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某难处理金精矿进行了热压预氧化-氰化浸金实验,探讨热压预氧化温度、时间、氧化分压和矿浆浓度对金浸出率和氰化钠耗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粒度-44μm占90.74%、温度220℃、矿浆浓度25%、氧分压0.8 MPa和转速750 r/min条件下预氧化2.5 h,砷主要以稳定的结晶状砷酸铁或者臭葱石形式被固定在氧化渣中;预氧化渣在矿浆浓度33%、pH=10~11、初始氰化钠浓度0.3%和活性炭浓度25 g/L条件下氰化浸出24 h,与金精矿直接氰化相比,浸出率由11.21%提高至95.75%,氰化钠耗量从46.99 kg/t降低至1.36 kg/t。  相似文献   

2.
难浸砷金精矿的碱性常温常压预氧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孟宇群 《贵金属》2004,25(3):1-5
本文提供了1种难浸金精矿的湿法预氧化新工艺,它包括细磨、强化碱浸预氧化、氰化和炭吸附。在螺旋搅拌式塔式磨浸机中,先将目的难浸金精矿细磨至98%<37μm,然后在40%的矿浆质量浓度、11℃的环境温度和0.1MPa的环境压力下强化碱浸24h,NaOH的消耗量为88kg/t矿,仅为相同氧化率条件下将砷硫氧化成砷酸盐和硫酸盐所需理论碱耗量的30%。预氧化完成后经36h的氰化浸出和炭吸附,金的浸出率从预氧化前的24.6%提高到95.4%,金的吸附率99.2%,NaCN的消耗4kg/t矿。整个提金工艺的成本约300元/t矿。  相似文献   

3.
通过控制生物浸出试验中软锰矿用量、过程p H和细菌接菌量等条件,对添加软锰矿强化复杂难选冶含砷金矿的生物氧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软锰矿可以缩短含砷金矿的生物氧化时间,砷的浸出率达到94.4%。反应过程中实现了含砷金矿中砷黄铁矿氧化的同时,软锰矿中锰元素高效浸出。生物浸出渣的氰化浸出实验结果表明,经软锰矿强化生物氧化后,生物浸出渣中金的氰化浸出率达到95.8%。生物浸出过程中,添加软锰矿能提高生物浸出溶液的氧化还原电位,从而促进生物氧化过程,且添加软锰矿后生物浸出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反应方式。  相似文献   

4.
在常温和常压的环境中,延长氧化渣碱浸时间,在工业生产中实现冲气预氧化和碱浸同步进行,不仅能使金的浸出率提高近5个百分点,而且还能使氧化渣在氰化过程中的氰化钠耗量减少12.5%,给企业每年节余费用约54万元。  相似文献   

5.
氰化尾渣还原焙烧酸浸提铁及氰化浸金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氰化尾渣为原料,采用还原焙烧酸浸工艺对其进行处理。当还原温度为850℃、加入煤粉质量为氰化尾渣质量的13%、还原时间为100 min时,对氰化尾渣进行还原,氰化尾渣中Fe2O3转化为Fe3O4或FeO。还原后采用硫酸浸出,当硫酸浓度为50%、硫酸用量系数为1.2、反应温度为105℃、反应时间为3 h时,铁的浸出率达到93.66%。还原焙烧渣在600℃氧化焙烧2 h经过脱碳后氰化浸金,当氰化钠用量为4 kg/t、反应时间为28 h、液固比为2:1时,金的浸出率达到92.4%。经过还原焙烧、硫酸浸出、氧化焙烧及氰化浸金,氰化尾渣渣量减少了38.8%。  相似文献   

6.
某氰化渣中金的品位为12.03 g/t,氰化渣里游离金的颗粒极细,并且被铁氧化物包裹,难以解离,属于难浸类金矿。采用改性石硫合剂对氰化渣进行了浸金研究,考察了超细磨时间、氧化剂用量、矿浆p H和搅拌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优化实验条件为:超细磨时间2 h、氧化剂Ca O2用量0.78 g/500 g、矿浆p H≈11.5、液固比2:1、搅拌浸出时间24 h,金的浸出率达78.57%。  相似文献   

7.
张苏春  张玉杰 《贵金属》1995,16(2):47-50
广西金牙难处理金矿采用氧化焙烧-氰化工艺使金品位6.12g/t的矿样浸金率达到82.90%,试验条件为: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3h,磨矿细度-320目占84.6%,矿浆液固比2:1,氰化钠用量1kg/t,氧化钙用量4kg/t。氰化时间18h,矿浆pH=11 ̄12。  相似文献   

