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山岩画是壮族代表性文化符号之一,掐丝珐琅非遗技艺传承了民族文化。花山岩画元素运用到掐丝珐琅产品创新中,有助于民族文化传播和活态传承保护,文化与生活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关于壮族服饰文化的研究现状主要取得三个方面的进展:古代对壮族社会调查、族源中涉及服饰整理与阐释、壮族服饰形式及文化内涵的研究、壮族服饰细节专题的研究。对壮族服饰文化的研究目前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和亟待拯救的问题。笔者通过对壮族地区的民族服饰进行田野考察后,基于在当代社会中壮族服饰的境遇,探索出传承发展壮族服饰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探究壮族稻作文化的内涵,分析壮族稻作文化的内涵本质,研究其表达形式与特征内容,提出壮族稻作文化在大米包装设计上的设计应用原则与价值需求。结合现代包装设计理念,对包装案例进行造型、纹样、色彩等角度的设计分析,得到相应融入壮族稻作文化元素特征的设计创新手法,拓展并丰富了现代包装设计的应用形式与创新途径,为传承壮族传统文化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壮族服饰纹样的成因、类型以及文化内涵入手,分析了壮族服饰纹样在主题餐饮空间设计中应用所体现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探讨了壮族服饰纹样在主题餐饮空间设计中运用的原则、方法以及如何与新材料、新工艺的结合,通过设计的具体案例说明了壮族服饰纹样在主题餐饮空间界面设计与陈设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笔者认为:壮族服饰纹样在主题餐饮空间中的应用不仅是是装饰美的需求,更是现代室内设计与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交融和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陈逸阳  高强 《毛纺科技》2021,49(4):92-97
壮族刺绣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手工艺,也是提升壮族服饰文化内涵的重要手段。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壮族刺绣图案创新应用的基础理论,针对壮族刺绣图案在文化内涵和形式语言上的独特表现,通过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由表及里地探索壮族刺绣图案的造型方式、构成形式,深度剖析壮族刺绣图案文化寓意以及呈现形式的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壮族刺绣图案在造型上具有“面面相嵌,错落有致”和“线面兼施,虚实相生”的特点;在构成形式上以二方连续式、骨骼续连式、均衡构成式、单独主体式、角隅向心式几种形式为主,在文化寓意上呈现多样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各个行业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为产业内容的丰富带来了极大的技术支持,促进其多重价值的实现。壮族服饰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表现了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怀。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更好地呈现壮族特色服饰的文化内涵性,让更多的人透过服装设计看到民族文化的多个层次内容,实现服饰文化和民族文化发展的融合和渗透。本文从数字化技术和壮族特色服装联系出发,通过其设计价值的深刻剖析,为壮族特色服装的数字化设计、生产到推广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壮锦作为广西壮族地区一项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手工艺品,其展现的文化内涵代表了整个壮族的历史文化底蕴。壮锦上的纹样是壮族先民在纺织技术上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展现壮族独特的文化格调和生活风貌的同时,也展现了壮族人民独特的审美理想和朴素的生态智慧。通过广西壮族地区的自然环境、民族信仰、社会关系三方面解读壮锦纹样中蕴含的生态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8.
吐峪沟石窟是吐鲁番地区开凿最早的石窟群,该石窟壁画中所遗留的坐具虽不多,却是古代高昌王国物质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本文试图借助图像学的方法通过对吐峪沟石窟壁画中方形佛座、筌蹄、禅床等坐具的分析来探讨吐峪沟石窟中的文化因素.方形佛座与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佛座在造型、装饰上如出一辙.筌蹄是佛悟道之前的坐具,吐峪沟石窟壁画中的筌...  相似文献   

9.
江琳 《西部皮革》2022,(6):44-46
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标志,记录民族的历史于变迁,反映民族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通过对壮族服饰中的色彩、款式、图案、面料等方面的研究,解析壮族服饰中所蕴含天人合一、崇尚自然、和而不同、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0.
利用花山岩画图案元素、地域文化资源设计具有旅游纪念价值的岩画衍生产品,促进花山岩画景区旅游文化发展。分析现有花山岩画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不足,在衍生产品设计中结合岩画元素、造型、文化等方面,合理运用地域文化特色,从产品的造型艺术、实用功能、寓意体现三个方面着手设计适合花山岩画文化的旅游产品。将花山文化旅游衍生产品设计研发与景区文化发展相结合,促进花山岩画景区构建具有文化传播、构造创新、保护发展的效益链。  相似文献   

