,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组织对风云三号C星开展为期3个月的在轨测试工作。  相似文献   

3.
基于摄像测量法的在轨柔性结构模态参数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在轨传感器布置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利用数字摄像测量技术对在轨大型柔性结构进行模态参数辨识的方法。阐述了三维动态重构技术、相机标定算法和像素点特征提取算法原理。利用一类柔性星载天线模型进行了地面试验,采用高速数字摄像机记录模型的自由振动响应过程,并从采集的图像序列中提取给定测点的位移振动数据,通过特征系统实现法( ERA)辨识星载天线模型的前5阶固有频率、阻尼比等模态参数。结果表明,数字摄像测量方法可以在满足在轨测试设备简单要求的同时,有效地辨识柔性天线的在轨模态参数。  相似文献   

4.
<正>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圆满完成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后,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墨子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其在轨测试阶段全面完成了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自测试和天地一体化链路测试等工作,  相似文献   

5.
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自201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以来,经过半年多的在轨测试,卫星各系统功能正常、性能良好,获取的图像和数据质量良好,各项主要功能的性能指标符合研制任务要求并优于A星,具备了在轨交付使用的条件。风云三号B气象卫星的正式投入使用,标志着极轨气象卫星真正实现了升级换代,也标志着我国气象卫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空间智能操控装备在轨服务任务的顺利实施,研究了与其相关的规划、建模与仿真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一套空间智能操控装备在轨服务仿真系统;该系统采用HLA/RTI仿真框架,实现了空间态势监控、任务规划、轨道机动规划、测控资源计算、轨道机动仿真、在轨操作仿真、控制指令生成与发送等功能。基于该仿真系统,进行了空间智能操控装备在轨服务任务的仿真分析,对关键任务节点进行了反复验证。  相似文献   

7.
针对国内外运动机构准加速寿命试验设计主要集中在部件上,不能反映整机在轨性能的问题,本文对空间二维运动机构的构型和润滑方式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空间二维运动机构热真空准加速寿命试验设计中的5大要素和各要素的设计方法,为了考核整机运动性能设计了试验测试内容和测试的方法,并确定了终止试验的失效判据。设计了某空间二维运动机构的热真空准加速寿命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了一系列反映运动机构整机性能指标的试验测试数据,可以根据这些试验数据评估空间二维运动机构的在轨寿命,并且试验结果得到了在轨应用,这说明本文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8.
空间交会对接仿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会对接技术是实现空间飞行器在轨装配和空间求援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技术。基于其技术复杂性,交会对接仿真已经成为研究重点。简要介绍了国外交会对接仿真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交会对接仿真系统的设计需求、仿真内容和仿真方法;提出在轨服务应用中交会对接仿真建模方法.并指出如何应用于交会对接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间设施建设的问题,基于机器人系统的多层次理论,设计了四种空间桁架在轨组装机器人的异类细胞单元模块,构建了满足于空间桁架在轨组装的多种机器人构型方案.对多种空间桁架在轨组装机器人构型进行了运动学仿真分析,得到机器人在桁架组装过程中,其关节旋转运动和装配运动的相关轨迹曲线,搭建了机器人的运动学实验平台,分析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验证了机器人运动性能的可靠性与桁杆组装的准确性,探讨了机器人运动误差和对桁杆装配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空间桁架在轨组装异类细胞单元衍生构型与装配提供一种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由于空间环境下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相位误差会发生漂移,影响线性调频(LFM)信号的脉冲压缩性能,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多项式拟合的在轨相位预失真补偿方法.通过在轨定标可获得系统相位误差,在地面对其进行多项式拟合得到相位补偿参数,上注相位补偿参数,在轨运算生成具有补偿相位的线性调频信号.给出了该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实现流程,分析了星上硬件资源需求和优缺点.通过相位预失真补偿仿真和真实系统试验,并与其它方法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线性调频信号的脉冲压缩性能.  相似文献   

