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含纳米金刚石粉润滑脂对钢球接触疲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自制的球-棒疲劳试验机,研究了纳米金刚石粉对钢球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了纳米金刚石粉抗滚动接触疲劳的机理.结果表明:与基础脂相比,添加纳米金刚石粉后钢球的疲劳寿命都得到了改善.利用微粒吸附作用、渗入作用和极压抗磨性能,解释了纳米金刚石粉提高钢球接触疲劳寿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对辊式接触疲劳试验机上对20CrMnTi钢经不同工艺处理的渗碳件进行了接触疲劳寿命的实验考察,利用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影响接触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了该因素与接触疲劳寿命间的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CT断层扫描和图像处理采集到的沥青混合料内部结构信息,采用Matlab软件编写程序获取混合料内部集料接触特性,借助颗粒流软件PFC3D建立混合料剪切疲劳试验三维离散元模型,模拟考虑损伤的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寿命,研究集料接触特性对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寿命的影响,并对模拟结果加以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疲劳损伤的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三维离散元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试验,得到的剪切疲劳寿命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较小。集料接触点和总接触长度对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寿命影响显著,集料接触点数越多,总接触长度越大,混合料的剪切疲劳寿命越大;水平截面上集料接触方位角对沥青混合料剪切疲劳寿命影响较小,其两者间相关性不明显。此外,集料粒径和空隙率对沥青混合料中集料接触特性有较大的影响。相同的试验条件下,沥青混合料内部集料接触点数和总接触长度随集料粒径的增大而增加,随空隙率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4.
润滑油对齿轮疲劳点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润滑油对齿轮的疲劳点蚀寿命有影响,而且影响很大,润滑油选用不当或润滑油质量不高,可使疲劳点蚀寿命降低一半;选用高性能润滑油可使疲劳点蚀寿命提高2~3倍,而高性能润滑油的关键在添加剂的合理复配.通过对鞍钢线材厂使用的国产525油膜轴承油的试验研究,证明国产润滑完全可以替代进口润滑油,不会降低齿轮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5.
研究20CrMnTi钢碳氮共渗层中残余奥氏体对接触疲劳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残余奥氏体的应力诱发相变改善了渗层的强韧性,这是残余奥氏体提高接触疲劳寿命的主要原因。在滑动加滚动接触情况下,τ_(XZ)是引起疲劳剥落的主要原因。对于含残余奥氏体量不同的试佯的疲劳破坏,应用不同的τ_(XZ)/HM值的分布来说明。  相似文献   

6.
利用接触疲劳磨损理论讨论激光熔覆试样的疲劳磨损寿命问题,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一,接触疲劳磨损理论用于激光熔覆层的寿命估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接触压力是影响构件微动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微动疲劳实验中,桥式微动装置可以合理控制接触压力,以便分析接触压力对构件疲劳寿命的影响规律.基于数值分析法,建立桥式微动装置的有限元模型来研究接触特征;考虑微动桥自身弯曲的影响,分析了接触副上节点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提出了特征接触区域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动疲劳试验的典型接触形式主要有平面-平面和圆柱面-平面这两种,分别构成了面接触和线接触.为了获得这两种接触形式对微动疲劳的不同影响,经过有限元软件模拟计算,自行设计了实验装置,研究了45号钢在不同接触形式下的微动疲劳特性,确定了3种不同条件作用下的Sa―N曲线,并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了磨屑的溢出等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循环应力幅下的微动疲劳寿命,线接触下的寿命明显的比面接触下低,而不同圆柱面半径下的线接触在高循环应力幅下差别不大,低循环应力幅下,寿命随着圆柱面半径的增大而有所降低.通过实验发现,相比面接触形式,线接触下的红褐色磨屑溢出更早也更多.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评价Si3N4陶瓷球间接触疲劳行为和抗污染能力,用四球疲劳试验机在7.01GPa名义接触应力条件下分别进行了由清洁的32号机械油润滑(A组)和质量分数1%SiO2颗粒污染的32号机械油(B组)润滑的SbN4球的成组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超细颗粒污染影响陶瓷的特征寿命和寿命指数,使疲劳寿命L10和L50分别降低到30.7%和55.4%;分析了颗粒污染对Si3N4陶瓷滚动接触疲劳失效机理及寿命的影响,指出颗粒污染引起疲劳寿命缩短的主要原因是进入接触区的硬质颗粒导致局部接触应力远远高于名义接触应力,从而加速疲劳裂纹的产生,颗粒污染使寿命指数减小的主要机理是疲劳以后超细颗粒进入疲劳裂纹开口后对裂纹开口处产生支撑作用,导致裂纹的扩展速率降低,从而延缓疲劳的加速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45钢经新的高频表面淬火方法处理后工件的疲劳寿命与残余应力的关系,并与传统的高频表面淬火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新的高频表面淬火法,不仅简化了生产工序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使工件疲劳寿命有显著的提高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对组织结构及残余应力的分析,探讨了机械性能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The rise of nano-technology has recently madenano-tribology a rapidly developing area of study[1].Nano-tribology is the mostup-to-date partof tribology[2].Nanoparticles as an additive to grease can create a solid-liquid fluid lubricant, which surprisingly improves the ca-pability of the grease. Manyscholars have investigated thefriction and wear capability of nano-additives[3-8].SbSbS4is a type of extreme pressure and anti-frictionadditive with excellent capabilities. The addition of asmall …  相似文献   

