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肖纹龙 《通讯世界》2016,(16):32-33
随着用户对网络的带宽及多媒体应用要求的逐渐提高,以及伴随着光纤成本的不断下降及配套设备的逐渐发展成熟,光纤通信设备也被逐渐平民化,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用户接入网的建设当中,近两年已经实现了光纤入户。本文主要介绍了EPON和GPON两种网络技术,并且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基于GPON的FTTH解决方案,通过FTTH组网设计、小区GPON FTTH总体设计,体现GPON接入的可行性,指出GPON是目前三网融合、光纤到户的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GPON的电信级应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景文  张成良 《电信科学》2006,22(9):111-114
1 前言 GPON(吉比特无源光网络)是近年来FTTx领域的热点技术之一.特别是在ITU-T关于GPON的系列标准G.984.1/2/3/4相继发布之后,欧美的诸多运营商纷纷明确表示采用GPON技术实现光纤到户(FTTH),亚太地区对GPON的关注程度也明显提高.本文重点对GPON技术进行介绍,并结合EPON技术探讨GPON技术应用中的各种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1 GPON广电解决方案优势 1.1 组网优势 随着宽带接入业务日渐普及,如何在宽带网络上开展丰富的增值业来提高ARPU值,在建设高速宽带网络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降低网络运营护成本,成为固定网络运营商最为关注的问题.谁将主导未来的宽带接技术?随着视频点播、网络游戏和IPTV等高带宽业务的出现,光纤接入FTTx脱颖而出,成为固定接入网的发展方向,被视为下一代宽带接入术的代表,完美定义未来"最后一公里"的最终形式.GPON技术,已凭它高带宽、高性价比的魅力,成为当前FTTH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4.
《通信世界》2013,(17):52-52
基于用户对于高带宽业务需求的增加,GPON技术在国内各运营商FTTH建设中逐步显现优势,已成为各运营商和用户的首选。随着FTTH逐步走入千家万户,运营商之间的竞争重心亦逐步转向家庭用户。伴随着用户对各类新兴家庭业务需求的增加,家庭网络应用的日渐繁多,相应智能家居、IPTV等多样化的多媒体应用,也正在成为运营商下一步主推的业务内容。作为整个家庭网络的核  相似文献   

5.
概述 随着Internet用户数量的快速增长,IPTV业务以及各类网络互动业务(如视频会议、视频聊天、网络游戏、BT下载)等应用的出现,对承载网络带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光纤是最理想的高带宽承载媒介,随着光纤及相关器件成本的下降,FTTx/FTTH已成为必然趋势.GEPON(吉比特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作为理想的FTTB/FTTH解决方案,能以远远高于现有接入技术的高带宽向终端用户提供可靠的数据、话音和视频通信,获得了国内外运营商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光进铜退以及高速宽带的普及,能提供高带宽接入的光纤到户(FTTH)正成为宽带运营商推广的重点,本文介绍一下光纤到户(FTTH)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实现三网融合的FTTH工程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光纤到户作为一种能够高效承载语音、数据、视频等多业务、具有超高带宽的网络解决方案,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兴趣,被公认为是接入网发展的最终目标.文章给出了基于GPON技术实现FTTH的基本设计方案,施工方式和测试验收标准,基于该方案实现了"三网融合"和全业务高速接入.  相似文献   

8.
李晖 《电信技术》2009,(3):48-50
1 GPON技术日趋成熟 目前全球FTTH发展十分迅速,全球的各大主要运营商都已经把“光进铜退”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一方面,光缆提供的带宽是铜线不可比拟的;另一方面,光纤的价格依然在持续下降,铜的价格却在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9.
光进铜退是全球运营商的共同选择,光纤到户是必然趋势.最近一年,广电网络全IP化趋势已经得到了各运营商的普遍认同.在全IP化的FTTH浪潮中,运营商实际面临两种重要的不同技术方向选择:I-PON和GPON,本文将从用户带宽、视频质量、部署成本、业务发展、行业竞争、安播要求等多个方面,全面论述二者的特点和比较二者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电信网技术》2013,(7):92-93
1引言随着FTTH逐步走入千家万户,运营商之间的竞争重心亦逐步转向家庭用户。伴随着用户对各类新兴家庭业务需求的增加,家庭网络应用日渐繁多,相应智能家居、IPTV等多样化的多媒体应用,也正在成为运营商下一步主推的业务内容。作为整个家庭网络的核心,家庭网关扮演着核心桥梁的角色。同时,基于用户对高带宽业务需求的增加,GPON技术在国内各运营商FTTH建设中逐步显现优势,已成  相似文献   

