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结合海水淡化、沿海土地缺乏以及盐资源需求情况,提出海水淡化生产淡水,副产浓盐水用于滩晒制盐,避免浓盐水排放和节省沿海土地,形成海水淡化及制盐循环经济产业链,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国策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依据同离子效应原理,取高浓度的卤水(苦卤)和盐浆回到兑卤工序参与浓海水兑卤,浓海水中绝大部分硫酸钙以固相形式析出与浓海水分离,浓海水在继续蒸发浓缩时不生成钙垢,达到了浓海水工厂化制盐的目的,为海水淡化工厂副产浓海水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海晶集团制盐生产的特点以及在未来与海水淡化产业相衔接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浓海水制盐的新模式以及该模式对提高制盐生产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日产220万m3淡化海水的目标,并推荐科学处理浓海水,在条件具备的地区优先考虑实施浓海水综合利用以达到零排放目的。浓海水综合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而且可以回收资源,如淡水、盐、溴、氯化钾、泻利盐以及水氯镁石等。与海水制盐相比,浓海水综合利用能够大幅降低投资和能源消耗。文章详细介绍了浓海水零排放技术,并对目前浓海水零排放技术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的技术路线,真正实现工业化海水淡化浓海水零排放。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海水淡化和海盐生产的基本工艺,分析了海水淡化后浓海水制盐的几种方法,指出浓海水滩晒制盐是现阶段解决浓海水排放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利用浓海水为原料进行滩晒制盐,尤其是利用二次反渗透法排出的高浓度海水,对制盐企业的技术进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海水淡化副产浓海水综合利用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我国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海水淡化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淡化过程产生的浓海水直接排放将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而其较高的浓度和稳定的性质为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方便.文章介绍了包括基于盐田法的传统综合利用方案、基于电渗析浓缩制盐方案、基于浓海水化学资源综合提取的方案和反渗透-电渗析集成的方案等浓海水综合利用的方案及其优缺点,探讨了这些技术的应用可行性,提出了发展浓海水综合利用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海水淡化后浓海水为原料完成蒸发浓缩析盐规律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浓海水蒸发浓缩硫酸钙的析出点为12.21 °Be'(d=1.091 3g/cm3);氯化钠析出点为25.78 °Be'(d=1.216 0 g/cm3),浓海水蒸发浓缩过程组成变化规律与海水浓缩过程组成变化规律完全一致.浓海水日晒制盐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海水淡化浓海水综合利用过程对盐藻生长及活性物质积累的影响.文章测定了海水淡化浓海水综合利用过程中水样的pH值、盐度、含氮量、Ca、Mg、Fe和P含量.比较不同综合利用过程中盐藻生长状况,测定盐藻的叶绿素a、叶绿素b、β-胡萝卜素.结果表明,与天然海水相比,海水淡化浓海水综合利用过程对盐藻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  相似文献   

9.
浅谈我国浓海水化学资源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紧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海水淡化在获得淡水的同时,需要排出大量的浓海水,浓海水大量直接排放,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尤其是渤海湾)发展海水淡化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几种浓海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方案;提出了适合海水淡化事业发展和经济环保的浓海水综合利用工艺.并强调了在进行浓海水综合利用、实现零排放的同时,要改变海洋化工企业的生产结构,提高产品的精细化程度和附加值,只有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才能真正实现海水淡化事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盐业与化工》2014,(8):28-28
正日前,天津南港海水淡化与工业制盐一体化项目举行启动仪式。这是国内首个海水淡化与工业制盐一体化项目。据介绍,天津南港海水淡化与工业制盐一体化项目由马来西亚恩那社集团全资子公司先达(天津)海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投资,预计总投资150亿元。其中一期投资约55亿元,淡化海水晶产量可达30万t,预计2017年将投产运营。  相似文献   

