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三聚氰胺和甲醛在温度为85~95℃、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持续反应3~4h的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一种固含量≥65%、化学性能相对稳定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以这种树脂为基体,加入乳化剂、固化剂和发泡剂,经发泡工艺制备出三聚氰胺甲醛泡沫塑料。研究了甲醛/三聚氰胺的摩尔配比(F/M)对可发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物理性能、有毒物质残余量、机械性能的影响,以及与树脂可发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F/M=3.0时,可发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固含量为69%;黏度为1 280 mPa.s;抗弯曲强度为305.6 kPa;氧指数为40.5%;热释放速率为0.15 kW/m2;烟灰产率仅为2.1 m2/m2;峰值CO产量为0.0292 kg/kg。  相似文献   

2.
树脂型甲醛捕捉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洪  杜官本  A.Pizzi 《粘接》2011,(3):40-43
在常规脲醛树脂制备工艺基础上,成功制备了树脂型甲醛捕捉剂。借助13C-NMR和GPC分析方法,研究了甲醛捕捉剂的结构特点及分子质量分布。将其与自制的低物质量比脲醛树脂混合使用,考查了甲醛捕捉剂对脲醛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甲醛捕捉剂不含游离甲醛,已实现一定程度的树脂化。甲醛捕捉剂中大量游离尿素及一羟甲基脲等低分子质量物质的存在能有效降低刨花板的甲醛释放量,但对混合树脂的最终强度不利。添加甲醛捕捉剂对脲醛树脂的固化行为影响较小。当脲醛树脂与甲醛捕捉剂质量比为85/15、热压时间为4min时,刨花板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3.
以四羟甲基三聚氰胺、甲醇为原料,单因素法优化甲醚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合成条件,并对树脂结构进行了~1H-NMR、FT-IR、GPC分析表征。结果表明,树脂制备较优工艺如下:四羟甲基三聚氰胺与甲醇物质的量比为1.0∶6.5,醚化温度45℃,pH 4.0,醚化保温时间50~60 min,醚化后70℃下减压蒸馏45 min脱醇脱水,得到的树脂游离甲醛质量分数≤0.5%,粘度4 000~6 000 m Pa·s,pH 8.50~9.50时,贮存时间180 d,树脂水溶性好。树脂含羟甲基、亚氨基、甲氧基等特征官能团,平均分子质量380左右。  相似文献   

4.
低游离甲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聚氰胺、甲醛、甲醇、过氧化氢为原料,合成了一种低游离甲醛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讨论了影响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的因素。结果表明,当n(甲醛)∶n(三聚氰胺)=6,n(未反应甲醛)∶n(H2O2)=1∶1.1,在60~65℃羟甲基化反应60 min,使用脱水法合成的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游离甲醛含量为0.04%。  相似文献   

5.
利用生物质单宁取代部分苯酚,定量尿素作为甲醛捕捉剂,制备了单宁改性可发泡酚醛树脂,然后以硫酸与对甲苯磺酸混合酸作为固化剂,正戊烷为发泡剂,制备了单宁改性酚醛泡沫。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树脂结构进行了表征,依据GB/T 30694–2014检测了不同单宁用量对酚醛泡沫甲醛释放量的影响,使用电子万能试验机和极限氧指数(LOI)仪检测了不同单宁用量对酚醛泡沫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酚醛泡沫pH为6;当加入的单宁用量为苯酚质量的3%时,改性酚醛泡沫甲醛释放量最低为1.1875 mg/L,达到了人造板E1标准,泡沫压缩强度为0.2166 MPa,冲击强度为2.81 kJ/m~2,粉化率低至2.01%,LOI达到37%,其综合性能最好。相对于纯酚醛泡沫,单宁改性酚醛泡沫的力学性能有所提升,脆性明显改善,阻燃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包学耕  包梅琪  肖作军  李汀  李煦 《粘接》2014,(5):62-65,61
尿素与甲醛的物质的量比1∶1,甲醛分2次加入,尿素分4次加入,增强剂为三聚氰胺,占尿素总量的4%。甲醛分2次加入的目的是使尿素与甲醛的反应动力学中生成的次甲基脲与二羟甲基脲处于最大值。用此工艺制备的UF树脂制成的人造板性能远高于国家标准及国际标准,板材的甲醛释放量达到F四星级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淀粉(S)、甲醛(F)、三聚氰胺(M)为主要原料,合成酶解淀粉(ES)改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ESMF),分析了ES添加量、淀粉种类对ESMF树脂性能的影响,并对ES成分和ESMF树脂的结构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S添加量的增加,ESMF树脂的黏度、固体含量逐渐下降;游离甲醛含量下降,最低为0.186%;贮存期延长,在添加量为40%时贮存期最长达35 d(25℃);胶合强度降低,最低胶合强度仍大于1.0 MPa。酶解马铃薯淀粉(EPS)相比酶解木薯淀粉(ECS)改性的MF树脂综合性能较好。红外光谱分析表明:ES中含有葡萄糖、麦芽糖及其他多糖,其含有大量的羟基,在碱性条件下与羟甲基三聚氰胺形成亚甲基桥键和醚键,多糖中C=O还可能与羟甲基三聚氰胺发生缩合反应,生成ESMF树脂。  相似文献   