11.
汤向锋 《电子世界》2012,(15):11-12
随着光纤技术的发展,光周边设备价格的不断降低,光纤接入成为通信领域的热点。光纤入户(FTTH)由于能够提供高带宽、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接入,现已成为运营商为用户提供接入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FTTH良好的发展势态,重点介绍了FTTH建设中集中式分光和分散式分光在不同场景中的规划、设计和施工,以达到投资经济、网络高效、维护方便的建设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朱江 《信息通信》2013,(2):234-235
宽带提速对运营商实现来说,一直是业务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基于GPON技术的FTTH(光纤到户),是实施宽带提速的主要技术;目前FTTH技术和设备都已经相当成熟,文章先深入分析其中的关键特性,结合通信运营商FTTH投入应用的现状与需求,从运行维护的角度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对其中一些工作应用提出自己的分析见解。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南宁铁通当前宽带网的组网情况和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Gigabi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的建设情况,详细讲述了GPON网络在南宁铁通的应用.GPON技术是解决小区高宽带的需求,着重介绍了GPON在解决宽带上网方面的几个应用方式:FTTH(光纤到户)、FTTC(光纤到交接箱)、FT...  相似文献   

14.
PON技术在FTTH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IPTV、VOD、视频会议、VoIP等新兴网络业务的兴起,目前流行的几种宽带接人技术如xDSL,CableModem,LMDs将逐渐难已满足人们对带宽的需求.光纤到户(FTTH)是未来发展的目标,无源光网络(PON)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理想技术.本文对APON、EPON和GPON三种技术的特点加以分析比较,探讨了基于PON技术的FTTH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GPON FTTH方案的规模商用.如何在此类网络中实现OAM成为众多运营商所面临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基于GPON的FTTH的OAM的三种解决方案.即OMCI管理架构、TR069/OMCI混合管理架构和SNMP/OMCI混合管理架构.通过对比分析.文章认为OMCI管理架构比其它两个方案更加适合当前GPON FTTH网络的OAM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李光 《中国新通信》2015,(7):122-123
光纤到户(FTTH)作为宽带接入网络提速的主要建设模式,实现FTTH采用的E/GPON技术被各运营商迅速推广使用。作为一项比较新的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相关规范特别是ODN部分的规范和实施经验还不完备。本文从对FTTH改造光缆线路监理的角度,总结和分析了FTTH日常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监理经验,希望能够给宽带接入网络规划和工程建设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EPON/GPON接入技术的推广和商用,PON作为FTTH主流技术解决了由于用户业务的增长带来的困扰,FTTH模式已成为运营商的首选.简单介绍了用户接入的现状及特点、光接入新技术、FTTH的结构及建设模式,重点阐述了FTTH新建小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10月15日,摩托罗拉的FTTH解决方案正式在中国发布,称将利用GPON技术进军中国FTTH市场。 摩托罗拉宽带及移动网络事业部网络接八解决方案部全球营销与传播总监Floyd Wagoner先生认为:GPON技术是最适合全业务运营,完全能够满足中国运营商市场的需要;同时GPON是FTTH建设的最佳技术选择,能同时提供数据接入、语音、视频,尤其是GPON强大的视频支持能力是EPON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19.
无源光网络PON技术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宽带接入网的主流技术,它也被公认为是“光进铜退”时代中“三网合一”的最终解决方案。由它衍生而出的APON、BPON、EPON和GPON都在不同领域发挥着自己的应用效能。在这里GPON无疑是无源光网络家族中最为重磅的一员,它不但具有强于其它三种技术的高带宽、大分光比,也有更高的发射功率,解决了传统光纤中传输距离与带宽存在冲突的问题。所以本文就基于GPON来谈谈它的基本系统结构、关键技术,并在最后通过某住宅小区的FTTH接入网工程验证了GPON技术在接入网建设中的推广条件与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电信网技术》2007,(9):58-62
随着光纤到户(FTTH)概念的兴起,至今已经历了窄带PON,APON,桌面型MSTP,EPON,GPON等光接入技术。当前最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就是EPON和GPON。本文介绍了FTTx的发展、应用,以及中兴通讯“固网3G FTTx光接入整体解决方案”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