11.
结合沿海淡水、土地缺乏以及附近有岩盐资源情况,提出海水淡化生产淡水,副产浓盐水用于岩盐采矿用水,避免浓盐水排放和降低其利用成本,延续下游液体盐或盐化工产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国策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海水和卤水中溴离子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海水和卤水中溴离子测定常用的次氯酸钠—碘量法进行了改进,简化了次氯酸盐的配制,并改用沸水浴代替煮沸去除多余次氯酸盐及甲酸钠。采用平行测定、加标回收等方法,考察了方法改进后的精密度、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平行测定的人工卤水相对标准偏差为0.09%,相对误差在0.5%以内。淡化副产浓海水和盐田滩晒卤水加标回收率为97%~99%,符合容量法回收率在95%~105%的要求。溴离子浓度为79.6 mg/L~1 000mg/L范围内的重复性相对标准差为1.14%,再现性相对标准差为2.38%。考察了浓海水中碘离子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碘离子浓度较低,对测溴结果不产生影响。改进后的方法具有重复性好、精密度高、准确度较高的特点,可用于海水和卤水中溴离子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浓海水综合利用新工艺关键技术研究"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课题。该课题是针对我国目前海水综合利用的现状,对淡化后浓海水的综合利用问题进行的工艺技术及产品品种的优化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海水淡化及浓海水利用的综合效益,提高化学资源的提取率,节省土地面积,为盐化工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介绍了该课题的部分研究内容、解决的关键技术、取得的成果以及成果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了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放浓海水在室内自然蒸发过程中,CaSO4、NaCl的析出规律、主要离子的浓度变化规律以及日晒盐的化学组成和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放浓海水的CaSO4析出点为13.89°Be′,NaCl析出点为25.76°Be′,此时CaSO4的析出率为90.32%;实验制得的日晒盐化学组成符合制盐业一级品标准,并属实际无毒.因此,利用海水循环冷却系统排放浓海水制盐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5.
利用舟山六横海水淡化厂排放的浓海水作为进水,在附近盐场开展了滩晒制盐的试验,考察对比了浓海水和普通海水滩晒制卤过程中各步卤水浓度、制卤量的变化,并对原料盐质量进行了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浓海水制卤过程中受原有低浓度卤水的影响,各步卤水浓度有一个稳步上升的过程,浓度稳定之后,各步制卤浓度均有所提高,制卤周期较普通海水制卤明显缩短,每公顷制卤量增加28.10%,原料盐中氯化钠含量、粒度指标明显高于普通海水制得原料盐,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卫生指标也符合食用盐标准。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海水淡化浓盐水实现"零"排放的制约因素进行了介绍。通过分析,提出了解决浓盐水"零"排放制约因素的思路,以推动海水淡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综述了浓海水(低浓度卤水)的制溴方法,并对目前使用的空气吹出酸法吸收工艺进行了认真研究,通过自动优化控制浓海水制溴工艺参数,使浓海水提溴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利用海水淡化后的浓海水提溴实现了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海水淡化在获得淡水的同时副产大量浓盐水,浓盐水的盐度、温度等均高于自然海水,如在渤海湾内直接大量排放浓盐水势必会对周围海洋环境造成污染,为此实现浓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势在必行.研究浓海水不同温度下等温蒸发过程硫酸钙的析出规律可以为浓海水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室内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等温蒸发时硫酸钙析出点稍有变化,30℃等温蒸发硫酸钙析出点为密度1.108 8 g/cm3,此时水分蒸发率为58.4%,溶液硫酸钙质量分数5.4g/kg;50℃等温蒸发硫酸钙析出点为密度1.1094g/cm3,此时水分蒸发率为60.1%,溶液硫酸钙质量分数5.6 g/kg;75℃等温蒸发硫酸钙析出点为密度1.1000g/cm3,此时水分蒸发率为60.3%,溶液硫酸钙质量分数5.8 g/1000 g;100℃等温蒸发硫酸钙析出点为密度1.0680g/cm3,此时水分蒸发率为53.4%,溶液硫酸钙质量分数4.4g/1000g.  相似文献   

19.
海水淡化技术能去除海水中的绝大多数溶解性固体,使其适于饮用.海水淡化产品水是一种新水源,明显区别于传统淡水水源,虽然可以满足现行《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相关规定,但有其自身的特性.海水淡化产水是软水,其总溶解性固体、硬度、碱度等指标的浓度显著低于自来水,由于淡化工艺对水中的矿物质脱除比较彻底,...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倡节能降耗政策方针,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文章根据沿海淡水、土地资源稀缺状况,对海水淡化生产淡水,副产浓盐水应用在岩盐采矿用水,防止浓盐水减少,节省投入资金,维持下游盐化工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