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相控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储层构造、沉积微相、测井解释等研究基础上,以松辽盆地大安油田H90井区高台子油层为研究对象,应用Petrel储层建模软件,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模型和沉积微相模型,并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以沉积微相为约束条件,对砂岩油气储层进行井间参数预测,进而得到研究区的油气储层属性模型。对比相控与非相控模型可以得出,相控建模技术实现储集层属性分布和沉积微相的对应性,使模拟结果更符合地下实际情况,证实了相控建模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为油藏的后续开发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测井、地质原始资料综合解释等基础上,以胜坨油田坨28块沙二段Es42砂组为研究对象,应用 Petrel储层建模软件,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模型和沉积微相模型,并采用随机模拟的方法,以沉积微相为约束条件,对储层进行井间参数预测,进而得到研究区的储层属性模型。通过对比和检验相控与非相控模型,可知相控建模技术实现储集层属性分布和沉积微相的对应性,能真实地反映平面上和纵向上储层的非均质特性和连通性展布规律,与油藏实际地质认识相佐证,证实了相控建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油藏后续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依据测井资料计算储层含水率,根据含水率确定了濮城油田沙一段水淹等级划分的标准.在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储层建模软件,结合水淹等级划分标准,在沉积微相模型的约束下,利用确定、随机建模方法预测了濮城油田沙一段相控水淹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的沉积相区其油层的水淹程度和特征明显有差别.与其他建模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4.
储层非均质性模型在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详细分析储层非均质性评价参数的基础上,选用综合系数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并以综合系数为建模参数,结合地层划分对比和精细沉积徽相研究成果,按相控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红岗油田高台子储层非均质性模型,与其他建模方法预测的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储层非均质性模型比较符合储层发育规律和非均质性变化规律,可信度高,预测结果表征了储层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和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和非均质性的控制作用,为油田制定和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濮城油田沙一段储层非均质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精细沉积微相研究成果,按照储层相控随机建模的思路和方法,建立了濮城油田沙一段储层非均质性模型。模型预测结果表征了储层的空间非均质性特征,表明了不同的沉积相区其储层性质和特征有明显差别。与非相控随机建模方法预测模型对比分析表明:相控下的随机储层非均质性模型比较符合储层发育规律和非均质性的变化规律,可信度高,为该区制定和调整开发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信息。通过研究发现,相控非均质性为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提供了非常有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相控建模技术在高台子油藏精细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开发现状及地质研究的难点,根据沉积学原理和测井相定量分析方法开展了微相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了精细储层地质模型.解决了建模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成功地实现了红岗油田高台子油藏精细描述。实践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相控随机建模不仅可以提供较准确的储层属性模型,而且为剩余油研究和油气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相控储层建模在胜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胜南油田钻井资料少,不同微相物性差别大等特点,为了提高随机建模的精度,降低模拟实现中的不确定性,提出了沉积微相控制下的(相控)储层建模方法.首先,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能够表征储层较大规模非均质性的沉积微相模型;在沉积微相模型建立之后,采取相控物性参数建模方法,分小层分微相统计各种物性参数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分别进行模拟,建立了研究区的孔隙度模型、渗透率模型和含油饱和度模型.结果证明按此方法建立的模型效果较好,客观反映了地质实际,为胜南油田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岚  张建民  王宁  郭诚  刘英宪 《特种油气藏》2012,19(4):56-60,153
SZ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的高含水阶段,为进一步描述储层分布规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采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等方法,对SZ油田东营组下段的层序地层及基准面旋回界面、洪泛面的成因类型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中短期旋回层序地层框架。在此基础上进行短期层序为单元的等时地层对比,同时划分单井沉积微相并描述小层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应用层序地层学和相控储层建模技术,建立能精细表征储层非均质特征的地质预测模型,并利用油藏数值模拟对油田压力、含水率进行历史拟合,拟合结果与油田实际生产数据吻合较好,表明利用层序地层学及相控地质建模技术可为油田中后期综合调整及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应用储层随机建模方法细分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保证油田的中、后期开发效果,就要做好油藏地质工作中的细分沉积相研究。提出了细分沉积相研究的新方法,以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其储层构造、沉积特征、测井数据、储层非均质等研究资料,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储层随机建模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维模型,并由此对该区域沉积微相划分等地质工作进行验证和修改,建立起符合本研究区储层性质的沉积微相和物性分布,为数值模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国油藏精细描述工作现状,根据测井解释成果,结合地质统计学中的变差函数分析,运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进行了储层物性研究,并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框架为基础,通过对研究区内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图的数字化,建立了沉积微相平面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建模,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物性模型,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并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剩余油挖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储层物性参数建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储层随机建模主要分三步: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物性参数建模,其中物性参数的建模需要沉积微相模拟的结果来控制。沉积微相控制下物性参数建模的方法是,首先利用顺序指示模拟建立沉积微相约三维模型,然后按沉积微相类型分别采用顺序高斯模拟对其物性参数进行模拟,最后根据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合并,得到相控下的储层物性参数模型。在实例中对比了相控下物性参数模拟与直接物性参数模拟的结果,结果表明前者更合理一些。  相似文献   

12.
