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丁红 《水泥工程》2016,29(6):56-57
正0前言回转窑是水泥生产的主机设备,窑尾密封在烧成系统中起着连接固定部件和回转部件之间的密封作用。由于回转窑筒体在自重和回转中产生摆动、轴向窜动等综合运动,要求窑尾密封装置能自动补偿窑运转时的偏摆和运转中沿轴向的往复窜动,否则会产生漏风、冒灰等现象。但现有窑尾密封存在着活动磨擦环与固定磨擦环之间因磨擦磨损导致密封效果变差,产生缝隙造成漏风、冒灰,需常更换的问题,且更换繁琐。以前的装置有半年甚  相似文献   

2.
我厂φ3.95×80m中空余热锅炉回转窑是国家“七五”技改项目,两台窑投产后运行效果不够理想。为此,1994年7月对两台窑进行了热工测试,结果表明,窑系统漏风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我厂决定对漏风严重的窑头密封圈和窑尾冷烟室、锅炉下灰斗处的锁风装置进行改造。1 原设计的密封和锁风装置 窑头密封原设计采用的是DDB 10多点干油泵,该泵随着窑体的径向位移,通过气缸活塞的动作与窑体的上下窜动保持同步,密封效果理应较好。但因其对维护保养要求较高,一旦出现油质不好或油压不足等问题,就会造成摩擦板严重磨损。另外,气缸活塞材  相似文献   

3.
<正>采用液压挡轮的回转窑,由于窑的上下窜动由液压挡轮控制,这样托轮中心线与窑筒体中心线便可安装成平行线,从而使托轮与轮带的受力更均匀,且能有效地调节窑筒体的上下窜动,使托轮与轮带、大小齿轮及窑头、窑尾密封的接触宽度得以控制,延长了托轮与轮带的使用寿命。然而,液压挡轮在使用中,存在液压系统的流量不好调节及泄漏故障、挡轮安装位置不当、行程控制不当、挡轮的受力大造成窑振动或轴承故障、限位装置失效等  相似文献   

4.
周方坤  耿静亚 《水泥》2020,(5):52-53
水泥企业现有回转窑窑头密封装置多数为密封罩包裹窑头,密封罩末端通过鱼鳞片或其他密封结构与窑筒体贴合密封,窑头的冷风套和吹风机被密封罩包裹起来。窑头的密封结构虽然一直在改进,但是密封效果依然不理想,飞扬出的砂石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和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除此之外,被包裹起来的冷风套中的冷风很难排出,在冷风的影响下,增加了回转窑煤耗的同时降低了燃烧效率,浪费资源,增加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我公司生产线回转窑窑头密封装置采用弹性钢片接触式密封(弹性钢片用钢丝绳压紧),投产后效果较差,影响窑的正常生产。1改进前窑头密封 改进前窑头密封如图1。由于回转窑端部的复杂  相似文献   

6.
回转窑煅烧水泥熟料的产量和质量与稳定的热工制度关系密切,要求合理的空气流量、燃料喷入量和物料流量。回转窑运动过程中,在窑头、窑尾处存在窑体与罩体之间动静密封装置,由于回转窑内为负压,外界的空气易进入回转窑,如果窑头漏风,则影响冷却机的性能,二次风量减少,入窑二次空气显热降低,带来能量损失;如果窑尾漏风,则窑内通风和煤粉燃烧不良,增加热耗。因此,合理优良的轴向、径向密封对回转窑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回转窑密封装置性能差,不但熟料热耗增高,材耗增加,而且污染环境。窑系统的密封指窑头和窑尾的密封。窑头是高温端,外侧筒体常在300~400℃高温中。因此,窑头密封要针对这一特点设计。窑尾温度比窑头  相似文献   

8.
张宝东 《水泥工程》2016,29(5):59-59
正1存在的问题回转窑密封装置一般由耐高温、抗磨损的柔性材料制成的密封结构,其中包括耐热钢鱼鳞片、碳硅铝复合板、普通钢板鱼鳞片及其组合而成的柔性密封结构,其整体可以随回转窑的运动而变形,从而适应回转窑在高温使用状态下产生的窑体变形、筒体偏摆及偏心。传统的回转窑窑尾密封回料勺与摩  相似文献   

9.
李安江 《水泥》2003,(8):62-63
1问题我矿水泥厂3条Φ3.0m/2.5m×90m湿法回转窑于1977年投产,窑体与窑尾冷烟室的联接如图1所示。窑体上下窜动时,窑尾密封装置的活动套在重锤的作用下,沿着窑体的中心线前后摆动,使两摩擦圈紧密接触而起密封作用。图1回转窑窑尾密封装置示意图经过近20年的生产,由于设备老化,窑尾两密封圈之间产生了一条间隙,冷风进入冷烟室,影响窑的热工制度。当操作工发现窑尾密封装置进冷风时,通常的处理方法就是用钢钎将和静摩擦圈相连的活动套移出来,使静摩擦圈与动摩擦圈尽可能合拢。该法费时费力。由于窑体上下不停窜动,这种操作每班就得4~5次。我…  相似文献   