8.
探讨低温弱酸性条件下以及三聚氰胺改性合成低毒耐水脲醛胶树脂。综合研究了甲醛/尿素摩尔比(F/U)对树脂的游离甲醛含量、贮存时间、耐水性能的影响,以及添加三聚氰胺改性对树脂性能的提升。结果表明,控制F/U=1.87,pH=4.0~4.5和温度45℃的反应条件下,加入三聚氰胺6%~8%以上时,制备的脲醛胶质量最好,游离甲醛含量低于0.65%,耐水时间大于13.5 h,且储存稳定性好,达62 d。  相似文献   

9.
刘志英  袁运增  刘博 《粘接》2014,(2):61-63
用普通甲醛-尿素-三聚氰胺共缩聚树脂胶粘剂生产的刨花板强度、吸水厚度膨胀率、甲醛释放量不能同时兼顾。通过对共缩聚树脂胶粘剂合成工艺、三聚氰胺加入量的研究,生产出了高静曲强度、低吸水厚度膨胀率、低甲醛释放量的刨花板。该共缩聚树脂贮存期可达1个月。  相似文献   

10.
针对室内游离甲醛的释放,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以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通过引入氨基,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和半连续滴加的方式合成出具有除甲醛功能的水性丙烯酸树脂。通过对树脂合成及树脂去除甲醛原理、树脂红外谱图、热失重等进行分析,考察了氨基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的种类及质量分数、单体的滴加时间、反应温度、中和剂的种类及中和度等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酰胺质量分数为20%、AIBN质量分数为1%、滴加时间为2.5 h、反应温度为85℃、中和度为100%时,得到的树脂甲醛净化率达到71%,并且有较好的涂膜性能。  相似文献   

11.
以秸秆水解生产燃料乙醇的残渣(ER)、尿素(U)、甲醛(F)和三聚氰胺(M)为原料,制备了秸秆乙醇残渣三聚氰胺脲醛(ERMUF)树脂。分别考查了U、M、ER用量对制备的ERMUF树脂的性能及其制备三合板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反应的最优原料配比为n(F)/n(U)为1.5,n(M)/n(F)为0.15,m(ER)/m(ER+U)为0.48,在该条件下得到的ERMUF树脂制备的三合板的胶合强度1.03 MPa,满足国家II类板要求,甲醛释放量0.24 mg/L,满足E0级要求。探讨了固化体系对ERMUF树脂固化性能的影响,选出了适宜的固化体系为NH4Cl和H3PO4复合固化剂,用量分别为1%和0.5%,此条件下ERMUF树脂的固化时间较短148 s,胶合强度较高为1.09 MPa,甲醛释放量为0.25 mg/L。  相似文献   