11.
国防科工委举行海洋一号B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国防科工委举行海洋一号B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卫星正式交付给国家海洋局使用。海洋一号B卫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二颗海洋水色卫星,经过在轨测试已具备了实时接收我国海岸带、海岛、领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以及获取周边海域、热点地域、极地动态海洋资源与环境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在轨服务飞行器机械臂系统的运动特点,控制和规划其运行轨迹,文中将系统运动守恒模型转化为以关节角速度为控制输入变量的非线性控制系统状态方程,确定以能耗最小为主要目标,同时满足初末位置、角速度等约束条件的多种目标函数,运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求解最优控制变量.利用机械臂从初始位形运动至指定终端位形的过程为仿真算例,验证了这种规划算法的可行性,同时分析了机械臂系统运动对基座的扰动情况.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用于控制和规划在轨服务飞行器机械臂系统的运行轨迹,为优化OSV的在轨服务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完成了卫星在轨加注地面演示系统试验平台的搭建,成功进行了在轨加注接口对接、循环泵式流体传输、残液吹除、在轨加注接口分离等全过程地面演示试验。该演示试验是国内首个基于循环泵的卫星在轨加注全过程演示验证试验,标志着该研究所已初步掌握了卫星在轨加注关键技术。该研究所突破了微重力环境下  相似文献   

14.
空间在轨服务是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一种空间活动,其保障活动也具有特殊的要求。在分析空间在轨服务任务和活动的基础上,研究了空间在轨服务保障的特点,提出了加强空间在轨服务保障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卫星在轨运行视景仿真在卫星系统的设计、试验、运行管理、作战分析等各个阶段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视景仿真工具Vega Prime和开放图形库OpenGL两者优点,设计并实现了卫星在轨运行视景仿真系统.系统功能包括显示地球、卫星和星空背景等空间对象运动变化过程,动态显示卫星轨迹、覆盖范围等本身不可见对象,以及视点变换和多场景的一致显示等。结果证明。系统开发周期短,仿真效果形象逼真。  相似文献   

16.
在轨航天器轨道规避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在轨航天器主动防护的问题,文章综合考虑了未来航天器规避原则和规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因素,提出了在轨航天器轨道规避体系的构造思路。根据规避对象为空间碎片和航天器时的情况,建立了相应的规避基础框架;并利用事例对其中一个基础框架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轨航天器规避框架的研究对于降低航天器潜在威胁、增强航天器在轨运行安全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国外对自主交会对接、在轨服务、空间碎片清理等航天任务相关技术的不断演示验证,使得在轨操作逐步成为现实。在明确在轨操作的内涵以及建立在轨操作技术体系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国外在轨操作技术发展与应用,对在轨操作技术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国外发展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建立精确的分布式卫星SAR系统测高模型,对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考虑地球扁率的前提下,建立了一种精确的分布式卫星SAR系统测高模型,并进行了测高精度分析.同时考虑分布式卫星SAR系统在轨运行过程中受到各种摄动力的影响,为了考察在轨运行情况下系统的测高性能,以摆式构形的分布式卫星SAR系统为例,在Js摄动情况下进行测高精度的数学仿真.结果表明在考虑J2摄动情况下,随着系统运行时间的增加,摆式构形的分布式卫星SAR系统测高精度变化幅值逐渐增大.针对J2摄动对系统测高精度的影响,提出了通过提高系统基线,方位角,和干涉相位角的测量精度来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在轨科学仪器补充液氦,可有效提高航天器的能力和寿命,是某些大型空间科学探测任务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针对液氦的超低温特性,分析了液氦在轨补给方法,详细介绍了利用液氦超流体特性而实现其在轨补给的原理,以及超流体氦在轨转移技术的空间验证试验(superfluid helium on-orbit transfer,SHOOT),以期为我国发展液氦在轨补给技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导航卫星的卫星钟发生器中,按一定频度测量主备卫星钟之间相位差,并将该相位差值作为卫星钟的监测信息,通过无线通道下行发射.在提出的星载卫星钟长稳测试方法中,首先利用地面接收机解调卫星钟的监测信息,然后进行数据处理获得主备卫星钟之间的相位差样本值,最后通过计算得到卫星钟的长期稳定度特性参数.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需要高精度地面时频参考和复杂测试设备的问题,实现了简单、快速,测量精度能满足测试要求.采用该方法对多个在轨导航卫星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与对应卫星钟发射前的地面测试结果一致,该测试方法能准确反映在轨导航卫星钟长期稳定度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