10.
刘昕  张波 《水泥》2023,(1):74-75
Φ4.8 m×74 m回转窑窑头密封装置原为传统鱼鳞片密封,窑头密封漏风系数较高,密封容易磨损而出现飞砂料外漏。利用错峰停窑时机对密封进行改造,在原鱼鳞片密封基础上增加内迷宫空气密封,技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回转窑窑头用冷风套密封,需要有冷却风机向冷风套下半部吹风,一是冷却窑口护铁,二是阻止窑头正压冒灰,避免飞沙料喷出,实现吹风密封,这些只能在窑体的下半部实现;鱼鳞片用钢丝绳加配重紧固,与冷风套摩擦,使用时间短,破损后易漏料。对传统窑头冷风套密封装置进行优化,形成风箱式窑头密封装置。风箱式窑头密封装置冷风套上的法兰与挡料法兰形成迷宫式密封,效果较好;回转窑筒体焊接摩擦垫板,避免了鱼鳞片与回转窑筒体的直接摩擦。该装置的安装,要方法正确,要注意误差的控制,以避免密封功能失效。  相似文献   

12.
常剑廷 《水泥》2013,(2):63
回转窑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窑头正压并伴有窑前飞砂的现象,长期运行后,不但影响窑头罩及窑头密封的使用寿命,同时飞扬的砂料黏附在头档托轮上、吸入轮带冷却风机,会导致托轮和风机风叶磨损加剧。为抑制飞砂的飞扬,我公司在窑头密封处安装了一个飞砂料收集箱装置。  相似文献   

13.
我厂600t/d五级旋风预热器窑生产线1998年10月份建成投产,回转窑规格为Φ3.2m×52m,原窑头密封采用弹簧石墨块密封,冷风罩与窑头罩之间采用2道迷宫密封,迷宫密封装置安装在冷风罩外部的导向键上。窑头罩下部有一大两小3个积灰斗。窑头冷却风由大积灰斗中下部吹进冷风罩,由窑头罩上部冷却风出口出去。1密封装置存在的问题窑头密封装置结构见图1。图1改造前的窑头密封装置1)石墨块与迷宫密封组合的密封方式无法起到密封的作用由于冷却风机吹风口位于冷风罩喇叭口的下部,一部分冷风将会从冷风罩与迷宫密封装置的间…  相似文献   

14.
王广强 《水泥》2007,(7):60-62
25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所用的Φ4m×60m回转窑窑头密封一直是困扰生产厂家的难题,由于窑头密封失效,不仅漏风漏料,而且影响了回转窑热工制度的稳定。现就该窑的窑头密封的漏风原因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翠云  张连明 《水泥》2007,(4):62-62
我公司2500t/d熟料生产线投产于2002年,Φ4m×60m回转窑冷风套连接如图1所示,在生产中经常出现连接板焊口拉开、连接螺栓切断的故障,致使冷风套与窑体运转不同步,冷风套窜动,与窑头护铁分离。为此,对冷风套的连接形式进行了改造。  相似文献   

16.
我厂回转窑规格为φ4.4/4.15/4.4×180米,系由丹麦引进设备。窑头密封装置采用风冷。1970年建厂安装时,没有实施;而在窑头安装一个大罩子,既不能起到密封作用,还经常因窑口衬料脱落或磨损,而影响窑的运转周期。投产后,不到三个月、窑口护口铁就出现开裂现象。1980年检查窑口胴体也有开裂现象。图1为窑口护铁开裂示意。  相似文献   

17.
杨友善  王喜厚 《水泥》2002,(7):59-59
我公司2号窑为Φ3.5m/3.0m×55m带流态化分解炉的回转窑,1994年底改造投产后,窑尾密封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困扰窑的正常生产。1改进前窑尾密封改进前窑尾靠活动密封圈前后移动进行密封,见图1,当窑体向上窜动时由动摩擦片推动静摩擦片使密封圈向上移动,当窑体向下窜动时由配重块拉动密封圈向下移动。但实际是,当配重重时,两摩擦片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当配重轻时,不能拉动密封圈向下移动,动作不灵,起不到密封效果。并且这种密封装置摩擦片间的摩擦力较大,也增大了窑的传动负荷。图1改进前密封装置2密封改…  相似文献   

18.
湿法回转窑窑头窑尾密封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原密封结构和密封效果 我厂3号φ3.6m×65m带料浆蒸发机的湿法窑,窑头窑尾原均采用组合式密封结构,见图1、2. 窑头密封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弹簧钢片经常变形、上挠,加上窑头上下、左右摆动,重叠钢片和窑头套筒不能很好结合,加大窑头的漏风量,降低了二次风温度,从而影响煤粉燃烧速度,增大热损失. 窑尾密封装置的缺陷:窑尾筒体摆动时,活动套筒调节不灵活,再加上制作安装误差,固定摩擦片同活动摩擦片不能紧密贴合,导致摩擦片局部磨损严重,间隙加大,增加了漏风量和窑灰外泄,还增加摩擦片消耗和检修费,影响回转窑的综合运转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19.
我公司生产线回转窑窑头密封装置采用弹性钢片接触式密封(弹性钢片用钢丝绳压紧),投产后效果较差,影响窑的正常生产。窑头密封如图I(a)。由于回转窑端部的复杂运动的影响以及偶然出现的窑头正压热气流的影响.使得弹性片变形较重.当钢丝绳压得过紧时.使得弹性片变形较重,影响使  相似文献   

20.
王广强 《水泥》2007,(7):0-62
25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所用的Ф4m×60m回转窑窑头密封一直是困扰生产厂家的难题,由于窑头密封失效,不仅漏风漏料,而且影响了回转窑热工制度的稳定。现就该窑的窑头密封的漏风原因及改进措施做一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