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老湾金矿带位于秦岭—大别造山带东部,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单体金矿床。研究了矿带内金矿体原生晕的元素浓度分带、轴向分带序列,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探讨了元素组合特征。结果表明:Au、Bi、Pb、Zn、Mo元素浓度分带未闭合,向下延伸较好,表明矿体深部仍有延深;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g-Mo-Hg-As-W-Sb-ZnSn-Au-Cu-Bi-Pb,高、中、低温热液元素排列无序,反映原生晕是由多期矿化叠加形成;Au与Bi、Cu相关性较好,在成矿热液中共同迁移、富集,Bi、Cu元素可作为找金的指示元素;主因子F2(Au-Bi)代表了促使金富集的地质作用,因子得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显示标高-650 m以深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基于上述认识预测的找矿靶区已获得成功验证,分析结果对于矿区后续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属矿床多伴随大型区域构造,为进一步指导深部勘探工程部署,以原生晕理论为基础,尝试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着重从异常元素分析、元素轴向分带序列估计以及序列形成机制判别等三方面入手,试图结合成矿特征来强化原生晕分带盲寻矿体的稳定性。并最终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深部矿体赋存发展及找矿预测的相关准则判据。经对比勘探数据可知,异常元素的合理分析有利于确定分带序列的分布规律,而有效的分带序列估计以及成矿机制分析则有利于评价深部矿体的变化趋势,且分带越明显则趋势性越强。这说明文中研究成果可为金属矿床的盲寻和二次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钟炎良  彭秀红  张江苏 《现代矿业》2013,29(7):56-57,85
通过对西秦岭地区大水金矿床2#矿体中Au元素和相关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以及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结果,预测2#矿体两侧及附近的位置有较好的成矿远景,为大水金矿床的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归来庄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块鲁西隆起区之内,是鲁西地区规模最大的金矿床。以归来庄金矿床地质特征为基础,从原生晕元素分带、地球化学参数、原生晕模型等多方面研究了归来庄金矿床主矿体原生晕的地球化学特征,以期为深部找矿提供理论指导。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明显:F-V-Mo-Se-Pb-Bi-Ag-Au-Sb-As-Tl-W,存在"反向分带"特征及前尾晕叠加特征;指示性元素衬度系数显示Au元素在不同标高的富集程度,反映了成矿作用具有多阶段、多期矿化叠加的特征;剥蚀参数变化向深部有上升趋势且剥蚀参数较大,指示矿体沿倾向方向深部有延伸或深部存在盲矿体。综合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地化参数特征以及构造特征,推测矿体深部具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老湾金矿带位于桐柏山北麓,秦岭EW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南阳盆地与吴城盆地之间,属中、低温蚀变岩型金矿床。近年来区内找矿取得了较大进展,新增金资源量突破150 t。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对老湾金矿Ⅱ-2-2矿体原生晕分带特征进行综合剖析,并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矿体组成元素的亲缘性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表明:①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g→Zn→Hg→As→Au→Sb→ Bi→Pb→Cu→Mo→W→Sn,近矿晕元素Ag、Zn出现在前缘晕元素Hg、As、Sb之前,尾晕元素Bi出现在Pb、Cu之前,表明-737 m标高以深存在隐伏矿体;②Mo、Bi、Cu、S与Au关联性较强,该类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可作为矿区找金标志;③元素分带指数比值显示下部矿体的前缘晕与上部矿体近矿晕叠加,F2因子得分的等值线在深部异常发育且未闭合,说明-740 m标高以深仍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认为E6勘探线钻孔ZKE608南部-740 m标高以深区域为矿区有利的找矿靶区。通过在E6线钻孔ZKE608南部布设深部钻探工程进行验证,在标高-794.18~-795.53 m处控制到真厚度为1.08 m的金矿化体,表明预测结果较为可靠,可为矿区后续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老湾金矿带位于桐柏山北麓,秦岭EW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南阳盆地与吴城盆地之间,属中、低温蚀变岩型金矿床。近年来区内找矿取得了较大进展,新增金资源量突破150 t。