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安霞  吴雪妍 《包装工程》2014,35(10):103-106,129
目的研究江苏省包装产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方法。方法分析了我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以调研为基础,从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分析了江苏省包装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而从企业的理念、员工素质、企业交流等5个方面,论述了企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的方法,又从政府机制、市场环境、监管制度等4个方面,论述了政府在此过程中需采取的措施。结论为江苏省包装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硅谷》2012,(6):I0014-I0014
<正>为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推动我国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低碳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方针,提高节能降耗和低碳环保意识,全面展示、宣传和提升我国各产业、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所取得的新成就和新经验,树立绿色产业典范,更好地推动我国节能减排、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正成为落实“双碳”战略的先行区、示范区和主战场,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拥有众多产业园区,研究构建广东省产业园区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国内外产业园区绿色低碳标准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基础通用、规划建设、生产运营和管理评价四大子体系的广东省产业园区绿色低碳标准体系框架。建议在标准体系框架指引下,紧密结合政策、市场和技术发展需求,提出并推动落实重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广东省产业园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标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硅谷》2013,(15):9
据上海证券报,出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具体方案,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性政策实现发展目标;进一步研究开展低碳城镇试点,全面推进低碳试点工作;力争2015年探索建立全国碳交易市场;"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程投资将达到2.3万亿,可再生能源投资将达到1.8万亿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有望迎来系统性政策利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关注气候中国峰会"上透露,近期国务院审议批准了多项绿色低碳相关产业政策,包  相似文献   

5.
<正>据报道,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指出,将从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发展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6.
今后10~15年是我国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关键时期,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任务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也将面临重要机遇期。绿色低碳新兴产业以能源新技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汽车为代表,其细分产业的技术特征、规模和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亟待开展与之对应的成熟度评价方法研究。本文在归纳产业成熟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通用方法的基础上,明确绿色低碳产业的范畴与定义,辨识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特征;提出了绿色低碳产业成熟度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具体阐述产业成熟度等级合成方法。以生物质热电联产产业为例完成了绿色低碳产业成熟度评价应用研究,分析认为案例产业发展整体达到了较成熟等级,但市场成熟度的进展滞后于工程科技进步。研究建议:建立绿色低碳产业成熟度年度评价机制,组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信息的权威发布机构,加强我国新兴产业数据库建设及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建设节能环保型的绿色电网,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现代电网本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绿色印刷的环保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严格  张红霞 《包装工程》2012,33(9):150-153
对绿色印刷环保检测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优选了检测方法,提出了高效、安全、经济、低碳的绿色印刷环保检测整体方案,为绿色印刷质量监督机构和印刷企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安装》2023,(9):1-3
<正>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10部门联合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通过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一批示范项目落地实施,一批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若干有利于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政策、商业模式和监管机制逐步完善,为重点领域降碳探索有效路径。到2030年,通过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带动引领,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模式基本成熟,相关支持政策、商业模式、监管机制更加健全,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刘辉  葛生燕  钟武  赵恒 《硅谷》2010,(11):28-28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节能环保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的焦点,"绿色"的概念也随之引入到各行业,特别在通信产业,"绿色通信"成为了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它的实现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每一个社会个体,更在我国乃至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硅谷》2011,(5):I0014-I0014
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新区建成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日前,新区印发了《关于鼓励绿色经济、低碳技术发展的财政金融支持办法》,将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相似文献   

12.
正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意见》对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作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旨在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意见》明确,到2025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工业设计》2010,(4):36-37
在绿色.低碳、环保的召唤下,节能绿色环保为主题的低碳经济无庸置疑的将成为2010年的主旋律。目前.全球LED产业投资是很热的一个重点项目.各国对LED的研发生产都比较重视。日本已经实现1998—2002年耗费50亿日元推行白光照明,整个计划的财政预算为60亿日元。美国2000年制定的“下一代照明计划”被列入了能源法案,  相似文献   

14.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有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影响、推进绿色包装是包装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我国包装行业发展现状与绿色包装研究进展为基础,对新常态下包装行业面临的发展问题,以及绿色包装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新常态下的绿色包装发展模式,阐述了其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等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世界标准信息》2010,(5):78-78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人民日报》(2010.5.4)撰文,现在很多企业都谈绿色经济,但有一种倾向,好像一提到绿色经济马上就想政府要做什么,可能无法进行市场运作,这样把政府和市场先对立起来了。我认为绿色经济只有通过市场才能真正实现。进一步讲,消费者是不是愿意为更环保和更低碳的产品和技术支付价格。离开了市场,离开了价格,很难发展绿色经济。  相似文献   

16.
俊杰 《中国包装》2010,(11):76-77
日前,“北京绿色印刷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揭牌暨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京举行。印刷产业是都市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技术含量高、低碳环保型的绿色印刷产业是北京印刷产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首都都市型工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当前,北京地区印刷企业超过1600家,但存在产业规模小,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不够紧密等问题。北京市科委积极组织北大方正、北人印刷、印刷学院、中科院化学所等17家北京地区的印刷企业、科研院所、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对于"资源消耗大,生命周期短"的纸包装尤为重要。包装作为为经济配套的现代服务业,日益意识到低碳纸包装对这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探索和重视低碳纸包装的发展,促进循环经济,绿色包装产业的发展,达到节能减排、开源节流、保护环境,为纸包装行业推行低碳经济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安装》2021,(8)
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大力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相似文献   

19.
6月5日,全球又迎来了第39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中国主题为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中国主题在呼应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呵护地球家园国际主题的同时,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政府大力推行低碳环保理念,实现绿色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坚强决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使世界各国向低碳经济转型(即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为特征,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追求绿色GDP的发展模式),随之而来,低碳金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金融的发展刚刚起步,着重从银行业视角,分析我国低碳经济和低碳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我国低碳金融的发展提出创新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