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8,(2)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方式方法。这充分说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养成,对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生态文明环境,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而针对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方式方法研究,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对于高校的要求。本文以当下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和"美丽中国"对于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要求为切入点,提出针对于高校生态文明建设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9)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直接影响自身生态道德行为,其知识结构、思维方式、道德品质都将影响到下一代的成长甚至中国的未来。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在校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欠缺,在建设"美丽中国"及生态文明背景下,高校应承担起生态环境教育的神圣使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必须拓宽思路,深化生态文明实践的内涵,基于绿色大学视阈下从教育体系、教学改革、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建设、拓展新媒体进行生态教育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教育。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
在现如今全社会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下,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积极贯彻推行生态文明教育。在目前已有的生态文明教育运行中,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认知与实践没有做到有机统一,出现了知行不一的现象。面对这一问题,我国各大高校开始着手研究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认知与生态文明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和改善方法,争取生态文明教育做到由"知"到"行"巧妙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2)
基层学术组织是大学纵向结构中承担教学、科研、咨询服务职能的最底层的正式组织。构建基于"课程"的基层学术组织,充分体现了应用型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突出实践的特点,也是构建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相互协调的内部治理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9)
自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其生态文明意识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功与否。而现在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从对现状的分析中找出问题将会对对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4)
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对于大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作用重大。调研结果显示个人层面的性别因素、家庭层面的经济状况等因素、高校层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因素、社会层面的媒体宣传等因素、国家层面的执法力度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有显著影响。为此应大力开展大学生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着力实施分类培养,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努力优化生态文明培育环境,全力构建大学生生态文明主体协同教育机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6)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可以根据新媒体的传播趋势来创新生态文明教育,也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让生态文明教育符合时代的特征。本文通过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机制创新的意义简要的分析,并对新媒体下高校生态教育机制创新思路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提升我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5)
学术评价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引导机制。商科类研究生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通过构建科学的学生学术评价机制,合理引导商科类研究生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活动是当前商科类高校研究生学术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术过程管理评价机制注重研究生科研创新的过程管理和能力培育,同时切合研究生自身学习特点,能够较好地调动商科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商科类高校应大力推行研究生学术过程管理评价机制,为国家培育创新型商科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4):77-81
当前,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和基本职能发挥方面缺乏生态教育意识,滞后于生态建设实践,致使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滞后和消费行为失范。深入剖析高校市场化中人才培养急功近利,教育范式情感缺失,学科间壁垒增加的成因,积极探索具体可行的育人理念、制度保障、协同机制、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育人的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彰显高校"绿色"发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4):77-79
当前,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和基本职能发挥方面缺乏生态教育意识,滞后于生态建设实践,致使大学生的生态意识滞后和消费行为失范。深入剖析高校市场化中人才培养急功近利,教育范式情感缺失,学科间壁垒增加的成因,积极探索具体可行的育人理念、制度保障、协同机制、课程体系、注重实践育人的生态文明教育有效路径。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彰显高校"绿色"发展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