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旧建筑改造作为一种充分利用资源的有效方式,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空间作为建筑的核心与使用者的活动密切相连,文章将使用者对空间的感受通过"空间使用性能"和"物理性能"两种方式进行阐述,归纳探讨幼儿园旧建筑的空间性能改造设计方法,提升幼儿园旧建筑的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贵州传统聚落中核心的公共空间"场坝"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场坝"为起点的贵州传统聚落建筑外部空间的结构关系以及"场坝"边界节点空间的三维构型。选取不同形态的贵州传统聚落,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和计算方法量化分析以"场坝"为连接或辐射的二维空间结构。利用完形理论以及空间体积方程的计算方法量化"场坝"和与下一级空间连接处节点的三维空间构型,从而得到一定的贵州传统聚落建筑外部空间平面组织的规律和垂直空间组织规律,对贵州地区的建筑群体地域性重构外部空间设计提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建筑的内部空间作为人类行为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建筑中占据着主导作用,对空间的改造将会激发既有建筑的潜在"生命力"。文章首先通过对既有建筑的历史功能、结构与场所的前期研究,提出既有建筑改造具有复杂性的特征,此特征也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建筑空间。归纳概括既有建筑改造的一般性策略并加以阐述,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出不同改建策略在空间改造中的特征与关系,提出不同改建策略的组合方式以应对既有建筑改造的复杂性,并将策略组合的方式运用于既有办公建筑的空间改造中。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作为一项具有重要遗产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改造模式——"旧工业空间的改造性再利用",引起建筑文化保护工作者高度重视。文章以"四川美术学院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的改造为例,将旧工业空间的文化历史前身与改造设计结合作为重点探讨对象,寻求适宜体现旧工业空间特色的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和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联合举办的"城市街区·既有住宅·再生改造"国际研究工作坊,由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艺设计等专业学生共同参加,旨在探讨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如何解决既有住宅存量过剩的现象和改善居民生活[1]。文章以提出老旧街区改造的可行性方案,总结既有建筑改造设计与传统设计模式的差异性的方法进行学术实践,通过国际研究设计工作坊探讨"存量时代"城市空间复兴及住宅再生可借鉴的经验,为未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下既有建筑空间的再生改造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社时期建筑是我国现当代重要历史建筑,其建筑空间组织中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意志和时代色彩。文章以湖北"石骨山人民公社"为例,首先根据对人民公社建筑空间及其价值的调研与研究,发掘其特定的空间组织模式背后的更深层次决定因素。然后基于对类型学及类型学转换的理解和实际使用需求对"石骨山人民公社"旧址进行改造设计,以改善其建筑质量和村民的生活品质。并且文章以此次改造设计为例,提出在历史建筑和街区改造设计中,应对新时代特征的类型转换设计思路的一种可能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峨眉山发展(控股)责任有限公司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为例,从建筑符号学视角探讨办公楼外立面改造设计"隐喻"的重要意义。结合了当代新办公理念与模式对建筑空间的需求转变,重新审视国内外对于办公建筑外立面更新的设计方法,为地域性建筑隐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城市化建设经历了两次重大的集中建造过程。第一次是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至今有相当规模的建筑存量,已进入中老年期。依据国家"城市双修"计划~(1)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精神~(2),城市设计的重点向既有建筑改造方向转移,逐渐成为刻不容缓的重点工作。文章主要研究既有建筑改造设计策略,通过对既有建筑改造案例及实践项目案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从项目价值定位、空间功能、空间性能、绿色节能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形成既有建筑改造设计实践体系,同时为既有建筑改造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悠游堂设计为线索表述了一种改造类建筑的设计模式,即当项目功能设置、流线、使用舒适性等"理性"需求与空间、景观等资源在匹配关系上出现矛盾时,通过资源重组让两方面同时成立的一种设计方式。文章认为该模式能够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并在获得特征性感知体验的前提下,表达出建筑的具体性及当代性。  相似文献   

10.
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传展示馆是原桂林市博物馆改扩建项目。文章基于何镜堂院士提出的"两观三性(1)",通过对既有建筑调研分析,结合旧建筑功能及相关建筑节点的设计构思,代入改造后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新功能进行分析,阐述了改造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