地质建模技术中的沉积微相约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储层随机建模技术中的三步建模方法对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北二西西块进行储层沉积微相建模,将沉积微相概率分布、相序研究及沉积微相结构分析三者有机结合,利用多参数协同、分层次进行相约束的方法得到储层随机属性模型。此方法避免了以往所建储层模型逼近计算机或数学“真实”而非逼近地质“真实”的现象,使地质特征认识由定性转化为定量,为后期的储层井间评价、三维定量分析及油藏数值模拟提供准确而科学的属性模型。  相似文献   

13.
磨溪气田嘉二段气藏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气藏,受沉积微相和早期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其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要科学布署井位并制定合理的气藏开发方案,就必须弄清储层物性和地层水在三维空间的分布状态。通过储层特征研究,认为沉积微相是磨溪气田嘉二段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相控建模是依据沉积相在时、空域的展布特征对沉积储层随机建模进行约束,所建模型能够真实地反映地下地质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因此,利用单井各储层段沉积相分析成果并结合三维地震构造解释成果,建立了各储层段的三维沉积微相模型,又进一步结合单井储层参数解释成果,在相控的前提下采用序贯高斯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各储层段三维属性模型。实钻资料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气藏开发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对类似地区相控建模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相控建模技术在濮城油田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濮城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濮城油田沙一段为例,阐述了相控建模技术在精细油藏描述中的应用。为了精确描述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岩心分析资料,分析和研究了该油藏的构造特点、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最后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以及微相控制下的储集层属性模型,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苏德尔特油田贝14区块的兴安岭群主要发育扇三角洲,物源方向为南及东南。依据测井相特征和沉积相模式,在井震联合建立的构造模型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建立兴安岭群的沉积微相模型,然后按沉积微相类型分别设置变差函数,采用序贯高斯法对孔隙度参数进行模拟。后验精度分析表明相控储层属性建模降低了随机模拟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由于调整建模的变差函数分析比较复杂,在有些地质情况复杂的地区单纯使用随机建模方法往 往难以得到理想的效果,此时可以考虑导入二维趋势面的方法来控制随机模拟。该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富 县地区长8 油层组为例,采用矢量化沉积相平面图并赋值所生成的二维趋势面进行沉积相建模,同时,使 用等容线内插法生成的二维趋势面来约束孔隙度的随机模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建立的沉积相模型 和孔隙度模型分别与研究区沉积相和孔隙度平面分布特征匹配良好。同时,二维趋势面约束法也可结合 其他的建模约束法来共同约束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地震、测井和地质综合一体化的储层精细建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渤海某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缓坡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储层为例,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并定量描述各单元内沉积微相特征;结合相概率函数和砂体连通概率等定量约束条件,建立了半定量—定量储层地质知识库,实现了等时建模、成因控制相建模、确定性条件约束随机建模三者的有效结合;采用基于目标的随机模拟方法建立了储层地质模型。对基于目标的分段模拟方法和河道模拟方法的沉积微相模拟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前者能更好地实现河道主流线、相概率函数、井间砂体连通概率等多个条件的约束,其模拟结果与地质认识更吻合。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砂体物性参数,采用协同模拟方法建立了物性参数模型。实际井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