8.
辽宁丹东某铜矿尾矿金品位为1.35 g/t,属低品位难处理金矿。采用柱浸模拟现场堆浸工艺条件,对工艺参数进行了模拟试验。条件实验表明,在浸出剂氰化钠浓度为0.10%、石灰水喷淋调整浸出液pH=11、矿层高度305 mm、在10℃以上浸出120 h,金浸出率为58.14%。放大试验延长浸出时间至480 h,金浸出率达到70%左右。获得的工艺参数可为堆浸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难浸氰化尾渣浮选精矿的常温常压碱浸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氰化尾渣浮选精矿采用超细磨-氰化方法处理,在<37μm占99.5%的磨矿细度下浸出24h,金的浸出率仅有1.80 %,极难浸出.采用常温常压碱浸强化预氧化工艺处理后,在NaCN用量6kg/t、氰化时间24h的条件下,金的浸出回收率提高到85.82%,炭吸附率99.66%.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品位微细粒金矿中金的赋存特点,对其浮选精矿进行高压氧化-氰化浸出工艺处理。重点考察了高压氧化预处理过程中的温度、液固比和氧化时间对预处理效果的影响。预处理渣再磨后氰化浸出,金的浸出率(对浮选精矿)为94.30%,渣率为10.88%。  相似文献   

11.
The amenability of a refractory ore to the extraction of gold and silver by cyanide leaching was investigated. Diagnostic leaching tests were also performed to shed light on the refractory characteristics of ore. The leaching tests show that the extraction of gold and silver is consistently low, i.e. ≤47% and ≤19.2%, respectively, over a leaching period of 24 h. Even fine grinding (e.g. <38 μm) does not improve the recovery of gold and silver. Diagnostic leaching approach provides information into the cause of the refractoriness of the or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refractoriness is induced by the dissemination and encapsulation of the very fine gold and silver particles largely in the carbonates, oxides and sulfides and, to a small extent, with silicates present in the ore matrix.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practical importance of diagnostic leaching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fractory characteristic of such an ore an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possible pretreatment options to overcome its refractoriness prior to cyanide leaching.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某矿山氰化浸金率,降低尾渣金品位,提高矿粉日处理量,考察了球磨时间、液固比、浸出时间、氰化钠浓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NaOH作保护碱,在NaCN浓度0.25%,液固比1.5:1,浸出时间48 h,矿粉粒度-325目占94.17%的条件下,金的浸出率可达97.80%,尾渣金品位小于1.5 g/t。根据实验结果,对现有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改造,通过改变加料方式,调整球磨机转速,增加磨矿次数、分级次数和浸出槽数目,各项生产技术指标得到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3.
丘世澄  胡真  邱显扬 《贵金属》2019,40(3):84-91
焙烧氧化过程中铁物相出现熔融或再结晶,对金造成二次包裹,使焙砂中部分金仍难以浸出,导致焙烧氰化尾渣金品位较高。破坏尾渣中铁氧化物对金的包裹可提高金的浸出率。综述了焙烧氰化尾渣主要提金工艺,包括直接酸溶法、还原焙烧法、氯化法、炼铁-电解法、硫酸熟化法和硫脲法等。直接酸溶工艺简单,金浸出效果较差;还原焙烧法金浸出率高,但工艺复杂、能耗大;氯化焙烧法对矿石适应性强,可综合回收有价金属,但基建及维护费用高;炼铁-电解法在富集金的同时可获得纯铁产品,对矿石有较高的要求;硫酸熟化法显著提高金银浸出率,与直接酸溶法相比,所需更高的温度与酸度;硫脲法反应速率快、选择性好,但生产成本较高。 关健词:有色金属冶金;氰化尾渣;铁氧化物;包裹金;提金  相似文献   

14.
低品位铁锰型金银矿的硫脲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铁锰型金银矿采用预先浸锰工艺,使被二氧化锰包裹金银裸露出来,同时降低硫脲浸出金银时的氧化还原电位,有效减少了硫脲消耗量.结果表明,当矿样为200g,经浸锰预处理后,在pH =1.5,电位300mV,亚硫酸钠6g,浸出时间4h的最佳条件下,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8%、45%,硫脲消耗仅为6kg/t.  相似文献   

15.
难处理金矿加压氧化预处理技术及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殷书岩  杨洪英 《贵金属》2008,29(1):56-59
难处理金矿由于毒砂和黄铁矿等硫化物的包裹,直接氰化金的回收率很低,为了提高金的浸出率,必须先打破毒砂黄铁矿等的包裹.加压氧化是在高温高压下,在加压釜中由氧气作氧化剂氧化硫化物,破除硫化物对金的包裹,使金能直接与氰化物接触,提高金的浸出率.该工艺具有反应快、金的回收率高、环保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难处理金矿的一种重要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碳质金矿的碳质物及生物氧化预处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质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难处理金矿。研究发现,其碳质物主要包括元素碳、有机酸和烃类物质。在氰化浸金过程中碳质物可通过类活性炭的吸附方式将已溶解的金劫走。目前,已有的预处理方法主要有高温焙烧法、生物氧化法、化学氧化法、竞争吸附法、覆盖抑制法、微波加热法。生物氧化法因具有条件温和、流程简单、能耗低、环境友好等优点得以迅速发展。与生物氧化预处理有关的微生物主要有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钩端螺旋菌等化能无机自养菌。有关黄孢原毛平革菌、假单胞菌、多毛链霉菌在碳质物降解和钝化方面的研究也已展开。最后,分析了该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