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4种非纯氢气氛下煤的直接液化技术研究现状:是在甲烷气氛下进行煤的液化;二是在焦炉气下进行煤的热解和加氢及模拟焦炉气进行煤的液化;三是在合成气或合成气-水体系下进行煤的液化;四是在CO和H2O体系下进行煤的液化。分析了上述几种非纯氢气氛下煤液化的转化率和液化产物的选择性等问题,并指出发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催化剂是非纯氢气氛下煤直接液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煤的直接催化液化或萃取加氢液化工艺中,用合成气代替氢气,可以在经济上带来益处。本文提供的数据表明,烟煤在CoMo—K_2CO_3催化剂存在下,用合成气和水蒸汽加氢处理,制得的产品油与用氢和Co—Mo催化剂加氢处理所得的产品油相类似。对于用H_2和合成气直接催化液化煤做了工艺上的比较评价。文中简要地介绍了工艺过程中的物料平衡、能量平衡以及费用的估算。采用合成气,由于工艺中省去了一氧化碳变换器和煤气净化系统,从而降低了基本资金和操作费用,使H—煤(H—coal)工艺和合成油工艺(Synthoil)的生产费用约降低14%。若合成气的生产采用煤的高压气化技术,煤液化工艺的经济性尚可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3.
《化工译丛》2005,(3):7-7
日本富山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创合成气一步法选择性合成汽油和液化石油气(LPG)的工艺,该合成气可来源于天然气、生化沼气、垃圾废物和煤等。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间接液化一步法合成燃料二甲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合成气制备液体燃料二甲醚的技术特点,对生物质在不同气化介质中的气化工艺以及气体组分分布进行了分析,对生物质合成气的自有特点和组分调整等重要制备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参考煤气化制备二甲醚的工艺过程,提出了生物质间接液化一步法合成液体燃料二甲醚的工艺路线设想。  相似文献   

5.
高硫烟煤在外加水、媒介液体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在压力3000磅/吋~2下,用合成气进行了加氢液化和脱硫。碱金属化合物(如碳酸钾,碳酸钠和醋酸钾)浸渍的钼酸钴催化剂,对煤液化和脱硫具有良好活性。在温度400—450℃范围内,可以获得高的煤转化率和油收率。油中的沥青烯和硫含量,与煤在同样条件下用纯氢气和钼酸钴进行液化所得产物的含量相似。在温度450℃并延长反应时间的较激烈条件下,会进一步改进油品的质量,但合成气或氢气的用量都显著增加。煤用合成气催化液化,其热效率得到改进,并且由于取消了氢气液化工艺中所需的CO变换装置和净化系统,可减少投资和生产费用。  相似文献   

6.
煤制油分为直接液化以及间接煤制油两种路线,其中,间接液化指以煤为原料,先气化制成合成气,然后通过催化剂作用将合成气转化成烃类燃料、醇类燃料和化学品的过程。间接液化煤制油工厂中尾气富含H_2、CO、N_2和烃类,需要合理利用提高尾气的利用率。介绍了间接液化煤制油工厂中尾气综合利用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为尾气综合利用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工业催化》2005,13(12):5-5
日本富山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创合成气一步法选择性合成汽油和液化石油气(LPG)的工艺,该合成气可来源于天然气、生化沼气、垃圾废物和煤等。Shell公司是目前惟一拥有以合成气为原料制取汽油的工业化技术专利商,采用了与费托合成(F-T)相结合的两步法生产工艺,不足之处是工艺流程复杂,催化剂寿命短。  相似文献   

8.
液化天然气作为广泛应用的优质能源和原料,其中所含的大量轻烃资源在化工行业中具有重要用途。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可用作制合成氨及肥料、先制取合成气再由合成气制甲醇、分离制取的合成气或直接热解制氢气、部分氧化或电弧裂解制乙炔、制氢氰酸、制硝基甲烷和苯等。另外其所含的少量乙烷和丙烷可经裂解而生成乙烯及丙烯,是塑料产品的重要原料。  相似文献   

9.
陈家guan  王宽 《山西化工》1991,(1):43-45,55
一、水煤浆简史煤仍是当前及以后一个较长时期的主要能源,但直接作燃料用缺点有三:①燃烧效率一般偏低,②贮运过程中污染严重,③固体物资吨位大运输困难。解决办法是使之流体化,因此有煤的气化、液化技术,前者如制成水煤气、半水煤气、干馏气等,后者有直接加氢液化、溶剂萃取加氢液化、干馏气加氢液化和合成气加氢液化等,属化学处理方法。70年代为了节约石油,研究出煤油燃料(coal—oil Fuel),即在石油制燃料油中加入煤粉。其后又研究成煤水燃料(coal—water Fuel)技术,成品称水煤浆。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富山大学的研究人员首创合成气一步法选择性合成汽油和液化石油气(LPG)的工艺,该合成气可来源于天然气、生化沼气、垃圾废物和煤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水煤浆气化炉激冷室的内部结构和工艺过程;分析了气化炉合成气带水的原因及其对装置运行的危害;采取了调节氧煤比、优化激冷室结构和激冷环结构以及在气化炉合成气出口管道增设气液分离器等技改措施,有效避免了合成气带水。  相似文献   