为进一步扩大找矿成果,通过对老湾金矿Ⅱ-2-2矿体原生晕分带特征进行综合剖析,并采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对矿体组成元素的亲缘性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对深部隐伏矿体进行了成矿预测。研究表明:①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g→Zn→Hg→As→Au→Sb→ Bi→Pb→Cu→Mo→W→Sn,近矿晕元素Ag、Zn出现在前缘晕元素Hg、As、Sb之前,尾晕元素Bi出现在Pb、Cu之前,表明-737 m标高以深存在隐伏矿体;②Mo、Bi、Cu、S与Au关联性较强,该类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可作为矿区找金标志;③元素分带指数比值显示下部矿体的前缘晕与上部矿体近矿晕叠加,F2因子得分的等值线在深部异常发育且未闭合,说明-740 m标高以深仍有较好的找矿潜力。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认为E6勘探线钻孔ZKE608南部-740 m标高以深区域为矿区有利的找矿靶区。通过在E6线钻孔ZKE608南部布设深部钻探工程进行验证,在标高-794.18~-795.53 m处控制到真厚度为1.08 m的金矿化体,表明预测结果较为可靠,可为矿区后续深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克峡希铜矿床6个勘探线剖面中的部分钻孔岩芯样品进行化探分析,研究其12种元素组合特征、分布特征及元素的轴向分带特征,确定其矿体原生晕的分带特征。使用原生晕相关叠加原理计算矿体的剥蚀程度并对深部找矿进行预测,对指导下一步工程部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卡特巴阿苏金铜矿床位于那拉提—巴伦台铜镍、金、钨、铁、铂族、铅、锌、银、白云母、玉石成矿带,位于伊犁微板块与那拉提—红柳河缝合带接合部位,那拉提北缘断裂以南。成矿地质体为二长花岗岩、闪长岩,成矿构造为花岗岩体内断裂构造及上部地层中的断层—裂隙系统,成矿结构面为那拉提大断裂附近的次级构造,成矿作用与岩浆期后热液作用有关。通过对矿体原生晕特征研究,确立矿体原生晕分带序列。矿体原生晕聚类分析显示主要有两期热液成矿作用。由此分析了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有利于预测深部盲矿体。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熊耳山隆断区。区域结晶基底为太古宇太华群片麻岩,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官道口群白云岩,区域断裂构造发育,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非常优越,是河南省著名的金、银、多金属生产基地。干树金矿位于熊耳山上宫金矿田内,上宫金矿田在全国“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新增备案金资源量 60 t 以上,其重要成果之一是干树金矿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干树金矿属热液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的产出严格受 F1断裂控制。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矿体元素亲疏程度进行了研究,采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确定了矿床原生晕的轴向分带序列,并通过原生晕等值线图对深部矿床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①Ag、Hg、Cu 与 Au 关系最为密切,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②矿床原生晕的轴向分带序列为 Hg→Ag→V→As→Au→W→Sb→Mn→Mo→Cu→Zn→Pb→Ba,反映矿床多期叠加成矿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反分带” 特征,预示着矿脉向深部还有很大的延深或者第二个隐伏矿体存在;③预测矿体向深部仍有很大的延深、且向北东侧侧伏;④在 F1断裂深部 0~-1 000 m 标高、上宫 41#线至干树 66#线预测金资源量 52.56 t。深部工程揭露了多层矿体或矿化带,Au、Ag、Cu、Pb、Zn 单样最高品位分别达到 2.60×10-6、2 550×10-6、1.16%、14.50%、15.52%,反映出上述成矿预测结果较为可靠,对于区域金矿床钻孔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熊耳山隆断区。区域结晶基底为太古宇太华群片麻岩,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官道口群白云岩,区域断裂构造发育,燕山期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非常优越,是河南省著名的金、银、多金属生产基地。干树金矿位于熊耳山上宫金矿田内,上宫金矿田在全国“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新增备案金资源量 60 t 以上,其重要成果之一是干树金矿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干树金矿属热液作用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金矿体的产出严格受 F1断裂控制。