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用两只吡唑啉酮系磺酰胺型分散染料AY1和AY2研究了聚乳酸纤维的染色动力学,绘制得到恒温上染速率曲线,并计算获得2只染料在聚乳酸纤维上的表观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110℃,pH为5.0的染色条件下,磺酰胺型分散染料在聚乳酸纤维上具有较快的上染速率和扩散能力,平衡吸附量较高,半染时间较短;染料结构中与N原子相连的基团链长的增加会减小染料的表观扩散系数,可通过增大半染时间,以增加染料在聚乳酸纤维上的平衡上染量。  相似文献   

2.
PLA纤维染色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聚乳酸(PLA)纤维的发展,研究其染色问题,文中讨论了用4种分散染料对PLA纤维染色的可行性及其染色速率和牢度.结果表明,选用S型分散染料得色浅;E型、SE型分散染料和醋酯纤维专用染料染PLA纤维能够获得深浓颜色;在60~100℃时上染最快,染色温度以110℃为宜;还原清洗对提高染料的皂洗牢度和干熨烫牢度有利.  相似文献   

3.
用分散蓝RSE研究了PLA纤维的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绘制了上染速率曲线和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95℃时分散蓝RSE对PLA纤维的平衡吸附量、染色速率常数和扩散系数均大于85℃时;85℃时,染料上染PLA纤维的半染时间比染涤纶要长,即达到吸附平衡需要更长的时间;分散蓝RSE上染PLA纤维的吸附等温线不完全服从Nernst分配型,而是Langmuir与Nernst的复合型;随着温度升高,Nernst型分配系数KN增大,Langmuir定位吸附饱和值[S]降低.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一系列乙酸酯类化合物对分散染料上染PLA纤维的上染率及表观色深值的影响,筛选了促染效果较好的乙酸正戊酯与乙酸正己酯进行最佳用量、强力、色光稳定性及色牢度的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均可显著提高染料上染率,乙酸正戊酯和乙酸正己酯分别在用量为8 mL/L和4 mL/L时分散染料对聚乳酸染色的上染率及K/S值最大,用量大于2 mL/L后,染后聚乳酸纱线的强力随其用量的增加不断下降,尤以乙酸正己酯的下降幅度较为明显,乙酸正戊酯及乙酸正己酯对各分散染料上染聚乳酸的色光无较大影响,但色牢度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5.
选取3只不同类型的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UV-1、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UV-2和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UV-3)上染涤纶织物,测试其上染率和各种热力学、动力学参数,通过比较三种紫外线吸收剂对涤纶的平衡吸附量、上染速率常数、扩散系数、半染时间、分配系数、亲和力、染色热和熵变值等,发现UV-1较UV-2和UV-3对涤纶的上染速率、扩散系数快,平衡吸附量较高,半染时间较短;与UV-2、UV-3相比,UV-1对涤纶的上染亲和力更大,染色热、熵值的绝对值更大。  相似文献   