12.
王小勇 《大氮肥》2023,(1):62-64+69
气化装置运行中频繁出现合成气冷却器入口堵灰,气化炉合成气冷却器蒸发器水冷盘管多次磨损减薄泄漏等故障,为从根本上杜绝因设备泄漏造成生产不稳定的情况,对蒸发器进行了整体更换。结合在气化炉合成气冷却器设备更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使装置得以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13.
国外煤气化及液化开发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郭鉴 《煤化工》1989,(1):31-39
本文对近年来国外煤炭气化、合成气制液体燃料及煤炭直接液化工艺开发的最新及主要进展作了归纳概述。文中认为第二代煤气化技术已进入商业化开发实用阶段,并对几种主要工艺的开发进展进行了阐述;其次指出合成气制液体燃料已转向加强基础研究及作为储备技术开发,并对其主要进展作了综述;最后,对世界各国的煤炭直接液化工艺开发进展作了简要阐述,并指出煤炭直接液化工艺的研究与开发正在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宏伟 《中氮肥》2005,(4):46-48
分子筛干燥器是我厂布朗深冷净化工艺的主要设备之一,主要用于去除粗合成气中的水、微量氨和CO2。干燥后的合成气进入深冷净化,在深冷净化中制得纯净的合成气。因此,分子筛干燥器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深冷净化乃至全装置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煤间接液化制油的经济性和风险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基本 《应用化工》2006,35(Z1):217-227
煤间接液化制油是投资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对资源有巨大需求的项目,发展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必须满足资源要素、技术要素和资金要素的要求.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是由十来个工艺生产装置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各装置的最大单线能力不同;然后提出了按煤制合成气、合成油(GTL)和煤基油加工精制确定的各自经济规模.分析了煤制合成气、合成油(GTL)和煤基油加工精制三部分对投资的影响,其中以煤制合成气最大,约占工艺装置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并以各装置的最大单线能力为基础初步给出了不同规模的煤制油项目与投资的相对关系.就规模、技术、投资、建设周期、原料和动力价格对煤间接液化制油项目经济性的影响分别进行了阐述和评估,同时对项目的风险和规避风险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煤气化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提出了水汽集成式煤气化与合成气处理近零废水生成工艺,针对典型的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气化技术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重点和工艺路线。将煤气化与合成气处理工艺过程中的水与蒸汽物料流有机集成,使合成气洗涤水和冷凝液循环重复利用;同时对水中多种杂质进行综合管理,主要措施包括增设含盐/含尘水的提浓和浓缩液盐分结晶装置以解决水中含盐、含尘问题,采用有机溶剂吸收大分子有机物并回收有机物,将合成气冷凝液循环以促进水中氨转化成铵盐;采用合成气洗涤水、冷凝液蒸发生产含有杂质气体的水蒸气,用于气化炉和合成气变换反应所需的过热水蒸气并替代常规锅炉蒸汽,优化生产过程水的平衡,最终实现煤气化生产系统不排出或很少排出废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技术是一种创新的煤气化技术。其创新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效的预膜式喷嘴更利于煤浆的雾化;多喷嘴进料在炉内形成撞击流场,强化混合和热质传递;喷淋和鼓泡复合床型的合成气初步洗涤冷却系统,避免了合成气带水、带灰;采用分级净化思路的合成气初步净化系统,净化效果好,系统能耗低,设备不易结垢堵灰;  相似文献   

18.
<正>一种煤制液化天然气的工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制液化天然气(LNG)的工艺,该工艺具体为:煤制合成气甲烷化前仅精脱硫,CO2仍留在合成气中,甲烷化后再进行脱除CO2至50×10-6(vol%)送去液化,生产LNG。本发明采用无循环气的甲烷化工艺,脱CO2采用低温分离与低温甲醇洗相结合的工艺。在压力2.4MPa~2.6MPa,温度-50℃~-60℃。先进行低温分离CO2,塔釜得到液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述了神华集团在煤制油煤化工领域的实践过程,重点阐述了神华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丙烯,同时也介绍了神华集团已投产的多套煤制甲醇项目、焦炉气制甲醇项目、聚甲醛项目和正准备建设的煤炭间接液化项目和煤制合成气项目,展望了神华集团探索煤制油煤化工领域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1 项目简述 煤的间接液化是指以煤为原料先经气化产生合成气(CO+H2),再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F—T(费托)合成为石脑油、柴油等燃料油制品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