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贯彻实施以来,水文的地位、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水文不仅是公益性基础事业,而且还有一定的行政职能。水文服务也由过去单纯的技术服务转  相似文献   

2.
2007年.全省水文职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以水文基本业务工作为中心的“12345工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全省水文事业继续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基本业务工作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学长促出”活动不断深化.贯彻落实水文条例不断深入.党建和行政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全省水文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在基层水文转职能强服务管理改革过程中,南宁市水文水资源局始终坚持营造氛围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与效果导向相结合,通过试点积极推进改革事项落实,从实践中探索改革的路径和方法,积累改革的经验,初步建立了县域水文工作新模式、监测新模式、服务新模式、管理新模式和人才培养新机制。  相似文献   

4.
《山东水利》2007,(7):87-88
6月1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座谈会。会议由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高洪波主持,副省长贾万志到会并做重要讲话。会议充分肯定了《水文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和历年来全省水文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就进一步提高对水文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水文条例》的贯彻落实和水文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全面提升水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于2007年6月1日颁布实施。《条例》的出台,为促进水文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水文事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和规范水文行业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和依据。深刻领会《条例》的立法精神,准确把握《条例》的基本内涵和法规条款,正确运用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对全面推进河南水文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水文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水利》2007,(11):1-2
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在确保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供水安全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并于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水文事业进入有法可依、规范管理的新的发展阶段,是中国水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水文条例》明确了水文事业的法律地位,理顺了水文管理体制,完善了水文投入机制,建立了一系列加强和规范水文工作的重要制度.将水文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对促进水文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水文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立法是基础,落实是关键。为更好地学习贯彻《水文条例》,本期推出“贯彻落实《水文条例》”专题,请国务院法制办、水利部有关领导和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同时介绍部分地区学习贯彻《水文条例》的体会和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水文立法工作十分重视,从2000年起就开始着手《河北省水文管理条例》的起草工作,经过多方争取,《条例》终于在2002年11月25日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并于200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河北省水文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治化轨道,是全省水文事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到2006年元月1日,《条例》实施已经3年,作为全国第一部地方性水文法规,《条例》在依法规范河北省水文行业职能、投入机制、服务领域,加强水文管理,保障水文事业快速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国水文系统法制化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王春泽 《河北水利》2008,(10):20-21
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文现代化的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后简称《条例》)的颁布实施,水文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范围越来越广,水文事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河北水文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省水文工作者应正确认识河北水文的发展形势,积极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推动全省水文事业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9.
《人民长江》2006,37(12):F0004-F0004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是具有一定水行政管理职能的完全公益类事业单位(正局级),负责组织或协调流域主要河流(河段)水文工作,指导流域内地方水文工作,负责水文水资源,河道监测和水质监测站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靖西市中心水文站的现状和工作中存在的服务范围不够广、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内容不全、质量不高等问题。从基层水文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技术水平和知识更新速度等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在基层水文转职能、强服务的管理改革中,水文职工务必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加强业务技能学习,培养人才队伍等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水利发展研究》2011,(8):F0002-F0002,I0001
水利部水文局(水利信息中心)是水利部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负责全国水文行业管理,指导水利信息化、水利通信业务建设。"十一五"期间,全国水文系统全面贯彻  相似文献   

12.
杨含侠 《中国水利》2007,(11):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的出台对规范黄河水文工作、促进水文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水文工作在国民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要以贯彻落实《水文条例》为契机,深入学习,明晰黄河水文发展新思路,建立健全配套的法规制度,积极开展水文站共建共管工作,充分发挥水文行业优势,为流域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张智吾 《中国水利》2009,(24):34-3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实施以来,水文服务范围已从单一服务水利发展到广泛服务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2009年水文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2010年有哪些打算?近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水利部水文局局长邓坚。  相似文献   

14.
魏文达 《中国水利》2007,(11):18-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于2007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水文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结合广西水文事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贯彻实施《水文条例》的发展思路、目标和做法,全面推进广西水文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研究》2005,26(3):F0004-F0004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是具有一定水行政管理职能的完全公益类事业单位(正局级),负责组织或协调流域主要河流(河段)冰文工作,指导流域内地方水文工作,负责水文水资源、河道监测和水质监测站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负责干流及主要支流水文、河道、泥沙、水质基本资料收集,  相似文献   

16.
张国英 《水利天地》2001,(11):34-35
新世纪之初,“十五” 开局之年,黑龙江水文在走过百年沧桑,历经战火洗礼、新中国的恢复重建、改革开放期间的低谷和’98大水后水文建设出现重大转机后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作为水利的基础,水文面临着由单纯为防汛测报服务的“小水文”走向为解决水的“三大问题”服务的 “大水文” 的职能调整,如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在职能转变中,理性地发展壮大自身,不辱使命,是摆在黑龙江水文人面前的一次必然抉择。 世纪伊始,省水文资源勘测局党委对当前水文的内外环境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建设性地提出了要在2005年内实现水文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2007年4月2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496号国务院令,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以下简称《水文条例》),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如何学习宣传好条例、领会贯彻好条例、运用落实好条例、切实做好河南水文工作,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研究并积极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18.
水文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技术支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以<水文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海委水文工作须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使流域水文事业走上法制化轨道,促进海河水利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科学素质,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进步,水文水资源的综合社会服务功能和职能正在不断扩大。也正因此,全面加强水文职工思想教育,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对发挥水文部门的特殊职能,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地方防汛抗旱、工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准确、真实的水文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特殊意义。  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各级水文领导者都必须把职工的培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是否重视人才,是否肯在人才培养上…  相似文献   

20.
王春泽 《河北水利》2008,(12):16-16
1.走大水文发展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河北水文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需要对水文服务的对象、内容、水平和能力进行定位。建国以来.我省的水文事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服务的对象、内容、水平和能力不尽相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水文主要是为水利工程服务.为防汛抗洪服务: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水文服务的内容增加了水资源管理:上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生态环境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水文服务内容延伸到生态保护及生态建设.服务对象与内容产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