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对矿体元素亲疏程度进行了研究,采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确定了矿床原生晕的轴向分带序列,并通过原生晕等值线图对深部矿床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①Ag、Hg、Cu 与 Au 关系最为密切,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②矿床原生晕的轴向分带序列为 Hg→Ag→V→As→Au→W→Sb→Mn→Mo→Cu→Zn→Pb→Ba,反映矿床多期叠加成矿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反分带” 特征,预示着矿脉向深部还有很大的延深或者第二个隐伏矿体存在;③预测矿体向深部仍有很大的延深、且向北东侧侧伏;④在 F1断裂深部 0~-1 000 m 标高、上宫 41#线至干树 66#线预测金资源量 52.56 t。深部工程揭露了多层矿体或矿化带,Au、Ag、Cu、Pb、Zn 单样最高品位分别达到 2.60×10-6、2 550×10-6、1.16%、14.50%、15.52%,反映出上述成矿预测结果较为可靠,对于区域金矿床钻孔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及成矿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上宫金矿田在全国"358"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取得重大突破,F60矿脉是其中较为特殊的一条矿脉。通过对F60矿脉地质特征、钻孔原生晕分带特征、元素亲缘性分析表明,矿床近矿晕元素为Ag、Au、Pb、Zn,前缘晕元素为As、Hg、Cu,尾晕元素为W、Mo、Mn、V,矿床不存在多期次叠加成矿形成的叠加晕特征,深部出现盲矿体的可能性不大,矿床找矿方向在浅部无工程控制的区域;元素亲缘性分析显示,近矿晕元素Ag、Au、Pb、Zn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W、Mn、Hg可以作为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性元素。研究成果对区域上类似的层间构造控矿金矿床开展原生晕地球化学研究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渡河金矿田位于扬子地台西缘中段,康定大渡河两岸,是扬子地台西南缘一个重要的金成矿集中区,三远洞金矿床位于其中。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矿床Ⅰ~#、Ⅱ~#矿体的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1Ⅰ~#矿体中的Au与其他元素相关性不佳,即其他元素出现的异常无法反映出Au的矿化程度;2Ⅱ~#矿体中Ag、Hg、Sb、As与Au呈高正相关性,即该4种元素的异常可有效指示寻找金矿床;3Ⅰ~#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呈反(向)分带特征,结合原生晕理想叠加模型,指示矿体向下仍有延伸;4Ⅱ~#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亦呈反(向)分带特征,指示深部可能有盲矿体的存在。上述分析成果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金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白日其利金矿产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东昆中陆块之东昆中岩浆弧带中的破碎蚀变带中,属于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本文详细介绍了白日其利金矿地质背景、成矿控制因素、矿化体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标志、深部预测六个方面。经综合分析,认为白日其利金矿区金水口岩群为赋矿源层,广泛发育的破碎蚀变带提供运移通道,华力西-印支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是形成该金矿床重要的热动力条件。最后对该区深部进行了原生晕分析,依据构造叠加晕模型,前缘晕元素与尾晕元素互相叠加,出现了反分带特征,一方面说明该区成矿具有多期叠加的特点,另一方面还说明深部还可能具有第二矿体富集带。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陕西葫芦沟金矿部分微量元素与烃类组分在不同中段的含量变化及在矿体周围的异常展布特征和富集规律的分析和总结,得出该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为:甲烷、乙烷、丙烷、Zn、As、Ag、Sb(矿前晕)→Ag、Ni、Mn、异丁烷、正丁烷、乙烯、丙烯(矿头晕)→Hg、Pb、Ag、Au(矿中晕)→Co(矿尾晕),建立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理想异常分带模型,并总结了找矿标志,为其深部以及外围地区的找矿预测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地质找矿的重点,如何利用现有理论或结合实际工作成果来实现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突破,亟待深度研究。对于河北省承德地区某斑岩型铅锌矿床 ,以往勘查工作集中在斑岩体本身及其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忽略了外围构造裂隙内矿体及深部铜钼矿体的研究。近年来的地质勘查工作表明,该区铅锌银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激电异常与控 制矿体延伸一致。钻探工作发现,斑岩体外围石英砂岩中分布有热液脉型铅锌银富矿体,深部存在铜钼矿体,岩芯原生晕样品分析显示该矿床矿化具有垂直分带性。