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0 毫秒
1.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酒店。其建筑结构与现今对酒店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在现有的建筑条件下加以改造。就只有力求最大可能地改善其原有的不足。努力创造合理完善的建筑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以展现华夏文化作为室内设计的主题。把握住时代的脉博和民族的个性,将体现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酒店文化的元素融入设计之中。以此作为室内设计中文化元素的契机,展现室内设计是中国的。并且是现代的,提高室内设计的文化品位,从而设计出既有时代感,又兼具民族性的室内空间。  相似文献   

2.
正自古以来,建筑都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最佳载体,由建筑设计衍生出的室内设计在强调民族主义的当代,更应体现出地域性文化。本文从地域性文化设计的概念出发,结合各国基于民族文化的医疗空间设计分析,探讨中国文化的来源,研究中国地域性文化设计在室内设计中的影响。研究目的放眼世界,在全球化的今天,多数城市呈现出千篇一律的情景,尤其在中国各地城市的特色正在逐渐消失。随着西方大量建筑理论、设计思想与流派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代表地方民族的设计创作正被  相似文献   

3.
正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以独特的民族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屹立于世界建筑文化之林。建筑外观、构造技术、室内装修、装饰元素都深受民族精神和审美理念的影响。传统建筑装饰元素是最有代表性的建筑文化,将其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不仅有利于营造具有文化韵味的室内空间,还是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扬。本文通过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的说明与分析,并结合其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提出实际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9)
本课题主要研究藏式居室空间设计中的手绘表现方式。在民族文化的发展进程中,藏族拥有非常宝贵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其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性,这在藏族绘画、装饰、服饰、建筑及室内陈设设计中有着充分的体现。藏族居室空间设计也正是因为其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在当今室内设计中独树一帜。对藏族居室空间设计手绘表现方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材与装饰》2007,(4S):72-72
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时间不长,在经历了几番这样主义那样风格的跟风潮后,中国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突然醒悟:要使中国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必须融入中国的文化。这就是我们已说过多少遍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建筑之所以永远走在建筑整体发展的前列,体现了建筑文化发展的时代脉搏,因为它的基本原则是: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满足新功能需要.设计创新问题的研究应立足于现有设计水平的提高,强化建筑与室内设计基本意识观念,提高现代设计理论知识水平,从国外现代室内设计发展过程中吸取营养,创造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作者参与中国外贸部出口大楼室内设计的实践过程,分析现代室内设计理念与民族文化的融合关系,进而阐述了如何在室内设计中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以体现室内设计的文化特征和内涵。  相似文献   

8.
室内设计的精神层面是指凝固于物质层面和体现于技术层面的社会意识和设计者的文化素质与审美能力等。中国传统建筑的室内设计与装修(以下简称中国室内设计)是中国地理与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风格与特色。室内设计的精神层面涉及方面较多,本文仅从自然观、伦理观、人文意识、审美习惯等几个方面作一些剖析,且不过多地展开,故称“简论”。  相似文献   

9.
姚伟军 《门窗》2012,(5):208-209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其建筑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其历史的延续性和分布地域的宽广性不仅对我国的当代建筑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世界各国的建筑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古典建筑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脊梁表现其鲜明的民族特点,而中国的现代建筑大师们在他们的建筑理念中融合了具有传统意义的古典园林和庭院使得这些建筑既有现代气息,又有浓郁的民族底蕴。体现了现代建筑对古典建筑的传承及融合,实现了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本文通过对现代建筑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处,从而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省德宏州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是集办公、住宿、接待为一体的办公类建筑,它的室内设计要求最大化地呈现当地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和民族特色。其室内设计不同于一般办公空间,在设计风格上,既要极具地方特色,又要端庄大气;既要承接历史的厚重,又要体现现代时尚;让来访者一眼就能感受到当地浓郁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以及传统和现代的完美结合,使其积极主动了解德宏民族文化,在现代和传统的交融中寻找精神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每年4月,中国(上海)国际建筑及室内设计节都会掀起全国室内设计热潮,也为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从业者们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国际平台。其发布的流行趋势更是成为当年国内室内设计的风向标。本年度设计节由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INTERIOR DESIGN China杂志、世界建筑杂志、上海博华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由上海富美家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赞助。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深深地植根于本民族的土壤中,我国的古代建筑,由于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而成为东方古建筑的突出代表之一,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伴随建筑的起源而发明的窗,其构造精巧绝妙、具有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韵味,至今仍作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大量反映在当代建筑与室内设计之中。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中国传统窗饰元素,为现代室内设计服务,这不仅是传统的再现,更重要是创造一个崭新、舒适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民族元素文化的重要性。建筑物的室内设计是一个城市文化的基石也是发扬和弘扬地方民族元素的重要内容。本文先介绍西南少数民族的特色元素,将其创新运用到室内设计中,传承西南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一个民族要建立属于自己的文化就需要有独特的民族元素和特色,地域文化就是中国民族特色的亮点和符号。在建筑室内设计中融入独特的少数民族元素和特色表现地域文化的特色的重要途径;因此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主要阐述室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和传统文化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方面的探索,总结归纳了中式风格的设计方式及表现手法,汲取中国文化精髓与时代性的内涵,使其相互融合,让传统文化不再是我们的艺术品,与鉴赏品,而传神的融入至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如今"中国传统符号"在各行各业已经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无论是文化事业,还是各行各业,都无不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有着民族文化传承的作用,能体现我们的民族精神、文化和审美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徽派建筑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是我国传统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流派之一。徽派建筑中涵盖的显山露水、简约淡雅、以人为本、精巧有机的设计理念无不体现着徽州人对于儒、释、道哲学观点的清晰认识,其丰富的空间规则和文化内涵带给我们许多设计上的启示。文章就徽州建筑中的宅居建筑内部布局入手,从文化内涵和功能运用两方面进行分析。深入了解建筑中所蕴含的徽州人的文化思想。通过理解提取元素为现代设计寻找新的灵感和学习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浅谈环境心理学与现代室内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欧潮海 《建筑知识》2007,27(2):13-17
室内设计发展至今,早已突破了原有学科本位思想的束缚,成为了一门容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学科门类。它与以往相比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强调以人的感受作为设计的终极目标。环境心理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随着室内设计学科的不断完善,其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显现而成为现代室内设计(住宅建筑室内设计、办公建筑室内设计、餐饮建筑室内设计、商业建筑室内设计、娱乐建筑室内设计、文化建筑室内设计、体育建筑室内设计、车站码头等室内设计)的指导理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一体化导致东西方思想、地域之间的审美差异越来越小,传统中国文化和"中国风"思潮受到来自各方领域和文化的冲击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使得中国传统的建筑美学思潮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让中国传统民族性的室内设计遗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本文通过对中国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运用,分析了目前室内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营造意境,归纳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切合点,更加推崇"中国印象"的设计理念,让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9.
刘快 《山西建筑》2005,31(12):25-26
阐述了中国民间民居建筑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巨大的利用价值,通过湖南民间民居建筑要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综合利用,阐明其内在的发展空间,唤起当代室内设计师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在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同时也创造出了独具本民族特色的民族建筑。随着西方建筑文化、思潮的传入,中国现代设计在设计时或多或少会受到西方各种建筑主义、思潮的影响。同时为了体现本民族的特色,中国设计师在通过民族建筑元素与西方设计理念的融合,创造性地设计出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文章分析了昆明现代建筑中屋顶、颜色、装饰等建筑特色以及云南的现代建筑中体现了对少数民族特色建筑元素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