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止到2007年底,北京市累计建成节能住宅2.48亿平方米,占全部住宅的72%;累计建成节能建筑2.75亿平方米,占现有民用建筑总量49.93%,节能建筑比例与总量均为全国首位。这是记者日前从市建委召开的建筑节能与建筑材料监管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2.
金红伟 《上海住宅》2006,(11):20-21
目前,我国已建成的各式建筑幕墙(包括采光屋顶)超过15亿平方米,占全世界总量的50%还多.并以每年约1000万平方米的用量递增,因此建筑幕墙仍将是公共建筑中外维护结构的主导,建筑幕墙技术也将以体现建筑主体风格、通透、节能环保、舒适为特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必须配套使用节能技术和材料,建设节能住宅。目前国家对城市住宅的建筑节能非常重视,相继下发了很多文件,全国已经全面实行50%节能标准,北京、天津等地已经开始试行65%节能标准,城市节能建筑发展较快。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启动,在今后的20年中,乡镇节能建筑必将会迅速发展。未来的村镇住宅,为提高居住舒适性,必须考虑节能建筑,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走装配化道路,为了适应我国乡镇国情,必须提供价格适宜、性能优良的建筑材料和产品。这就是未来的乡镇住宅,它应该是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各种材料和技术统一配套的住宅。  相似文献   

4.
据了解,截止到2007年底,首都北京累计建成节能住宅2.48亿平方米,占全部住宅的72%。累计建成节能建筑2.75亿平方米,占现有民用建筑总量的49.93%。据北京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2007年北京市新建建筑  相似文献   

5.
朱银龙 《上海住宅》2006,(12):32-35
截至2003年底,全国城乡房屋建筑面积为383亿平方米。城镇房屋建筑面积141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9亿平方米,每年新竣工建筑面积18~20亿平方米。我国建筑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30%.生活用水的能耗占建筑能耗的10%~20%,也就是说占总能耗的3%~6%住宅设计应更加讲究生态性和节约能源,这符合中国的能源紧缺和人居环境适宜的实际情况和政府号召。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处在建筑高峰期,截至目前,我国城乡既有建筑达400亿平方米(其中城市约140亿平方米),仅2003年一年,全国城乡建筑竣工面积就达20.3亿平方米,其中城镇12.7亿平方米,今年我国城镇房屋建筑竣工面积预计将达13.4亿平方米。但数量如此之巨的建筑中,最乐观估计,达到节能建筑标准的仅占5%左右,在近年竣工的新建筑中,节能建筑也不到10%。这些建筑不仅高耗能,而且让消费者多花了钱还住得不舒服。  相似文献   

7.
旧住宅节能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部副部长叶如棠在1996年全国建筑节能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九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的任务是:“……要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把新建房屋单位面积的能耗较大幅度地降下来: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有计划的节能改造,以达到提高居住热舒适性、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的目的”。关于新建住宅建筑采暖节能问题,建设部于1996年施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区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要求新建住宅建筑在当地1980~1981年通用设计采暖能耗的基础上降低50%(其中建筑节能约占30%,外网及锅炉房节能占20%)。而对于…  相似文献   

8.
到2010年底,所属县级市城市.规划区内全面“禁实”;全市新型墙材生产比例达到73%上,新型墙材应用比例达到85%以上;新建节能建筑累计3000万平方米。其中半数按节能65%设计标准建设;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城市级示范面积200万平方米:农村节能住宅达到新建建筑的20%以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中国生态节能建筑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目前中国的生态建筑在国际上的水平中国目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期,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设量的总合。现有建筑约430亿平米,而其中95%以上的建筑都是高耗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落后。中国建筑能耗大体上是发达国家的三倍,许多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中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  相似文献   

10.
相对于城市居民住宅及公共建筑而言,我国量大面广的乡镇住宅建筑物的节能尚处于前期开发和试点应用阶段,而这部分建筑实施节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发展乡镇节能住宅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