通过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矿体围岩蚀变、矿化 分带等特征的总结研究,并将这些特征与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分带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与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特征一致,找矿潜力巨大,从而明确了该区外围寻找铅锌银矿,岩体内浅部寻找铅锌银矿、深部寻找铜 钼矿的找矿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物化探异常划定了2处找矿靶区,为预测该斑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外围及深部找矿前景和指导今后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地质找矿的重点,如何利用现有理论或结合实际工作成果来实现老旧矿山外围及深部找矿突破,亟待深度研究。对于河北省承德地区某斑岩型铅锌矿床 ,以往勘查工作集中在斑岩体本身及其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型矿床),忽略了外围构造裂隙内矿体及深部铜钼矿体的研究。近年来的地质勘查工作表明,该区铅锌银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发育,激电异常与控 制矿体延伸一致。钻探工作发现,斑岩体外围石英砂岩中分布有热液脉型铅锌银富矿体,深部存在铜钼矿体,岩芯原生晕样品分析显示该矿床矿化具有垂直分带性。通过对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矿体围岩蚀变、矿化 分带等特征的总结研究,并将这些特征与斑岩型矿床典型矿化分带模型进行对比,发现其与斑岩型矿床成矿系列特征一致,找矿潜力巨大,从而明确了该区外围寻找铅锌银矿,岩体内浅部寻找铅锌银矿、深部寻找铜 钼矿的找矿方向。在此基础上,结合物化探异常划定了2处找矿靶区,为预测该斑岩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外围及深部找矿前景和指导今后地质勘查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滑沟金矿床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邓村乡邓村坪村,产于北北西向脆—韧性剪切带中,目前矿山濒临危机,为此运用地球化学构造叠加晕找盲方法对矿山深部进行研究。通过对样品原生晕数据进行数理分析,总结出马滑沟金矿床特征元素组合,对特征元素组合进行分带指数计算和地球化学参数分析,建立马滑沟金矿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和盲矿体预测的数学模型,并结合元素异常浓集分带的中心及规模、深部工程勘探情况圈定三个找矿靶位,为下一步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8.
山东招远上庄金矿原生晕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东招远上庄金矿急需“就矿找矿”,增加可供开采的储量,为此对其Ⅲ号和Ⅷ号矿体各开采中段及钻孔的岩石系统进行了采样分析和计算统计,确定了该金矿的地球化学原生晕指示元素的轴向分带。结合国内对该地区同类型金矿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和分带性研究成果,建立了该金矿床轴向分带的理想模型,预测深部隐伏矿体的可能位置,为本区寻找和勘察隐伏金矿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蒙红花沟金矿床地质特征与原生晕深部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蒙红花沟大型金矿床是华北地台北缘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矿床产于太古代建平群深变质岩中,矿体产出受NW向断裂构造控制,金矿化与中生代侵入岩关系密切,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在充分了解矿床地质、矿化特征的基础上,对该矿床H2号脉的地球化学特征、深部原生晕分带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该矿脉垂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该垂向分带在红花沟矿区具有普遍性,正确识别这种分带对于红花沟金矿床深部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确定了红花沟金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As-Sb-Ni-Cu-Co-Zn-Pb-Ag-Hg-Au-Mo-Bi)为一典型的正向分带序列,在此基础上对矿床的深部成矿前景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在对哈图金矿地下450~1 000 m深处盲矿体及围岩系统取样和成矿指示元素含量分析基础上,计算获得该矿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自上而下):(Au、Pb、Ag、Cu、Zn)—(Hg)—(As、Mo、Sb、W)—(Ni)—(Bi)。结合指示元素含量衬度图形及前人资料,确定了原生晕的前缘晕元素组合:Hg、As、Sb,尾晕元素组合:W、Ni、Bi,近矿指示元素组合:Pb、Ag、Cu、Zn。根据指示元素的组合及分布,发现已知矿体的下部以尾晕元素组合为主,虽有前缘晕元素Sb与As的异常,但规模和强度较小,且前缘晕元素组合与尾晕元素组合的累乘比较低,预示深部可能仍有隐伏矿体,但规模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