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西霞院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包括6个雨量站、7个水位站、1个中心站、1个转发站和1个超短波中继站,根据各类站分布情况,雨量站采用GSM通信方式,中转站与中心站之间利用西霞院和小浪底之间的专用光纤通信网进行信息传输.经过两个汛期的运行,信息传输稳定可靠,表明采用的通信方式是实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光纤传输特性及优点,分析比较了光纤传输的IP技术、SDH技术及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传输网络技术,并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的特点,提出了南水北调远程监控及通信光纤传输方案比选。  相似文献   

3.
以九龙河集控中心为例,根据水电站集控中心语音、数据及图像业务的传输需求进行分析,就光纤数字传输系统、程控数字交换系统、数据图像传输系统、卫星数据通信系统、调度通信系统接入及通信电源系统六部分重点论述了集控中心通信系统的建设过程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西霞院水电站现地控制单元LCU触摸屏与监控系统中PLC连接的通信结构,使用组态软件编写程序实现触摸屏的开发情况,包括一些设计技巧和注意事项.结合西霞院水电站自身需要,充分利用触摸屏稳定性高、实用、易维护的特点,对现场信号实现有效监控.  相似文献   

5.
张义强  张新平 《人民长江》2000,31(Z1):80-81
三峡水利枢纽通信网由数字微波、数字载波、程控交换机、光纤、卫星及移动等多种现代化通信系统组成,所需传输信息量大、接口种类繁多,采用传统的PDH体系难以满足通信系统组网要求。通过对SDH光纤传输系统方案、光缆敷设、实施方案等进行探讨,以建立三峡通信系统的光纤传输平台。  相似文献   

6.
根据大坝监测仪器和设备的布置情况,系统采用某种通信方式来组成现场数据采集网络,以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大坝安全参数数据传输。目前普遍采用的MCU到监测主机的通信方式一般有3种,即RS-485(双绞线或光纤),无线超短波通信和GSM通信。  相似文献   

7.
王军  王佳 《西北水电》2011,(5):75-81
介绍了拉西瓦水电站工程通信系统的总体方案,并对水电站调度交换系统、管理交换系统、前~后方光纤传输系统、电力系统光纤传输系统、通信集中监控系统、通信电源系统设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8.
浅谈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通讯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组成结构及设备的配置不同,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的通信方式也不同,常用的主要有点对点的RS-232C串行通信方式、多级联RS-485串行通信方式、CAN控制器局部网网络通信方式、LAN局域网通信方式等,本文就以上几种通信方式分别做了介绍,目的是为小型水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网络的优化选择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天生桥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天生桥水电站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通信方式为国际移动卫星组织提供的Inmarsat-C卫星组网方式与甚高频(VHF)组网方式混合组网。将36个遥测站的水文数据通过卫星、VHF、微波、光纤等通信方式传送到中心站,同时通过甚小天线地面站(VSAT)将鲁布革水电站水情数据接入该系统,从而实现了电厂控制流域水文数据的采集及处理、数据库的管理及维护、洪水预报、洪水调度及发电调度、网络管理等功能,满足了天生桥一、二级水电站防洪度汛和优化调度的需要,为天生桥一、二级电站效益的最大化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
光纤通信     
一、前言由于微电子学、光电子学、光子学、计算机硬、软件技术等的飞跃进步,特别是由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紧密结合,使通信技术获得迅猛地发展。现代通信技术在数字化、综合化发展的基础上,正向宽带化、智能化方面发展。而以光纤为主要传输手段的新传输体制,可以满足高速、宽带传输业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从现场采集的电量表码数据直接用于电量结算时,计算出的电量值可能存在很大偏差。根据原始电量数据是等间隔的时序数据的特点,首先通过将缺失数据自动补录和异常数据自动校验修正,以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然后通过对回零、更换电表、更换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旁代路等计量业务的自动处理,以简化电量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对缺失电量的手工追补和电量数据的比对校验,以减少电量的损失,进一步验证结算电量数据的正确性。该方法在河北购电管理系统中获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实际电力系统中负荷异常数据的主要成因,并针对2类主要的坏数据各自的特点,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负荷预测样本数据。针对自动化系统故障造成的坏数据,提出了具有负荷预测应用特点的总加值动态多源处理技术,从而能够充分利用采集设备或网络通道对负荷总加值而言的多重冗余配置;针对大负荷的突发性偶然波动造成的坏数据,采用对电网终端负荷的逐一扫描辨识,部分避免了对单一总加数据预处理的误判和漏判。  相似文献   

