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作为一辈子在大学从事计算机专业教学和科研的技术人员,我很早就是《用户》的热心读者,也为《用户》写过一些稿子。在《用户》创刊10周年庆典上,我曾有幸作为读者代表发了言。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又一个10年过去了。我们高兴地看到,《用户》经过改版、转型,从半月刊变为周报,已  相似文献   

2.
良师益友     
不记得第一次看到《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是在哪一年的哪一天,只记得当我从一堆大小不等、厚薄不匀的杂志资料报刊中蓦然发现她时,犹如在酷热的夏日里迎面吹来一阵微风,心里顿时感到一丝丝的凉爽。我喜欢《用户》那朴实无华的风格和简洁明快的栏目标题,没有深奥  相似文献   

3.
征稿启事     
《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伴我十几年了,这么多年以来,我一直从事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也是计算机用户大军中的一员,这就注定要和《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有一种不解之缘。1985年《用户》为计算机用户而诞生,在跟随用户需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壮大了自己,20年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二十年前,我作为一名《中国计算机市场动态网》的顾问,开始了和《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我一直认真地阅读《中国计算机用户》,并把一些重要内容传播出去,其中“技术讲座”栏目让我受益匪浅。因此,在《用户》发行20周年纪念之际,我衷心感谢《用户》的全体  相似文献   

5.
回想这几年,《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给我提供的帮助实在太多了,让我受益匪浅,大有收获。作为一名计算机用户,我深知:计算机应用是一个强调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高度有机统一的工种。操作技能勤于实践就可日积月累,而理论知识单靠学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阅读各种专业  相似文献   

6.
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如期而至的刹那是我倍感轻松、喜悦之时。《用户》成为我每周的最大期盼,它已深深融入我的工作和生活之中。《用户》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给我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技术、管理理论知识和IT信息,及时报道信息产业发展方向等  相似文献   

7.
我与《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的相遇,始于1998年,相伴至今,成了我工作和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老师和朋友。是《用户》解答过我不少疑惑和问题,是《用户》默默地伴我一路走来,帮我提高业务水平和开拓视野。尤其是“技术讲堂”、“选购指南”等栏目不仅给我提供了很好的  相似文献   

8.
成长与友谊     
1986年,上高一时我就喜欢上了计算机并小有所成,当时就有专业文章发表于专业杂志上,但命运的捉弄却让我后来上了文科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后,命运又奇妙地将我同计算机联系了起来,自小的兴趣与功底,废寝忘 食的学习,志同道合朋友间的交流,特 别是《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  相似文献   

9.
f 《网友世界》2008,(17):34-34
老早看到《网友世界》16期上有介绍用另类的方法隐藏文件夹和硬盘的方法。之后在《网友世界》的论坛上有看见又热涅少隐藏登录用户的方法,试过之后发现非常酷。今天笔者“再接再厉”,为大家介绍一种隐藏“开始”菜单中的“关闭计算机”项的方法,誓将“隐藏”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0.
读者之声     
第18期《IT部门绩效考核:一本糊涂账?》一文,看后感觉十分有帮助,打算也实行这样的管理,让IT部门更好地提供服务,使公司的IT考核更规范化。山东三联家电商务中心IT中心部长于连军最近对公司所属单位进行检查,发现基层单位在宽带设备安装使用中,用户动态信息不好掌握(每个月有哪些用户在上网)。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查阅了《中国计算机用户》第19期,看到《智能交换,让“边缘”见彩虹》一文,仔细阅读,了解智能交换机不仅能够识别网络设备,而且还能够识别用户和应用,不知这个功能是否能记录整个公司网络上每个用户的IP地址、时间、访问的网…  相似文献   

11.
人是主语     
如果让我自己,在众多媒介新闻中,就选一条的话,我会选5月14日在北京召开的第36届世界期刊大会,用这条新闻纪念即将过去的2007。这一年,是《中国计算机用户》周刊"回归杂志"一周年。此话怎讲?为什么要讲"回归杂志"?熟悉《中国计算机用户》的读者诸君都知道,10年前,《中国计算机用户》变更开本为8开铜版全彩印刷,刊期变为周刊。这种开本,在新闻学院教授的眼里多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月7日,我在西安接到《中国计算机用户》记者郝鹏的电话,他告诉我今年是杂志社20周年庆典,希望我这位“师兄”能抽空写点东西。“师兄”?这个温暖的称谓跨越地域时空,倏地一声就将我带回到这个世纪以前的一段岁月……1999年,我进入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社,加入新闻编室,成为一名真正的IT记者。那一刻,我真的是欣喜若狂:我终于完成了一个自由撰稿人的“升级”!不过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我当初对做记者的“后果”显然是有些估计不足,我从来没有想到做记者会这么累,别的不说,单说2001年《用户》的一次活动吧—当年5月,《用户》在北京昌平组织…  相似文献   