12.
单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开发中的油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以缝洞单元为开发单位,缝洞单元具有地下储集空间相对较小和流动性能较好的特征。单井缝洞单元注水替油开发可以划分为基本不产水和高含水2个阶段。单井缝洞单元油水产出能量主要依靠原油自身弹性膨胀,油井注水可以等效于常规油藏开发中的边部注水增加油藏能量,注入水进入缝洞单元底部抬升了缝洞单元的油水界面。井孔储层深度与缝洞单元油水界面之间的储集空间(剩余存水空间)体积大小决定了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好坏,单井注水替油可以开发井孔储层深度下方的油体,建议井孔储层深度上方的油体通过注气或侧钻等措施来开采。  相似文献   

13.
Dynamic wetting of rolling oil on aluminum surfac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tatic and dynamic contact angles of stock oil and its solutions with additives(fatty acid, fatty alcohol, fatty methyl ester usually used in rolling aluminum) were measured on aluminum surface (Alloy 1145) by sessile drop technique on an OCA35 dynamic contact angle tester. The effect of additive on the drop spreading was investigated as well. It is shown that the drop spreads very quickly in the first 500 ms after the lubricant contacts with the aluminum surface, and then does slowly later. The dynamic contact angle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ime. In contrast to the stock oil, although addition of polarity additive of long chain alkyl into stock oil is able to decreas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solutions, it weakens the wetting dynamic, which results fi'om the adsorption at the expanding solid/liquid interface. Among the same long chain polarity organic compounds used, dynamic wetting decreases in the order of fatty acid, fatty alcohol and fatty ester. The blend of fatty alcohol and fatty methyl ester can improve the oil wetting dynamics and promote the lubricant spreading.  相似文献   

14.
齿廓修形斜齿轮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考虑斜齿轮啮合特性的基础上,应用多重网格法,通过联立求解Reynolds方程,弹性变形方程,油膜厚度方程,润滑剂的粘度,密度方程,能量方程,润滑剂的粘度,密度方程,能量方向和界面温度方程,成功地获得了修形斜齿轮热弹流问题的数值解,求得了接触区域的压力分布,油膜形状,油膜内的固体表面上的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5.
改性淀粉油田化学品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改性淀粉油田化学品近期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改性淀粉可作钻井液处理剂,原油破乳剂,水泥浆添加剂和堵水调剖剂等。  相似文献   

16.
污泥的可用能及添加辅助燃料的临界水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污泥这种废弃物水分含量高,应用基热值低的特点,编制了不同水分对各种污泥可用能和辅助能影响计算程序,进一步计算出各种法泥回收可用能的临界水分,需加入辅助能的临界水分,能主不同水分污泥中每公斤污泥需架入的煤量和油量,对于污泥焚烧炉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45号钢调质的67型单圆弧齿轮的齿根弯曲和齿面接触疲劳试验的分析讨论基础上,导得调质钢随硬度变化的应力极限框图,可供67型单圆弧齿轮强度计算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H-800、BS-540型透射电镜、XYL-74型x射线应力测定仪和JP-BD-1型接触疲劳试验机,分别对四组不同非马氏体层深度的20CrMnTi钢渗碳滚轮试样进行了组织形态、应力分析和接触疲劳试验。结果发现,渗碳层表面非马氏体组织是极细珠光体、针状珠光体和上贝氏体。这类非马氏体层深度愈深,表面张应力愈大,次表层最大压应力愈小。与组织和应力对应,接触疲劳寿命随非马氏体层深的增加而降低,而组织沿层深分布的不均匀性是导致疲劳寿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