13.
为了加快新能源开发的步伐,解决风电场、光伏电站工作环境恶劣、巡视困难等客观问题,我国急需建设和发展新能源集控中心,达到“远程监控,现场无人、少人值守”的目的。本文通过总结新能源集控中心的需求和特点,探究了新能源海量数据处理、基于海量数据的智能报警、多协议统一接口等关键技术,解决了新能源集控数据传输、设备接入、特色监控应用等实际问题,提出了构建新能源集控中心一体化平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区域蒸散发遥感模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类遥感蒸散发模型,包括基于能量平衡的单层与双层蒸散发模型、彭曼模型以及基于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的经验模型等,并对这些模型各自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评述。由于地表水热过程的复杂性,在区域蒸散发模拟中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地表特征参数和地表温度反演中的不确定性,遥感反演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扩展的困难以及由此带来的区域验证问题等。因此要提高区域蒸散发反演的精度,必须进一步提高遥感辐射传输模型的精度,降低遥感输入数据和反演参数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同时通过不同尺度的田间观测试验加强对地表水热传输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此外,遥感和陆面过程模型的结合能有效降低模型和数据中的不确定性,陆面过程同化模型能提供更为可靠的连续的地表水热过程模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风能、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其并网消纳将面临愈来愈难的局面。通过研究表明,多种类型电源之间互补运行是促进风能、太阳能发展消纳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多能互补的含义、实施多能互补的目的以及多能互补中各类电源的作用,提出了多能互补的形式,并就其应用情况提出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用二维离散小波变换和能量阈值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电能质量扰动信号的压缩问题。利用二维db小波变换对矩阵数据分别进行行卷积和列卷积,把检测数据的高频信号和噪声信号分解在3个不同的方向上,且信号的能量集中在很少的小波系数上。再通过改进的能量阈值法,利用能量均值修正系数设置阈值使得压缩后的能量保留在99%以上,从而保证了重构信号的失真度很小且自适应地消除了加在扰动信号上的噪声。对6种扰动信号进行仿真并与小波包的压缩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压缩率,并对噪声干扰有很好的去噪能力。  相似文献   

17.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数字化测绘技术中的原图数字化,数字测图、数字摄影测量几个方面在水利水电工程测量实践中的应用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三江平原主要生态类型耗水分析和水分盈亏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SEBAL模型并集成MODIS卫星数据,计算了三江平原2006年生长季5—10月的地表蒸散量,结合降水量数据,借助GIS技术对主要生态类型的耗水和水分盈亏状况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森林、湿地、旱田和水田生态系统在2006年生长季的耗水量分别为697.14、562.21、486.17和523.52mm,森林生态系统的蒸散量大于其他生态系统;从2006年生长季总体来看,三江平原北部和中部区域耗水量要小于降水量,东部、南部和西部则相反。森林、湿地、水田和旱田生态系统在2006年生长季水分盈亏量平均值分别为-193.46、-23.38、-1.86和37.59mm;从湿地、水田和旱田的水分盈亏情况对比来看,湿地开垦为水田比湿地开垦为旱田更适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对于农作物来说,从整个生长季来看三江平原降雨量可以基本满足地表蒸散的需求,但是时空不匹配,在特定的月份上,会出现干旱。  相似文献   

19.
肖卫  时昶  高军 《人民长江》2011,42(21):67-69
纸质水文年鉴由于保存时间长和反复利用,不可避免地将发生损坏情况,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纸质水文年鉴的资料数字化,将对水文资料保存和应用提供极大便利。为此,长江委水文局建立了一套特殊档案数字化加工系统。系统具有纸质媒介整理、扫描、影像纠错、书目索引以及自动上传的功能,实现了将纸质水文年鉴转化为电子文档的操作和管理。  相似文献   

20.
建设"数字黄河"工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数字黄河”,就是借助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黄河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成建成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对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