13.
征稿启事     
与我们国家IT产业共同成长20年的《中国计算机用户》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深感欣慰,大家往往亲切地称之》。20年的风雨历程唤起了我许许多多的回忆,大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诞生”、 “发展”、“改版”等,小到每期杂志编辑出版的辛勤劳动,仍然历历在目。毫不客气地说,我是《用户》的老朋友。我这里挑选几件印象深刻的、对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工作支持很大的事粗略地写出,以资纪念。1989年的春天,正是本人接任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秘书长工作之初,工作之初不知从哪里迈起,难题不少。正当此关口,李超云总编伸出援助之手,在《用户》许多同志的大力支…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现代计算机》2006,(3):140-140
过年的时候我在朋友家看到了《现代计算机》这本杂志。觉得不错.就在邮局进行了半年的订阅.结果得到的不是我原来看到的杂志.而是《现代计算机》专业版。不过由于过年的原因,我也没有及时询问,现在已经收到两期了.现在我想把所订阅的专业版调整为普及版.不知行不行?  相似文献   

15.
佳文透视     
21世纪的六大热点技术 《中国计算机用户》 96年第20期 面对21世纪的到来,技术领域又掀起了新的热潮,许多很难看到有商品价值的技术却在科技领域成为不可缺少的角色。本文将带您一起去展望21世纪的科技领域,看看未来科学技术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记得《中国计算机用户》还是月刊,位于北京市复兴路乙20号时,我就被其精炼的文字、透彻的技术分析所打动、折服。那时单位订阅的《中国计算机用户》总是被计算中心的同事借走“,少有归还”的,他们都视为珍宝,我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由于错过了订阅时间,无奈之中,我就只好隔三差五地去图书馆和科技情报所寻觅、品味《用户》。慢慢地,我不仅从中学到了许多IT实用技术,而且也打开了我的思路,开始投稿。1994年的一天,传达室送来杂志社寄来的稿酬和赠刊时,我大喜过望,虽说仅有15块钱,但当时,却着实让我“滋润”了一把,也让同事们刮目相看,至今还…  相似文献   

17.
最亲爱的读者,眼瞅 着咱们的杂志——《中国 计算机用户》就要十周岁 了,可得好好地庆祝一下, 您说是不?要想把这生日 过得隆重、热闹,按当下最 时兴的说法就是得好好 “策划”。 看到每天寄到杂志社 的近百封投稿、读者来信、 反馈卡、答卷……,听到编 辑部热线电话此起彼伏的 铃声,想到时刻关心着杂 志的广大作者、读者们,我 们的心情是无比自豪但又  相似文献   

18.
征文选登     
十年来,你一直是我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记得一次单位与宜昌市商场签订了一项关于建立“宜昌市商场自动化管理”的协议,单位领导让我写可行性报告,我赶紧查阅了《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和其他资料,顺利完成了这个报告,受到了单位领导和宜昌市商场领导的重视,并且让我在这个项目中担任了重要角色。在你的帮助下,我先后参加过三项大型软件工程项目的开发工作,独立完成了四项中、小型软件管理项目的研究开发,为单位创收达6万多元。 1987年底,由于工作需要我借调到“宜昌七环电脑开发部”工作。《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成了我必看的一本工具书,杂志中的“经验技巧”是我最喜欢的栏目之一。当时,宜昌地区的电脑事业并不发达,电脑维修业也跟不上去,而用户最头痛的就是维修问题。我把《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上刊登的别人遇到的计算机故障现象和解决办法一一用卡片的方式做了记录,遇  相似文献   

19.
转眼之间又迎来新的一年,不知不觉之中这已经是记者生涯的第5个年头了。当自己已经升格为一个“老记者”,每每被人称道又写了一个颇有深度的报道时,一种成就感和认同感总是油然而生。回想初涉记者工作时的青涩和懵懂,一种对《中国计算机用户》(以下简称《用户》)感激的情愫便在  相似文献   

20.
作为IT行业的专业传媒,《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一直起着沟通用户与厂商的桥梁作用。今年1月上期《中国计算机用户》杂志的PC产品专题,进行了一次国内计算机应用与品牌优选度、品牌忠诚度等问题的读者调查,共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