6.
采用天然染料黄连素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pH值和Na2SO4用量对黄连素上染百分率的影响,研究了黄连素对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染色温度、时间、pH值和Na2SO4用量对黄连素的上染百分率均有一定的影响.黄连素在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染色速率很快,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染色速率常数k逐渐增加,而半染时间t1/2和平衡上染量C∞均逐渐降低;黄连素在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随着染色温度的升高,Langmuir吸附常数KL和染色饱和值S均逐渐降低,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7.
聚酯超细纤维染色性能和理论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研究了聚酯超细纤维的染色动力学和热力学,主要包括不同线密度纤维的上染速率,半染时间,扩散系数、平衡吸附量,亲和力,染色热和染色熵等参数。同时对超细纤维的显色性和提升性与普通纤维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超细纤维不同于普通纤维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聚乳酸纤维的分散染料染色,发现两种双子型表面活性剂双八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821)和双十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1021)对上染百分率和染色深值的提高有显著作用.双子型表面活性剂不仅提高了分散染料的溶解度,而且提高了聚乳酸纤维对染料的吸附能力,促进了分散染料从染液向纤维转移,从而改善了分散染料聚乳酸纤维的上染性能.相比较而言,D1021比D821具有更好的提高染料溶解度的能力,对纤维的吸附能力也更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对国产阳离子染料在CDP纤维上的染色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了100℃和120℃染色时纤维对染料的吸附类型、饱和吸附值和吸附常数.求出了阳离子染料的半染时间,速度常数,扩散系数和活化能等动力学参数.论证了阳离子染料在CDP纤维上的染色速度主要取决于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速率这一依存性关系.探讨了温度对染色速率、上染百分率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为选择合适的CDP纤维的染整加工工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动力学角度出发,研究了大豆蛋白纤维针织物的电化学染色中半染时间与槽电压和温度的关系。实验表明:当槽电压增加、温度升高时,半染时间t1/2较常规染色降低。这说明电化学染色可以增加染料的上染速率。不仅如此,电化学染色与常规染色相比,可以提高上染率,降低能耗,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实现电子计算机定量控制上染率,从而使电化学染色工艺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涤纶超细纤维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它与常见涤纶纤维相比表面积因纤度细而大大增加,这一现象带来了染色时上染速率快,染深性差等染色性能的改变。本文研究了涤纶纤维的聚集态结构与纤度对其染色性能的影响。具体分析了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以及纤度与上染速率和表现得色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纤维上染速率及上染量影响最大的是涤纶纤维的结晶度,其次是纤维的纤度,纤维的取向度影响最小。结果也表明常用的根据纤维表面积对不同纤度涤纶纤维染成相同表观色泽浓度时染料用量的估算公式,其结果偏高。以本文研究结果的经验公式计算染料用量,根据纤度不同,可以节约染料约在18-31%左右。如果要同时考虑纤维的聚集态结构不同,则可以节约染料约11~25%左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快速染色分散染料的上染性能进行了考察!包括上染速率曲线,扩散系数,界面移染率和相容性。在实验的基础上作了理论上的分析,提出了作为快速染色分散染料应具备的主要特性,为快速染色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一个染模型模拟分散染料的氨纶染色,在此基础上得到分散染料与氨纶纤维大分子的结合发生在硬链段区表面上的结论。并从上染速率曲线、吸附等温线这两方面对分散染料氨纶染色的染色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POSS改性分散染料在p-POD纤维上的吸附和扩散机理。通过比较原染料和改性染料分子在p-POD纤维上的吸附,发现其吸附过程为Nernst型,染料分子与纤维主要以范德华力结合,而且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通过测量该染色过程的上染速率曲线,利用Arrhenius方程得到该染色过程的扩散活化能,并采用两种速率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表明改性染料在p-POD纤维上的吸附更符合假一级动力学模型,直接证明了该染色过程是动力学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5.
超声波对皮革染色中染料扩散系数及上染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直接耐晒黑Sella Fast Black BR7及酸性棕Lurazol Brown N3G为对象,研究了无限染浴条件下超声波(频率23.7?kHz,声强1.47?W/cm2)对皮革染色过程的影响,计算出不同染色温度下平衡上染百分率及扩散系数.结果表明超声波有促染作用,可加快上染速率、提高上染百分率.超声波对染料扩散系数的影响是其产生促染作用的原因之一.在45?℃下染色时超声波作用后BR7和N3G的平均扩散系数分别为15.84×10-16?m2/s及 6.77×10-16?m2/s ,比不施加超声波提高40.9%及10.8%;超声波促染作用与染浴温度有关,在45?℃染色时超声波的促染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本文测试了真丝绸常用的23只染料的上染速率和半染时间(t_(1/2)),探讨了半染时间与拼混染料相容性的关系,提出了用匀染剂SW改善拼混染料相容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紫外线吸收剂/分散染料同浴上染涤纶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高压吸尽法将紫外线吸收剂和分散染料单独及同浴上染到涤纶织物上,比较了两种上染条件下紫外线吸收剂和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上染率,分别计算出两者对涤纶纤维的亲和力,并测定了所得织物的表观颜色深度值和耐光色牢度。探讨紫外线吸收剂与分散染料在同浴上染过程中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当紫外线吸收剂与分散染料同浴对涤纶织物进行上染时,两者的上染率都比单独上染时的上染率低,表现出了一定的竞染关系;所选用的紫外线吸收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染色织物的耐光色牢度,其中以紫外线吸收剂UV-3改善分散染料所染涤纶织物耐光色牢度的效果最为明显。选用的紫外线吸收剂对分散染料在织物上的色光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变色中的作用机理,系统分析添加匀染剂对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产生色差的原因。通过分析匀染剂对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上的状态与在染液中状态的变化,探讨其造成染色织物变色的原因;通过确定影响染色织物变色的关键因素,揭示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变色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染色过程中纤维上和染浴中的染料都未发生化学变化;匀染剂在分散染料染色涤纶织物变色中的作用机理是匀染剂使染料的聚集态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染料的上染率;根据提升性拟合直线方程计算染料量并染色,分散翠兰S-GL添加匀染剂TF-212K和TF-2500染色织物的色差ΔE值从1.64和1.05分别减小到0.73和0.23,其他颜色参数也都有所减小,可见通过调整染料用量可有效减小使用匀染剂染色时易产生的色差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叙述了关于涤纶超细纤维(0.25~1.0旦)在95℃水中对分散染料的上染率及吸收等温线的测定。该等温线呈曲线状,可用双吸收模式对其进行描述:Nernst(分配型)和 Langmuir 吸附同时发生。分散界面对上染率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很小。超细纤维是多根双股纱在一个搅拌非常均匀的染浴中进行染色。我们也对一种商用染料在110℃和130℃的上染率进行了测试。在130℃时对于0.32旦纤维的染色,在染色初期纤维吸收的染料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减少,这种现象可由非常细小的染料微粒的水溶解性来进行解释。本文对染料吸收特性与超细纤维微结构之间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商品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长丝,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经由 N,N-二甲基甲酰胺(DMF)15分钟松弛予处理,其分散染料的表观平衡分配系数,随着处理温度(Tt)的提高,基本成线性增加。扩散系数、初期相对上染率,呈现出明显地阶段性增长,即较低温度(100℃以下)予处理,改善较少;较高温度予处理,成指数形式增加。这些染色性能的改变,可由溶剂预处理同时引起的纤维微结构变化,较好的解释。尤其是在分散染料扩散系数的对数(1gD)与 X 光衍射测得的纤维取向非晶态含量(Xi)间存在着很好的线性关系。对理论上探讨微结构参数表征染色性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