11.
壮族采茶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桂南采茶戏流传到壮族聚居地,在壮、汉文化相互碰撞下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戏剧。通过对壮族采茶戏进行田野考察,对壮族采茶戏中茶公的服饰进行了实物测量,并从结构特征、裁剪方式、文化内涵、艺术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其服饰特征。从分析结果来看,其服饰凝聚了壮族先民独特的地域审美和聪明睿智。对茶公服饰形制的深入研究,对保护、传承和发展壮族采茶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郭艳 《印染》2024,(4):92-95
永乐宫壁画是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一座丰碑,壁画上大量点缀的精美图案蕴藏着宋、元两朝文化相互交融的特征。传统壁画图案艺术价值巨大,是现代纺织服装行业中的珍贵装饰资源。详细阐述了永乐宫壁画图案的艺术特征与创新设计方法,并将创作出来的新型图案成功应用在时尚服饰设计中。研究永乐宫壁画图案在现代服饰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对于促进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继承与发展,以期对服装产业价值的提升有实际作用与意义,也能为业界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设计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室内家居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艺术化的生活是现代人内心所追求和渴望的。陶瓷壁画作为环境艺术的重要分支,不仅装饰和丰富着室外环境空间,也开始渐渐的进入室内家居空间。陶瓷壁画利用自己艺术语言和审美内涵与家居环境相结合,不仅为人们创造更纯朴、自然天成的室内家居空间,更多是让人们感受到陶瓷壁画为家居空间带来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壮族人民聚居于岭南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孕育出独树一帜的壮族文化,壮族文化无形之中影响了壮族人民的饮食习俗。可以从壮族的稻作文化、岭南文化、山水文化和宗教文化入手,来探讨壮族文化对壮族人民饮食习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肉类研究》2019,(12):78-79
<正>南齐谢赫在其著作《画品》中提及古代美术作品要"随类赋彩",壁画绘制者也是通过独特的颜料色彩搭配按照物体固有颜色进行赋彩,形成具有鲜明艺术内涵和独特人文气息的壁画艺术。近年来,随着大众生活与色彩的联系日益紧密,色彩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壁画色彩也逐渐在环境空间装饰和食品包装中流行起来。壁画色彩能对自然色彩创造性加工并融入到构图和造型中以提升设计的艺术感染力,打  相似文献   

16.
壮锦是壮族人民创造的工艺美术织品,它是用棉纱和五色丝绒织成,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结实耐用,驰名中外.其中,靖西壮锦是壮锦的代表,靖西壮锦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装饰纹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文化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靖西壮族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理想和美好愿望.运用靖西壮锦纹样元素设计和研发文创,其民族文化内容在增加文化价值的同时,还增加了创意价值.因此,将民族文化内容表达出彩,具有其他产品不可代替的价值,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广西靖西壮锦纹样元素在当代文创中的创新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帕华寺是老挝琅勃拉邦众多佛寺中唯一较为完好地保存着古代壁画的佛寺,其内容题材十分丰富,其中还有描绘中国风土人情的画面,是研究老挝宗教、社会、民俗、艺术以及文化交流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本文依托于实地考察,从建筑形制、壁画布局、内容题材、形式风格以及境内外的交流与影响等方面,对帕华寺壁画进行分析和解读。  相似文献   

18.
为了复刻莫高窟壁画中的晚唐服饰,通过分析晚唐服饰元素特征及其文化内涵,借鉴专家经验预测破损褪色区域的壁画内容;运用Photoshop绘图软件对原始壁画做色彩纹样提取和人物造型绘制,获得可重组解构的壁画供养人着装效果图。将复原图像分解为独立部件,并分别标记其属性标签,形成壁画图像样本库的素材。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古壁画...  相似文献   

19.
壮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研究立足壮族文化,以壮族元素为视角,结合造物思想、民族信仰、文化符号、社会功能等因素,通过实地调研筛选出最具壮族特色的壮锦、干栏式建筑、绣球、铜鼓等元素,进行归纳、提炼、分析、设计,最终设计出具有壮族文化特色的家居产品,促进壮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牛王节是广西壮族的一个重要节日,是远古时期牛图腾崇拜的文化留存,重现了壮族"那"文化生态观指导下的生活世界,渗透着着壮族民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通过介绍与描述壮族"牛王节"的习俗,试图呈现出稻作生产对壮族文化的构建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