12.
采用自制的可溶性三聚氰胺-甲醛低聚物作为脲醛树脂的添加剂,通过DSC及压制胶合板等方法评价该低聚物对脲醛树脂的固化特性、游离甲醛释放量和胶合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nF/nU为1.1的脲醛树脂UF1.随着三聚氰胺-甲醛低聚物加入量的增加,树脂固化活化能和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都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而胶合强度变化趋势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在温度和pH值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甲醛(F)和尿素(U)配比对合成的脲醛树脂(UF)胶黏剂性能的影响,以及通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三聚氰胺(M)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以达到合成低游离甲醛胶黏剂的目的。结果表明:随着F与U物质的量比增加,甲醛含量明显提高;随着F与U物质的量比以及三聚氰胺质量分数的增加,甲醛释放量明显降低。当n(F)∶n(U)=1.5、三聚氰胺的加入量为5%时,甲醛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4.
沈青峰  江利  潘业才 《广州化工》2010,38(12):157-159
通过采用三种甲醛捕捉剂对凹凸棒土进行改性处理,研究探讨了改性前后凹凸棒土对甲醛饱和蒸气的吸附量及其对脲醛树脂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凹土经过改性后,可以提高其对甲醛气体的吸附量,而且作为填料加入树脂后亦降低了树脂的甲醛释放量。经甲酰胺和二乙醇胺改性试样对树脂甲醛释放量影响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聚乙烯醇(PVA)和三聚氰胺为改性剂,制备出一种环保型UF(脲醛树脂)胶粘剂。探讨了三聚氰胺的添加方式(包括其添加量、初期和中期投入比例等)对UF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工艺条件下,当w(总三聚氰胺)=6%(相对于尿素质量而言)、w(前期三聚氰胺)=1%和w(中期三聚氰胺)=5%时,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0.27 mg/L)相对最低,胶接强度(0.71 MPa)达到II类板的标准要求;当w(前期三聚氰胺)=w(中期三聚氰胺)=3%时,胶合板的胶接强度(0.76 MPa)相对最高,但甲醛释放量(0.56 mg/L)只能达到E1级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日 ,由兰州石化公司石化研究院开发的耐水型低醛脲醛树脂技术开发项目 ,通过了甘肃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该项目采用多次投料新工艺 ,在脲醛树脂的合成中加入能与尿素反应且粘结性能佳的疏水性树脂及能与甲醛反应的化学物质 ,合成了耐水低醛脲醛树脂 ,其产品综合性能优于国内同类产品。该技术的特点在于使用了甲醛捕捉剂及确定添加捕捉剂的最佳温度。同时 ,所选用的各种助剂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 ,降低了产品中游离醛含量 ,延长了产品的贮存期 ,大大提高了树脂的耐水胶合强度耐水型低醛脲醛树脂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温度和pH值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的甲醛(F)和尿素(U)配比对合成的脲醛树脂(UF)胶黏剂性能的影响,以及通过用不同质量分数的三聚氰胺(M)对脲醛树脂进行改性以达到合成低游离甲醛胶黏剂的目的.结果表明:F与U物质的量比升高,甲醛含量明显提高;随着F与U物质的量比以及三聚氰胺质量分数的增加,甲醛释放量明显降低.当n(F)∶n(U)=1.5,三聚氰胺的加入质量分数为5%时,甲醛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8.
将甲醛溶液和多聚甲醛按质量比1∶1与一定量的三聚氰胺、改性剂(聚乙二醇200、己内酰胺、一缩二乙二醇、乙二醇)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制得可发性改性三聚氰胺–甲醛(MF)树脂,并在80℃下对其进行发泡制备泡沫塑料。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p H值、甲醛/三聚氰胺物质的量之比(F/M)、改性剂种类及其用量对改性MF树脂固含量、黏度、储存期以及泡沫塑料表观密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F/M、提高反应温度等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制备可发性改性MF树脂的适宜优化工艺及配方,即反应温度90℃,p H=9,F/M=2.8,改性剂己内酰胺用量为三聚氰胺质量的14%。在优化工艺及配方下得到的改性MF树脂溶液黏度为1 547.5 m Pa·s,固含量为70.5%,储存期76 h,改性MF树脂发泡性能优良,发泡后泡沫塑料的表观密度为32.76 kg/m3。  相似文献   

19.
《广东化工》2021,48(1)
将三聚氰胺甲醛水溶液、醚化淀粉加入油漆废水,研究了三聚氰胺甲醛水溶液、醚化淀粉、淀粉、pH对油漆废水的处理效果,探究了它们的最佳加入量。研究结果表明:在1m L油漆,150m L水组成的水溶液中,加入7m L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水溶液、6g醚化淀粉、pH为5~6的条件下,处理效果良好,并对结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环保型脲醛树脂胶粘剂的低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尿素与甲醛加成一缩合反应机理,通过控制脲醛树脂生产过程中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加入聚乙烯醇改进其初粘性,加入三聚氰胺改进其耐水性并加入甲醛捕捉剂降低产品中的游离甲醛含量。采用二次缩聚工艺,控制脲醛比pH值以及反应温度来减少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的含量。在较强酸度、低温度条件下实现了树脂的合成,减少了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